18青松
小資料《青松》描寫了大雪重壓之下的青松堅挺勁直的形象,贊頌了堅強高潔的品格。
全詩共兩行,前兩行描繪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圖畫。漫天飛雪,氣勢洶洶,不但沒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奮,挺而且直。插圖中有一小株頑強生長在峭壁石縫中的橫生松,厚雪戲謔,毫不畏懼。寧折不彎的氣勢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則言志抒情,艷陽高照之日,大雪勢必消融于無形,青松則更加蒼翠欲滴。
時代背景:《青松》這首詩是陳毅元帥1960年冬天吟成的。當時,我國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很快渡過了難關。陳毅元帥通過寫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頌了在困難面前不屈服的中國人民。
三、作者簡介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上旬在撫州趕上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第25師第73團團指導員。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參與領導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重建新四軍軍部,任新四軍代軍長,繼續領導華中軍民進行反“掃蕩”、反“清鄉”斗爭。抗日戰爭勝利后,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等創造性地執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在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中,指揮部隊連續取得宿北、魯南等戰役的重大勝利。當蔣介石集中主力對山東實行重點進攻時,又指揮孟良崮戰役,一反先打弱敵后打強敵的常用戰法,出敵不意地殲滅全部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主力整編第74師。1948年11月開始,參與組織指揮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東南廣大地區。
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陳毅元帥兼資文武,博學多才。生前發表過多種軍事、政治論著和詩詞,1977年出版有《陳毅詩詞選集》。
陳毅寫的三首詩里的另外兩首:
紅梅
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
秋 菊
秋菊能耐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惡,風霜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