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教學案例(精選2篇)
學棋教學案例 篇1
使用教材:江蘇省國標本第四冊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講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告訴人們做任何事都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走了神兒、出色、專心致志”等詞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對比兩個學生學棋的不同表現,懂得讀書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課前猜謎 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這么多老師來聽課,你們緊張嗎?
2、我們來做一個猜謎的游戲好嗎?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
一黑一白,圓頭圓腦,愛搶地盤。
由于此課是借班上課,一開始師生間的陌生、疏遠是難免的。然而,讓學生通過最喜愛的“猜謎”游戲,就縮短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愿意親近老師,也消除了緊張的心理。
二、復習詞語 巧妙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3課,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我們來復習一下(出示要求:讀讀,抄抄,再聽寫。)天鵝 弓箭 長進 專心致志
圍棋 能手 棋藝 遠近聞名
開火車讀 齊讀
聽寫(反饋:修改訂正)
看下面一排的四個詞語,這幾個詞語都是描寫誰的?
。ㄒx課文第一節:秋是一位下……,他的棋藝……)
我緊扣課后第三題的練習,把詞語的順序打亂了,下面一排出現了四個描寫秋的詞語:圍棋 能手 棋藝 遠近聞名,這樣就很自然地回憶起課文第一節的內容:秋是下圍棋的能手,他的棋藝遠近聞名。從而引出這樣一個問題:兩個學生拜秋為師,他們是不是都成了出色的高徒呢?引入到課文第三節的學習中。
三、揭示結果 誘發懸念
1、有兩個學生就拜秋為師學下棋。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那這兩個學生是不是都成了高徒呢?你從哪一節知道的?
交流:這兩個學生學棋的結果怎樣?(板書:出色的棋手 一直沒有多大長進)
“出色的棋手”是什么意思?
齊讀最后一節:小朋友讀了這一段,有問題要問嗎?(師板書:“?”)
教學中我打破了常規的順序教學,將課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學習。這樣將結果擺在前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為什么兩個學生同時向秋學習一個學生能成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卻沒有多大的長進呢?此處,我有目的地創設一種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使學生疑中生趣,由疑激思,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四、精讀感悟 探究原因
1、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里,讀第二自然段。用“——”畫出一個學生學棋的句子,用“用“~~~”畫出另一個學生表現的句子。讀一讀,用心去體會。
2、一個學生是怎樣學棋的?誰來讀一讀你畫出的句子。出示文中的句子。
哪個詞最能看出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專心致志)
從哪兒看出這個學生專心致志?(點擊:聽 看 問)
這個學生聽什么?看什么?問什么?
這個學生用眼睛看,耳朵聽,嘴問,學得多認真呀,這就叫“專心致志”。
你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夸贊他。
。ǔ鍪荆簩P闹轮 一心一意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讀一讀 背一背
誰能把這位學生的這股認真的勁兒讀出來?
誰已經把這位學生學棋的句子記住了?(指名背一背)
3、另一個學生是怎樣學棋的?(出示文中的句子)
一個學生專心致志,而另一個學生聽著聽著就……(走了神兒)
從哪兒看出這個學生走了神兒?
出示:另一個學生呢,…………該有多好啊。c擊:不由得 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什么?)是啊,他的心思不在學棋上了,而是去想其他的事了。我們來讀一讀。
出示:老師………………又去想別的事了。(點擊:又 為什么用“又”?)
。3)除了可以用“走了神兒”來形容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還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呢? ( 心不在焉 一心二用 三心二意)
。4)這個學生實在是太不專心了,我們連起來讀一讀。
(5)我們再把另一個學生學棋的句子記一記,根據提示來記。(出示:另一個學生呢, 就走了神兒, 。他想,
! ,雙手不由得 。老師發現了, ? ,又 。)
這兩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截然相反,學習表現也不一樣,我們來比一比,讀一讀。(教師讀第一句,男生讀一個學生的表現,女生讀另一個學生的表現)
5、我們根據圖,再看著提示,把這兩個學生學棋的表現記一記。(學生練習背誦第二自然段)
在得知結果后,探求原因是這一課的重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找出兩個學生不同表現的句子,用心地體會。在學習第一個學生表現時,讓學生抓住“專心致志”這個詞語,通過三個動作“聽、看、問”的學習,體會這個學生的認真專心。而另一個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呢?同樣讓學生讀,抓住“走了神兒”“不由得”“又”體會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找找另一位學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讓學生知道這位學生在學習時是心不在焉。聽著聽著就想到別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師的講課了。并讓學生積累了認真學習和不認真學習的成語,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最后。讓學生對比朗讀兩段話,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兩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五、聯系實際 深化明理
1、現在你們知道這兩個學生為什么學的結果不一樣了嗎?
