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設計(精選3篇)
《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設計 篇1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意,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愉快。
教學準備:
掛圖、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 揭題設疑,激發興趣。
小朋友,夏天到了,池塘里荷花開了,大大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多可愛呀!今天我們來學習《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板書課題,讀題。)誰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為什么“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
二、初讀課文。
1、 聽錄音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出示生字:戲、穿、傘、柄、眨、游、蟈
指名說一說,你在讀書前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本課詞語,學生自由讀,四個人小組讀。
5、把句子讀給同桌聽。
6、 檢查,分節指名讀。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翹舌音,“傘”是平舌音。
7、指名讀全文。
8、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雨滴 小魚 蝴蝶 蟈蟈 星星 新月
教學過程 自我假減
9、再讀課文,要求:不指著讀,不出聲音,邊讀邊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10、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指導生字。
1、 帶拼音讀。
2、 去拼音齊讀。
3、 找朋友游戲
游 戲
4、 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這些字?
5、 學生描紅。
6、 教師范寫指導,學生練習寫字。
四、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寫生字,各組詞一個。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二、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指名領讀。要求:領讀的讀準了就跟著讀,讀得不準就舉起手幫助他糾正。
2、夏天到了,“我”真想變成什么呢?
二、指導精讀,體會課文內涵
1、第一節。
(1) 指名讀,誰來了?出示掛圖,夏天小姐姐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看圖說話)她熱情地問“我”什么?
過渡:“我”想變點兒什么呢?
(2) 指導朗讀第一節。
2、第二節。
(1) 學生自讀,“我”想變成什么呢?
(2) 男生讀前半句,“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樣子的,“雨滴”落
在“一片綠葉”上是什么樣子的。
(3) 女生讀后半句,“小魚”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動是什么樣子。
(4) 邊看圖邊想象:雨滴“睡”在綠葉上,小魚“游”到小河里,它們心里會怎么想?“我們”看到這些景象,心里會怎么想?
(5) 指導朗讀第二節。
3、 第三節。
(1) 學生自讀。
(2) 小組討論:為什么“我”又想變成“一只蝴蝶”“一只蟈蟈”?(可運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充分展開想象)
(3) 指導朗讀第三節。
4. 第四、五小節。
(1) 指導讀第四節。
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一邊讀一邊回憶夏天天空的景象。出示夏夜的畫面,突出“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
“我”為什么想到“變”成星星和月亮呢?聯系第二、三小節反復誦讀,引導學生體會“我”的感受:想把自己變成身邊可愛的事物(雨滴、小魚、蝴蝶、蟈蟈),面對寧靜的夜空,產生遐想,心里充滿了新奇、美好的向往。
過渡:當“我看見小小的荷塘”時,最終為什么“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
(2) 自讀第五節。
大屏幕放映出池塘里荷葉的畫面。
說說畫面上荷葉的樣子以及自己的感受。(理解“一柄大傘”“靜靜地……舉著”。)
為什么把“荷葉”比作“一柄大傘”?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池塘里荷葉的可愛。
“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就是因為荷葉樣子的可愛嗎?(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在交流中深化認識,體會荷葉不僅美麗,還能給小魚、雨點帶來快樂。)
(3) 有感情地朗讀第四、五節。
三、配樂齊讀課文。
四、作業設計。
1、夏天來了,你想變成什么呢?你也來做一個小詩人,學著課文寫
一寫,還可以配上圖。
教學過程
3、 找描寫夏天的詩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
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雨滴 小魚 蝴蝶 蟈蟈 星星 新月
(大自然的向往)
《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清凌凌、穿梭”等詞語。
2、通過朗讀感悟詩的意境,發揮想象力,體會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大自然。
3、由讀而感,由感而發,模仿詩歌的形式進行說話練習。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詩的意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 朗讀詞語,復習導入。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出示詞語,了解疊詞。
(1)彎彎的 小小的 大大的 靜靜地
(2)清凌凌的
(3)清凌凌的小河 彎彎的新月
小小的荷塘 大大的荷葉
靜靜地舉著
(依次指導朗讀,初步感知疊詞的特點。)
二、學習詩歌前半部分。
過度:小朋友們,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熱情地問我:“想變點兒什么?”詩歌里的小朋友想變點兒什么呢?
