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一課時)》教案(精選3篇)
《大禹治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1
作者:沈紅英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8
作者:沈紅英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1、2兩段。
2、學會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的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聰明才智,以及他的獻身精神。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4、小朋友,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古代傳說故事:大禹治水。板書課題,誰來讀題。
5、簡介大禹:禹,傳說中夏的最后一個部落首領,是造福民族的英雄。
二、檢查生字新詞。
1、課文已經叫小朋友預習過了。下面老師檢查一下你的生字詞是否掌握了。
2、出示:治 洪 害 姓 理 形 通 被 制 偉
生字誰能來讀?指名讀,齊讀。
3、生字會讀了,課文中出現的這些詞語你讀準確了嗎?
滔滔 淹沒 沖倒 房屋 仔細 劈開 制服 感激 英雄
治理 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偉大
自由讀,指名領讀。
三、指導理解課文一、二兩段。
1、小朋友,我們來看課題:大禹治水,你知道治的是什么水嗎?(洪水)
2、是的,洪水,你見過嗎?
3、不要緊,我們來邊看圖,邊讀課文第一段,你覺得洪水怎樣?
4、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范讀。
5、交流:你覺得洪水怎樣?(洪水來得非常快,人們都來不及搬家,一下子就把房屋沖倒了。洪水非常兇猛,讓老百姓們無家可歸,有的只好住在山上,有的爬在樹上。洪水非常可怕,人們沒有吃的,沒有住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
6、是呀,洪水似猛獸。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大地洪水泛濫,一連9年都沒有治理好,人們的日子過得悲慘極了。你能把洪水對人們造成的危害讀出來嗎?
7、指導朗讀。
8、當時,大禹看到這樣的情景,他會怎樣想呢?指名說。(我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我不治理好洪水就不回家。)
9、是的,這就是決心。誰來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話。他的決心還不夠大,誰再來?一起讀。
10、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請小朋友接著往下讀。自由讀,指名讀。
11、小朋友,禹在治水的時候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大禹先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再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板書:走遍
千山萬水 察看 水流地形 挖通 九條大河 劈開 九座大山
12、讀一讀,有疑問嗎?(為什么要先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3、是呀,誰能來說一說。(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清楚洪水的真實情況,可以知道用什么樣的辦法更為有效。走哪一條路更近。)
14、啊,原來治水也是要講究一定的科學方法的,大禹真(聰明)。板書:聰明
15、讓我們再看一看大禹做的事:走遍千山萬水,察看水流地形,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你覺得這項工程怎么樣?(工程巨大,很難。)
16、在擁有現代化的今天,這都是一項艱巨的工程,何況是在原始部落時期呢?請小朋友想象一下,大禹在完成這項工程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17、交流:
在走遍千山萬水察看水流和地形的時候,大禹可能會遇上猛獸的偷襲,可能會從山上跌落下來,他的腳上磨出了血泡,他沒有食物,餓著肚子,昏倒在路邊。
在挖河劈山的時候,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大禹把一塊一塊的石頭鑿下來,搬進籮筐倒掉,一不小心,,大石頭壓在了腳背上,血流不止。他的手指出血了,手臂劃破了。
18、挖通一條河、劈開一座山已經是那么艱難,何況是九條大河,九座大山呢,古時候用九表示多的意思……
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真是吃盡了千辛萬苦。板書:吃盡千辛萬苦
19、你能把大禹吃的苦多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20、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大禹前后治水一共用了XX年,一年365天,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呀,讀到這里,你想對大禹說些什么嗎?(大禹,你真了不起。你能堅持到底,不怕苦,我要向你學習。)板書:堅強不怕苦
讓我們帶著佩服再來讀一讀第二段吧!齊讀。
21、發生在大禹治水過程中的故事許許多多,課文就向我們介紹了一個數字故事,我們下節課再學。
四、學習生字
治 洪 害 姓
1、認讀,你覺得最難記的是哪一個?
2、組詞。
3、按筆順描紅。
4、完成習字冊。
《大禹治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會本課生字的基礎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詞方法,并通過品詞析句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艱辛以及其頑強意志、獻身精神。
教學重難點: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紹興有個禹陵,還有禹廟,去過嗎?是紀念誰的呢?