2、練習填空:一個學生因為( ),所以后來成了( ),而另一個學生因為( ),所以棋藝( )。(擦去“?”)
3、同學們,學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以前有沒有走神,以后你準備怎樣做?
此處,讓學生進行比較填空,使學生懂得不同的學習態度會導致不同的學習結果。并讓學生談談自己學了本課的收獲,這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從學生嘴里說出了許多靈性的語言。最后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他們對文本加以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六、作業練習
1、讀拼音,寫詞語。
gōng jiàn wéi qí tiān é zhuān xīn zhì zhì
dòng zuò tīng jiǎng lìng wài yuǎn jìn wén míng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秋是一位 ,他的棋藝 。
2、學下棋時,一個學生因為 ,所以后來 ,而另一個學生因為 ,所以棋藝 ?磥碜x書、學習要 ,不能 。
板書設計
13學棋
專心致志 出色的棋手
走了神兒 沒有多大長進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緊抓課后習題,制定教學目標。本文課后有四道練習題,在本課中,我以其中的三道練習題作為教學目標。
1、課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完成第3題:讀讀,抄抄,再聽寫。當場讓學生進行聽寫,并進行反饋,提高了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2、在講讀課文時,我以課后第四題作為目標,讓學生了解這兩個學生為什么學棋的結果不一樣。
3、在感悟課文內容時,我以課后第一題作為教學目標,緊抓了朗讀訓練,讀的形式多樣,有: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在學生讀的時候,我還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意思進行感情朗讀,這樣以讀促讀,以讀代講,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
4、在本課教學中,我增加了一個目標:那就是記住課文的重點段落(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因為低年級的課文都比較淺顯短小,適宜背誦。另外,低年級的學生正是學習語言文字的最佳時期,此時,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不強,而讓他們背誦、積累書本中規范的語言文字,為他們以后運用語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是這樣以本為本,以課后習題作為課堂上訓練的內容,扎扎實實地進行朗讀、背誦、聽寫、感悟、積累地訓練,語文課堂在平實中同樣也顯得精彩。
學棋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能手、遠近聞名、專心致志”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朗讀,對比兩位學生學棋的不同表現,懂得讀書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復習舊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學棋》這一課,請小朋友們讀一讀課題。
2.誰能說說,課文里講的是誰跟誰學下什么棋呀?(板書:秋 學生)
。ǘ┮龑з|疑,導入新授。
1.那為什么要跟“秋”學棋呢?誰能用課文里的話告訴大家?
2.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3.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找一找這一自然段中哪些詞最能說明跟秋學棋的原因?(板書:能手 遠近聞名)
4.交流“能手”:什么樣的人才算下圍棋的能手?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人在哪些方面本領特別大我們可以稱他為這個方面的能手呢?交流“遠近聞名”:可以換一個詞說說嗎?
5.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他的名氣這么大,誰能把秋的名氣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6.都說“名師出高徒”,后來秋的這兩個學生是不是都成了出色的棋手呢?
你怎么知道的?
7.指名一生讀最后一自然段。(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8.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生自由讀)小朋友們讀了這一段,有問題要問嗎?(師板書:“?”)
。ㄈ┳x演結合,研讀課文。
1.小朋友們很會動腦筋,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里,請小朋友們好好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讀好了,答案自然就有啦。ㄉ杂勺x第二自然段。)
2.讀得怎么樣了?問題的答案找到了嗎?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
3.說得真好。ú寥“?”)看來大家是讀懂了,咱們學習課文,光讀懂課文還不行,還得讀好了,有信心讀好嗎?(生:有。┖!誰先讀一讀第一個學生學棋的情景。讀哪里知道嗎?(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第一部分。師板書:專心致志。)
4.這個詞的意思懂嗎?誰能看著圖說說這個詞的意思。(出示插圖1) 生結合掛圖說意思。
5.誰能用課文里的話告訴大家“專心致志”這個詞的意思。生讀課文中相關語句。(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部分。打出“專心致志”四點。)
6.不知道小朋友們發現沒有,這個學生的專心致志主要體現在三個動作上,能找到是哪三個動作嗎?(生:是“聽”、“看”、“問”。給三個字加點)這個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猜猜看,他會問些什么?
7.對了!這個學生學棋的時候一邊聽,一邊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多么認真哪!下面請小朋友們試一試,看看怎么讀才能把這段讀好,讀到什么效果呢?要讓別人一聽就能知道你已經懂得“專心致志”這個詞了,明白嗎?