1、學生自讀課文,說一說“我”想變什么。
2、出示:我想變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配上圖片)(1)師描述,創設意境:你覺得小雨滴像什么呢?
(2)綠葉像搖籃,她搖呀搖呀,,小雨滴睡在綠葉里感覺怎么樣?
(3)指導讀句子。
3、出示:我想變一條小魚,游入清凌凌的小河。(配上圖)
(1)理解:清凌凌(2)采訪小魚。小魚小魚,你在小河里玩什么呀? 小魚小魚你在小河里看到了什么呢?
(3)指名讀、小組讀。
4、齊讀第二小節。
5、指導讀第三小節。
(1)學生表演,理解“穿梭”
指導讀“我想變一只蝴蝶,在花叢中穿梭;”
(2)學一學蟈蟈唱歌。
指導讀——我想變一只蟈蟈,歌唱我們的生活。 (指名讀)
6、夏夜里的繁星離我們那么近,一閃一閃的,你覺得星星怎么樣?
彎彎的新月也仿佛夜空中一只金色的小船,等著我們去乘坐。
指導讀:我想變彎彎的新月,我想變眨眼的星星。
7、練習填空式背誦。
三、學習后半部分。
1、最后,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1)“真想”是怎樣的想?
(2)指導讀“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2、那“我”為什么非常非常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自讀第5小節。
(學生回答)
3、指導朗讀第5小節,感悟原因。
(1)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著。小魚來了,小魚在荷葉下玩什么呢?
(2)學雨點唱歌。
(3)指導讀第5小節。
4.還有很多小動物喜歡荷葉呢,它們都藏在句子里,在哪里呢?誰知道?(省略號里)
5.說話練習。(出示: 來了,在荷葉 。)
6.荷葉給小動物們帶來了很多歡樂,自己也成快樂的了,所以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齊讀)。
四、拓展延伸,仿寫小詩。
春天來了,
春天是位小姐姐,
她熱情地問我:
想變點兒什么?
我想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設計 篇3
作者:yl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567
教學目標 :
1、通過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大自然。培養、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由讀而感,由感而發,模仿詩歌的形式,說說寫寫。
教材分析,內容重、難點分析
根據“語標”二年級閱讀的目標要求,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由感而發,真情表露。
這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好遐想,詳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這首詩由第一節領啟,一步一步鋪陳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對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靈的美好,讀來合情合理,易于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應從整體出發,適時點撥,啟發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教師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采用多種方法誘導學生把自己對詩句的感受讀出來,發自內心,溢于言表。
學生分析
兒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勃動著探索的欲望,尤其有著大膽的及至夢幻的想像力。而文中“想變點兒什么”的一問,啟開了想象的閘門,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想像空間。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態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教學媒體的展示,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美、親近美。而且孩子與生俱來就有探索、實踐的欲望,他們對現實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的生活經驗,樂于表達自己眼中的世界,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懷,讓他們在讀中感受美、想像美,再去創造美,步步漸進,使他們身臨其境,趣味盎然。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
遵循媒體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圍繞教學目標 ,努力構建知識向能力遷移的動態系統。本課使用的媒體:計算機動畫軟件(圖片展示)、投影片(出示教學目標 、展開教學內容)、網上音樂下載(配樂活動)。
通過在網上的搜集與查尋,我有選擇性地將有關圖片與音樂下載,并以投影片的形式,在教學中適時運用,聲形并茂地呈現于學生面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其中,學的自主、有效。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 新課。
課件顯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及有關已學生詞,問:“你認識嗎?會讀嗎?誰來試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二、精讀訓練。
1、指導讀第一節 a (課件顯示第一節內容)指名讀;b 引導學生讀出“熱情”;c 指名試讀“想變點兒什么?”(板書:變點兒什么);d 齊讀第一節。
過渡:變什么呢?你想好了嗎?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自讀2到5節,整體感知。)
2、指導讀第二節:
a “我先想變什么?”指名讀出文中詩句(板書:雨滴、小魚)。
b 讓學生回憶,想像“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樣的,“雨滴”落在“一片綠葉”上是什么樣子。
c (課件顯示圖)學生欣賞“雨滴綠葉”圖,想一想,透明的雨滴睡在綠葉上心里會怎么想?再指名說說。
d “小魚”在“清凌凌”的小河中游動又是什么樣子?讓學生讀讀、說說,教師適時點撥。
e(課件顯示動畫)學生欣賞“小魚水中游”,想像、體會魚兒的心情。
f “你也想快樂地游一游嗎?”(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有序地、快樂地做“魚兒游”的動作。
g 進一步啟發學生想像,啟發激活學生內心世界,說說自己心里的想法。“當你看到這些,你會怎么想呀?”學生交流,指名說說。
h 指名讀第二節,生評,再指名讀;表演讀(自由地加上動作)。
過渡:一轉眼,我又想變了,變成什么呢?
