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狐假虎威(表格教案)
⑴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老師板書“竄”)⑵換詞訓練。(讓學生試著把“竄”字換成另外一個字,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來理解“竄”在課文中的意思。)⑶指導朗讀。①狐貍看見老虎來了,緊張不緊張?小朋友自己讀一讀,看誰能讀得讓人感到緊張?②學生練讀。③指名讀。(相機評價)2、細讀二~六自然段。過渡:請小朋友接著讀二~六自然段,看誰讀懂了,怎樣讀狐貍和老虎的對話。⑴學生讀書。(學生讀書的時候,老師板書:骨碌 扯 蒙)⑵指導理解、朗讀。①“骨碌”是什么意思?誰懂了?能做個動作給老師看看嗎?(指導表演)②讓學生再次讀書理解“扯”字的意思。③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讀好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骨碌一轉”、“扯”等詞語 指名讀 換詞訓練 指導朗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 讀書 朗讀 指導表演 理解字意 指導朗讀 語言反映客觀事物,要讓兒童真正理解語言,除了聽一聽,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以外,必要時還可讓學生做一做,這樣既加深了兒童隊詞語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來讀好狐貍的話。)④師生演讀第二~六自然段。特別提醒學生,狐貍該以怎樣的語氣說話才能把老虎蒙住。(教師可抓住學生朗讀時的語氣、表情進行評價,通過積極的評價手段,指導學生讀好狐貍的話。)3、細讀課文七~八自然段。過渡:狐貍帶著老虎來到森林以后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呢?請小朋友仔細讀一讀七、八兩段。過一會兒,我請幾個小朋友把這兩段寫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須讀好。⑴學生讀書。(老師板書:神氣活現 搖頭擺尾 半信半疑 東張西望)請5名學生分別戴上狐貍、老虎、小鹿、兔子、野豬的頭飾進行表演。(教師根據學生的表演加以評述,幫助學生理解有關詞語。)⑵請當導演的學生給其他同學的表演進行評價。⑶讀好七、八自然段。過渡:看了表演,我想,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都懂了。小朋友再讀的時候,一定會讀得特別有感情。大家讀讀看。⑷學生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4、 學習第九自然段。過渡:小朋友,當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獸撒腿就跑,會怎么想呢?(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受騙)5、齊讀最后一小節。 愛表演是小學生的天性,這一教學過程迎合了學生的心理需要 雖是模擬表演,但通過課文中語言的渲染,再加上學生自己的想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抽象的語言頓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也“活”了起來。三、復習鞏固,遷移練習 1、過渡:小朋友,直到現在,人們在說話、寫文章時還經常運用“狐假虎威”這個成語。請看下面一段短文: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個日本軍官問:“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個漢*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說:“皇軍問你是干什么的,快說!”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說:“放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