2、禹是我國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為后人所傳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故事。
3、齊讀課題。
“治”是我們要學的生字,
拿出手來跟著老師一塊寫(注意:左邊的三點水瘦一點,讓出位置給右邊的臺,上面的私字頭要寬寬的,像頂帽子蓋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課的生字,雖然筆畫不多,但是在間架結構的認識上,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學生寫字上的難點自然也就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點。)
4、大禹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們就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它們。
(整體教學可以使繁文簡教,在本課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初步接觸課文之始,便拋出兩個主問題,使本課教學的目標更加明確。)
二、初讀課文。
1、打開書,借助拼音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詞兒連讀)
2、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生字都會讀嗎?
看著生字,心里默默地讀讀想想,不會的打開書再看一看。
3、滔滔 淹沒 沖倒 害得 老百姓
治理 仔細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感激 偉大英雄
(1)第一行,誰會讀?
這里面還藏著兩個多音字呢,誰找到了。
知道還可以怎么讀嗎?“倒”組個詞?出示練習。
課文中怎么提到這兩個詞語的?(滔滔的洪水—淹沒了—沖倒了——)
其實判斷多音字讀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讀就明白了。
(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學法:1、聯系詞語讀準字音。2、提問學生其他讀音并組詞。3、找到課文句子明確讀音。4、總結提煉歸納方法。教師僅僅簡單的一句話:“多音字判斷最好放在具體的句子中一讀就明白了。”卻蘊含著今后指導學生今后判斷多音字的方法。)
我們一塊讀讀這行詞。
(2)下一行不難讀,誰來試試?
(3)最后一行,一起讀讀?
又出現了一個制,剛才是治水的治,現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區別呢?
先看治,可以組什么詞?讀讀!(治病、治家、治河、治國、治蟲)
發現了嗎?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結:其實有時組組詞也是挺好的一個解詞辦法!
那制服呢,課文中說誰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還聽過什么被制服嗎?(老虎 風沙 壞人)
原來都挺厲害的,但后來都在強大的力量下變得聽話了、服從了,這就是“制服”,能分清嗎?
(第一個“治”,我采用的是“擴詞意會”法,即:給出學生一串相關的詞語,讓學生讀讀悟悟,進而自然體會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師順勢點撥道:其實有時組組詞也是一個解詞的好方法。看似無意的一句話實際卻傳遞著一種信息,相信學生今后在遇到此類詞語的時候也一定能嘗試著運用這樣的擴詞解詞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學,我則采用了“聯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聯系文本來理解,然后問學生:你們在生活中還聽過“什么被什么制服嗎”?一位學生馬上聯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說::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著又有孩子說道:壞蛋被警察制服了。還有的說:牧民制服了野馬。這些生活中的經驗巧妙地幫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時“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陳述句”等多種句式都在學生的發言中獲得了體現,真是一詞多得呀!相信學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后,這兩個治(制)可能很難混淆了。)
(4)齊讀生詞。
3、剛才我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大家自己讀讀課文,能找到答案嗎?
4、大禹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誰找到了答案?(生讀第一小節)
三、學習第一小節。
1、可怕的洪水到底給老百姓帶來了什么呢?讓我們一塊看一看。(錄像)
2、回想剛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會怎樣呢?
學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著四處去流浪。
學生二:聽到了雞飛狗叫的聲音;我看到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緊緊地抱著一棵大樹,大聲地喊著:“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來救救我吧!”
3、從大家的發言中,我們都感受到洪水的兇猛、百姓的可憐,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沒……沖倒……無家可歸……)
(1)反復讀讀詞語,都讀懂嗎?讀懂哪個說哪個。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無家可歸就是沒有家可以回。)
(出示圖片)你們看,洪水來了,老百姓的房子沒了,農田沒了,家里的一切都沒了,只好四處流浪、無家可歸,真是太可憐了!
(2)連起來讀讀,讓我們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難的生活。
4、拿起書,讓我們一起滿懷同情讀讀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們的苦難!
5、傳說,當時人們為了避開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獸一樣的生活;為了避開洪水,把家安在大樹上,像猴子一樣爬上爬下,日子過的很是悲慘。
6、正因為如此,(出示)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
再讀讀,讀出大禹治水的決心。
7、禹為什么要治洪水,現在明白了嗎?
(對于“大禹為什么要治水?”這一問題,教師首先通過錄像讓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再聯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況,在有了充分的直觀感受后迅速回歸文本展開教學。學生先通過瀏覽課文自然找到書中的答案(第一小節),自己再讀文感悟,體會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從“滔滔、淹沒、沖倒”這些詞語中具體去想象洪水的兇猛,從“無家可歸”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這樣由文到段再到詞句,教師始終放手引導學生自己一步步地讀懂文章,最后我們從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欣喜地看到:我們的孩子真的走近了百姓,走近了洪水,更讀懂了文章。)
8、說起容易做起難,大禹是怎么做的呢?這個問題誰找到了答案?在第幾小節?