3、指導讀第三節:
a 自由讀一讀,邊讀邊想像,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樣子,仿佛聽到蟈蟈歡快地歌唱。
b “如果你也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發揮想像,讓學生說自己所想,指讀文中有關詩句(板書:蝴蝶)。
c (課件顯示圖象)學生欣賞畫面,理解“穿梭”,交流感受。
d“你見過蟈蟈嗎?它怎么唱歌?”讓學生說一說,學一學。(板書:蟈蟈)
(課件顯示:蟈蟈唱歌圖)“猜猜,我變成蟈蟈會唱些什么歌?”學生說歌名,唱一唱,體驗快樂。
e 指名表演,讀——齊讀。
過渡:夏天的夜晚也是如此迷人,夜空更是令人向往!
4、指導讀第四節:
a “看到這樣的夜空,你最想做什么?”讓學生遐想夜空,說想法。
b 輕聲自讀詩句(投影顯示有關詩句)(板書:星空、新月)。
c 根據板書作一小結,讓學生把前面兩節連起來再讀一讀。“想變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你是這位小朋友,你還想變什么?”讓學生自由與同學說說。
d“我最后想變什么?”學生自讀詩歌,得到答案(板書:荷葉)。
理解“真想”,指名讀出“非常想”的感覺(指讀再齊讀)。
e “你有何問題想問這位小朋友?”激活學生的思維,問一問,想一想。
過渡:我為什么真想變成荷葉呢?你見過荷葉嗎?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所見——課件顯示荷葉圖)
5、指導讀第五節:
a 讓學生欣賞荷葉圖,說說荷葉的樣子。讀讀詩句,體會詩中比喻的貼切,感受荷葉的惹人喜愛。
b 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我喜歡它,除了它可愛,還有其它原因嗎?讓學生自讀以下詩句,想想,小組討論交流。
c 指名讀第5節,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體會:荷葉不僅自己美麗可愛,還能給別人帶來歡樂。
d“它還能給誰帶來快樂?”(投影出示: 來了,在荷葉 。)學生口頭說說。
e 再讀第5節。
6、小結,齊讀全詩,感受美好心愿,體會快樂心情。
三、延伸活動(說說,寫寫)。
1、“夏天來了,你想變成什么?”(課件顯示說話要求)讓學生按詩中的句式進行說話。(自由說——指名說)。
2、把所說的寫在白紙上,再配上美麗的畫,讓學生完成自己的一首小詩,可在小組中互相傳閱、交流,或投影顯示。
四、總結,滲透環保教育。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多么快樂!可是,許多河流中再也見不到嬉戲的魚兒,有些地方再也聽不到鳥兒的歌聲,你知道為什么?(讓學生說一說,適時顯示,環境被破壞的圖片)我們該怎么做?(學生討論交流)相信我們每個小朋友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