學生練讀,指名讀。
8.看來大家都明白“專心致志”的意思了,老師現在看一看,哪個小朋友上課最專心致志。其實,“專心致志”不僅要耳朵聽、眼睛看、嘴巴問,最重要的還是要動腦子思考。
9.那另一個學生是怎么學棋的呢?誰來讀一讀這段話?(出示第二個學生學棋的部分。)
指名讀。
10.如果說前一個學生學棋的態度可以用“專心致志”來形容,那這個學生學棋的態度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呢?(生:“走了神兒”。板書:走了神兒)
11.誰能看著圖說一說什么叫“走了神兒”?(出示插圖1) 生結合圖說意思。
12.書上描寫這個學生“走了神兒”的這段非常精彩,請大家好好地讀一讀,你從哪里看出他走了神兒?(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二部分)
13.小朋友說得很好,那誰能把“走了神兒”的樣子表演出來,要想演好,必須先讀好書。(生讀內容)
14.下面請一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走了神兒”的樣子。其余的小朋友都來當導演,導演更了不起。各位導演對他的表演有什么好的建議嗎?請看屏幕,要根據書上寫的要求指導。(生表演,師:你在干嗎?哪里有天鵝?你呀!上課要注意聽講。)
15.同學們對他的表演有什么意見嗎?小朋友們還愿意再演一次嗎?請小朋友們再讀一讀這一部分,馬上再請一位小朋友表演。 (生讀書,接著又請了一位學生表演。)
16.看了表演,我想大家對“走了神兒”這個詞體會得更深了,小朋友們再讀書的時候,一定會讀得特別有感情。哪位小朋友愿意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17.分角色對比讀第二自然段,女生讀“專心致志”的學生,男生讀“走了神兒”的學生。
18.正因為這兩個學生有著不一樣的學習態度,所以才會有不一樣的學習結果。咱們再讀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指名讀。(師板書:出色、沒多大長進)
(四)延伸表演,揭示主題。
1.三年之后,到了兩位學生出師那天,師傅把那位上課總是走神兒的學生好好地教育了一番,(出示插圖2)師傅說的話里,有“專心致志”和“走了神兒”,你猜一猜,師傅會說些什么話呢?同座一個做師傅,一個做“走了神兒”的學生試著說一說,誰先說好了,就請誰到前面來表演。
生練說。
一生:你看看你,一上到課就走了神兒,現在棋藝一直沒多大長進了吧;你看看你師兄,人家一上課就專心致志地聽講,現在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向你師兄好好學學吧。ㄗ鲊@氣狀。)
另一生:師傅教訓得是,弟子一定將師傅的話銘記于心,以后干任何事情都得專心致志。
2.剛才小朋友演得真棒,課文學到這里,小朋友有什么感想嗎?
(五)教學生字,布置作業。
1.課文讀懂了,讀好了,下面我們來看兩個生字寶寶(出示兩個生字“致”、“鵝”)
2.請學生說說怎么記住它們?
3.師范寫,強調“鳥”字旁。生描紅、臨貼。
4.喜歡這個故事嗎?課后將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下課。
板書:
13學棋
秋 能手 遠近聞名
專心致志 出色
生
走了神兒 沒有多大長進
教學反思:
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在《教育與發展》中,提出了學生"一般發展"的原則,認為學生總是在學習的基礎上,總會有一定的發展。在我教學《學棋》一課中,我考慮的出發點就是讓學生在前一基礎上發展,哪怕是一點點。這堂課我主要想體現以下幾點:
一、采用對比教育,突出重點。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突出兩位學生"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結果出不同"這一重點內容,從提問到導讀到板書,整個過程中我都試圖體現這一點。這樣鮮明的對比,在教學后,學生充分的體會到了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這也就完成了教學目標之一。
二、采用圖文結合法,幫助學生理解,積累語言。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部分內容。利用好插圖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從抽象到形象,學生很有收獲。
三、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例如:通過理解"能手"、"遠近聞名",然后提問"秋的名氣這么大,你能讀出來嗎?"又如:通過理解"專心致志"的意思,請小朋友把這個意思讀出來,等等。這樣的朗讀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學生很容易把這個意思讀出,感情自然真切。這為完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服務。
四、利用角色轉換,變說教式教育為自我教育。
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本文,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我利用學生角色的轉換,讓學生深入角色,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教育。如“三年后,兩位學生出師了,老師把那位走神兒的學生叫到面前教育了一番,他會怎么說呢?那位走神兒的學生又會怎么回答呢?”、“課文學完了,你有什么心里話想說?”目的就在此,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在這堂課的實際操作中,還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課堂上的表演雖然讓學生明白了“走神”的意思,但是想想學生并沒有真正進入情境,朗讀、想象思維并沒有得到訓練。其次,評價語還不夠精煉,時間調控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