四、學習第二小節。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大禹會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1)誰來讀讀?禹是怎么治水的?畫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動作的詞語。
((察看、挖通、劈開……)
(2)那么你能根據課文把下面的這組詞連一連嗎?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開—大山)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結:是的,你們看大禹他們通過挖河劈山的方式開出一條水道,將四處泛濫的洪水引導入了大海。 板書: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親鯀過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鯀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筑壩,結果花了九年時間洪水沒有治好。就這樣禹接替了父親的工作。
(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內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具體的練習環節則由四步展開:1、圈畫大禹治水的動詞。2、通過動賓詞組搭配練習理清治水的步驟。3、運用練習說話弄懂治水方法。4、資料對比禹父—鯀“堵”的方法,真切體會大禹的智慧。)
2、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他具體是怎么做的呢?再讀讀這段話,從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
(1)發現了嗎?其實像千辛萬苦這樣帶有數字的詞句子中還有好幾個,找到了嗎?這些數字詞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實在的數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萬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萬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條河。
(2)小結拓展: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詞語,讀讀語文角,記住它們:千秋萬代、千言萬語、十全十美、四面八方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
(3)“千辛萬苦、千山萬水”的意思我們都懂了,那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盡了千辛萬苦,治水中他們到底吃過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難呢?你們能想象得出來嗎?(同座互相說說)
(禹在挖山劈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從山上摔下來,摔得遍體鱗傷;可能會被毒蛇給咬了,給大老虎弄傷了;炎熱的夏天,又沒有空調、又沒有電扇,會熱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飛雪,凍得渾身發抖…)
補充故事:傳說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雙腳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爛,雙腿得了關節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導朗讀
(6)同學們,大禹這一切都是為了誰呢?(老百姓)一塊讀讀,感受大禹治水的艱辛。我們一塊讀讀!
(7)讀到這,你想對大禹說什么(為了百姓,寧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書
——一心為民,令人欽佩!
——不怕困難,勇敢無畏!
——聰明智慧,為民治水
(8)拿起書,讓我們跟隨著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艱辛。
(本段教學的重點主要鎖定為:感受大禹治水的艱辛。主要是抓住一連串的帶有數字的詞語。如:千辛萬苦等,在此環節中的我的設計共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在讀中去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帶有數字的詞語都非具體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2、通過語文角主動給出一串相關的數字詞語,再次引導感受數字詞語的妙用。3、讓學生自己說出一些知道的數字詞語,檢查詞語的理解和運用。4、再次回歸文本,透過“千辛萬苦”“吃盡千辛萬苦”等感悟治水艱辛。5、順勢展開想象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吃過哪些苦?孩子們出色的想象既充實了文本,更豐富了理解。我們高興地發現,朗讀中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情境,個個動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滿智慧、富含勇氣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來。)
3、小結:如果說大禹治水過程滿含著艱辛,體現了大禹一心為民和非凡的勇氣和決心,那么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更讓我們深深感動,那么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為什么一次也沒有回家看看呢?2、禹為什么能成為大家心目偉大英雄呢?3、孔子為什么說:沒有大禹,我們可能都變成魚蝦了?讓我們把這些問題留到下節課一塊去解決,好嗎?
四、寫字練習。
1、指導寫好“被”和“制”。
(1)被
左邊是我們新學的部首——衣字部,要區別示字部。
(2)制
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左邊的橫畫較多,要緊湊一些)
(3)描紅
(在課堂的最后十分鐘的生字寫字教學中,教師重點教了兩個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節課新學的一個偏旁“衣字旁”,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了講解、書空、范寫等都很得法,但是對于“制”教師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平均用力。
回顧本案例的教學,應該講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是有所遺憾的,因為教師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資源(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在生字的筆順自學上是有所顯現),同時也沒有充分發揮二年級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其實這里完全可以讓孩子們自己打開課本,通過教材的筆順圖自學筆順,然后在調動孩子寫字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去獨立分析生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就是因為教師還不夠放心、放手,還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學生,這也成為我們今后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布置補充習題的作業。
聰明智慧
板書:大禹治水 導 一心為民
勇敢無畏(不怕吃苦)
《大禹治水(第一課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會本課生字的基礎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詞方法,并通過品詞析句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艱辛以及其頑強意志、獻身精神。
教學重難點: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紹興有個禹陵,還有禹廟,去過嗎?是紀念誰的呢?
2、禹是我國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為后人所傳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故事。
3、齊讀課題。
“治”是我們要學的生字,拿出手來跟著老師一塊寫(注意:左邊的三點水瘦一點,讓出位置給右邊的臺,上面的私字頭要寬寬的,像頂帽子蓋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課的生字,雖然筆畫不多,但是在間架結構的認識上,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學生寫字上的難點自然也就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點。)
4、大禹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們就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它們。
(整體教學可以使繁文簡教,在本課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初步接觸課文之始,便拋出兩個主問題,使本課教學的目標更加明確。)
二、初讀課文。
1、打開書,借助拼音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詞兒連讀)
2、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生字都會讀嗎?
看著生字,心里默默地讀讀想想,不會的打開書再看一看。
3、滔滔 淹沒 沖倒 害得 老百姓
治理 仔細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感激 偉大英雄
(1)第一行,誰會讀?
這里面還藏著兩個多音字呢,誰找到了。
知道還可以怎么讀嗎?“倒”組個詞?出示練習。
課文中怎么提到這兩個詞語的?(滔滔的洪水—淹沒了—沖倒了——)
其實判斷多音字讀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讀就明白了。
(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學法:1、聯系詞語讀準字音。2、提問學生其他讀音并組詞。3、找到課文句子明確讀音。4、總結提煉歸納方法。教師僅僅簡單的一句話:“多音字判斷最好放在具體的句子中一讀就明白了。”卻蘊含著今后指導學生今后判斷多音字的方法。)
我們一塊讀讀這行詞。
(2)下一行不難讀,誰來試試?
(3)最后一行,一起讀讀?
又出現了一個制,剛才是治水的治,現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區別呢?
先看治,可以組什么詞?讀讀!(治病、治家、治河、治國、治蟲)
發現了嗎?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結:其實有時組組詞也是挺好的一個解詞辦法!
那制服呢,課文中說誰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還聽過什么被制服嗎?(老虎 風沙 壞人)
原來都挺厲害的,但后來都在強大的力量下變得聽話了、服從了,這就是“制服”,能分清嗎?
(第一個“治”,我采用的是“擴詞意會”法,即:給出學生一串相關的詞語,讓學生讀讀悟悟,進而自然體會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師順勢點撥道:其實有時組組詞也是一個解詞的好方法。看似無意的一句話實際卻傳遞著一種信息,相信學生今后在遇到此類詞語的時候也一定能嘗試著運用這樣的擴詞解詞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學,我則采用了“聯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聯系文本來理解,然后問學生:你們在生活中還聽過“什么被什么制服嗎”?一位學生馬上聯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說::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著又有孩子說道:壞蛋被警察制服了。還有的說:牧民制服了野馬。這些生活中的經驗巧妙地幫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時“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陳述句”等多種句式都在學生的發言中獲得了體現,真是一詞多得呀!相信學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后,這兩個治(制)可能很難混淆了。)
(4)齊讀生詞。
3、剛才我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大家自己讀讀課文,能找到答案嗎?
4、大禹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誰找到了答案?(生讀第一小節)
三、學習第一小節。
1、可怕的洪水到底給老百姓帶來了什么呢?讓我們一塊看一看。(錄像)
2、回想剛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會怎樣呢?
學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著四處去流浪。
學生二:聽到了雞飛狗叫的聲音;我看到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緊緊地抱著一棵大樹,大聲地喊著:“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來救救我吧!”
3、從大家的發言中,我們都感受到洪水的兇猛、百姓的可憐,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沒……沖倒……無家可歸……)
(1)反復讀讀詞語,都讀懂嗎?讀懂哪個說哪個。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無家可歸就是沒有家可以回。)
(出示圖片)你們看,洪水來了,老百姓的房子沒了,農田沒了,家里的一切都沒了,只好四處流浪、無家可歸,真是太可憐了!
(2)連起來讀讀,讓我們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難的生活。
4、拿起書,讓我們一起滿懷同情讀讀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們的苦難!
5、傳說,當時人們為了避開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獸一樣的生活;為了避開洪水,把家安在大樹上,像猴子一樣爬上爬下,日子過的很是悲慘。
6、正因為如此,(出示)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
再讀讀,讀出大禹治水的決心。
7、禹為什么要治洪水,現在明白了嗎?
(對于“大禹為什么要治水?”這一問題,教師首先通過錄像讓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再聯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況,在有了充分的直觀感受后迅速回歸文本展開教學。學生先通過瀏覽課文自然找到書中的答案(第一小節),自己再讀文感悟,體會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從“滔滔、淹沒、沖倒”這些詞語中具體去想象洪水的兇猛,從“無家可歸”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這樣由文到段再到詞句,教師始終放手引導學生自己一步步地讀懂文章,最后我們從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欣喜地看到:我們的孩子真的走近了百姓,走近了洪水,更讀懂了文章。)
8、說起容易做起難,大禹是怎么做的呢?這個問題誰找到了答案?在第幾小節?
四、學習第二小節。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大禹會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1)誰來讀讀?禹是怎么治水的?畫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動作的詞語。
((察看、挖通、劈開……)
(2)那么你能根據課文把下面的這組詞連一連嗎?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開—大山)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結:是的,你們看大禹他們通過挖河劈山的方式開出一條水道,將四處泛濫的洪水引導入了大海。 板書: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親鯀過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鯀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筑壩,結果花了九年時間洪水沒有治好。就這樣禹接替了父親的工作。
(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內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具體的練習環節則由四步展開:1、圈畫大禹治水的動詞。2、通過動賓詞組搭配練習理清治水的步驟。3、運用練習說話弄懂治水方法。4、資料對比禹父—鯀“堵”的方法,真切體會大禹的智慧。)
2、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他具體是怎么做的呢?再讀讀這段話,從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
(1)發現了嗎?其實像千辛萬苦這樣帶有數字的詞句子中還有好幾個,找到了嗎?這些數字詞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實在的數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萬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萬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條河。
(2)小結拓展: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詞語,讀讀語文角,記住它們:千秋萬代、千言萬語、十全十美、四面八方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
(3)“千辛萬苦、千山萬水”的意思我們都懂了,那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盡了千辛萬苦,治水中他們到底吃過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難呢?你們能想象得出來嗎?(同座互相說說)
(禹在挖山劈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從山上摔下來,摔得遍體鱗傷;可能會被毒蛇給咬了,給大老虎弄傷了;炎熱的夏天,又沒有空調、又沒有電扇,會熱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飛雪,凍得渾身發抖…)
補充故事:傳說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雙腳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爛,雙腿得了關節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導朗讀
(6)同學們,大禹這一切都是為了誰呢?(老百姓)一塊讀讀,感受大禹治水的艱辛。我們一塊讀讀!
(7)讀到這,你想對大禹說什么(為了百姓,寧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書
——一心為民,令人欽佩!
——不怕困難,勇敢無畏!
——聰明智慧,為民治水
(8)拿起書,讓我們跟隨著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艱辛。
(本段教學的重點主要鎖定為:感受大禹治水的艱辛。主要是抓住一連串的帶有數字的詞語。如:千辛萬苦等,在此環節中的我的設計共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在讀中去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帶有數字的詞語都非具體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2、通過語文角主動給出一串相關的數字詞語,再次引導感受數字詞語的妙用。3、讓學生自己說出一些知道的數字詞語,檢查詞語的理解和運用。4、再次回歸文本,透過“千辛萬苦”“吃盡千辛萬苦”等感悟治水艱辛。5、順勢展開想象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吃過哪些苦?孩子們出色的想象既充實了文本,更豐富了理解。我們高興地發現,朗讀中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情境,個個動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滿智慧、富含勇氣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來。)
3、小結:如果說大禹治水過程滿含著艱辛,體現了大禹一心為民和非凡的勇氣和決心,那么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更讓我們深深感動,那么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為什么一次也沒有回家看看呢?2、禹為什么能成為大家心目偉大英雄呢?3、孔子為什么說:沒有大禹,我們可能都變成魚蝦了?讓我們把這些問題留到下節課一塊去解決,好嗎?
四、寫字練習。
1、指導寫好“被”和“制”。
(1)被
左邊是我們新學的部首——衣字部,要區別示字部。
(2)制
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左邊的橫畫較多,要緊湊一些)
(3)描紅
(在課堂的最后十分鐘的生字寫字教學中,教師重點教了兩個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節課新學的一個偏旁“衣字旁”,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了講解、書空、范寫等都很得法,但是對于“制”教師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平均用力。
回顧本案例的教學,應該講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是有所遺憾的,因為教師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資源(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在生字的筆順自學上是有所顯現),同時也沒有充分發揮二年級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其實這里完全可以讓孩子們自己打開課本,通過教材的筆順圖自學筆順,然后在調動孩子寫字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去獨立分析生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就是因為教師還不夠放心、放手,還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學生,這也成為我們今后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布置補充習題的作業。
聰明智慧
板書:大禹治水 導 一心為民
勇敢無畏(不怕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