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精選16篇)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
《朱德的扁擔》是一則關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講訴了他與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他以身作則的高尚品質(zhì)令人感動和敬佩。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tǒng)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自由讀課文,你有什么疑問?
生1:朱德的扁擔是干什么用?
生2: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
帶著疑問學生再次閱讀全文,你能解決哪個問題?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們小組來交流,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
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生1:因為敵軍嚴密封鎖,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
師:嚴密封鎖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生2:敵人把井岡山都包圍了。
生3:把每一個能夠下山的出口都埋伏了。
師:所以才會有——生:挑糧運動。
師:正因為嚴密封鎖,所以革命地所需的奇缺,缺少了就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狀況呢?
生4: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
生5: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書中插圖)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課件:朱德同志常隨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一天往返50千米。他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走起路來穩(wěn)健利落,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書中的句子)
師:請大家去讀一讀這兩句話,又讀懂了什么?小組里進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們小組說,讀了這兩句話我讀懂了朱德是怎樣挑糧的。穿著草鞋,挑著滿滿一擔糧食。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生2:我感覺朱德爺爺?shù)牧夂艽蟆?/p>
生3: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生4: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了。
生5: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學生6:我想,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勇敢。
師:朱德挑糧和戰(zhàn)士們一樣多,一樣的艱難,也正是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表現(xiàn)。
師:請大家用因為……所以……(課件展示)紅軍儲備糧食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小組活動)
課文第二自然段中介紹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聯(lián)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
反思:在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讀文,從讀懂了什么遷入課文的第二段,“朱德是怎樣挑糧的?”學生質(zhì)疑的答案。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動作由此產(chǎn)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重點字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革命品質(zhì)。有的說看到了朱德挑著糧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說朱德的籮筐里滿滿的,一定很沉;有的說周圍雜草叢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終微笑著,他一定感覺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很開心……說了很多。從圖中,孩子們看到了朱德同志作為一個將領,始終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沒有上下之分,他們感受到了一個親切的朱德,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個沒有架子的朱德,一個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朱德。遺憾在教學中還漏掉了一個“穿著”的引導,因為穿著草鞋的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樣的裝束,一樣的艱苦樸素……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2
課文記敘了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贊揚了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tǒng)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片段1:
老師: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
學生:挑糧上山。
老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學生1: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
學生2: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
學生3: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老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1: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學生2:我感覺朱德爺爺?shù)牧夂艽蟆?/p>
學生3: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學生4: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了。
學生5: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學生6:我想,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勇敢。
片段2:
成功點擊:
人物形象鮮活豐滿的再現(xiàn),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們帶著情感進入主客觀高度融合的審美境界。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了它的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這時,通過教師有效地引導,當學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種渴望表達的沖動時,心靈的閘門就已經(jīng)開啟了,人物的個性得到鮮明地再現(xiàn)。教學是一種藝術,讓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出現(xiàn)不曾預約的精彩。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13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學重點: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床仄鸨鈸笥植徊乇鈸?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了解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床仄鸨鈸笥植徊乇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xiàn)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jié)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四、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山上
8. 朱德的扁擔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教學反思: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nèi)容,形式的簡單轉(zhuǎn)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教學時,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jié)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讓學生逐步走進人物內(nèi)心,感受人格魅力。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4
一、課文簡析
本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yōu)榱遂柟叹畬礁锩鶕?jù)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xiàn)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同時也表現(xiàn)出大家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
二、生字及筆畫(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會師: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一處會合。紅軍: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全稱中國工農(nóng)紅軍。根據(jù)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研究:商討;考慮。不料:沒想到,沒有預先料到。敬愛:尊敬熱愛。
五、近義詞
帶領——率領、會師一會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討、越發(fā)一更加、敬愛一愛戴
六、反義詞
敵人——朋友、常常一偶爾、不料一果然、敬愛一厭惡
七、多音字
擔:dān(擔當)(擔任)、dàn(擔子)(重擔)難::nán(難道)(難處)、nàn(難民)(責難)
八、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背景。第二段,介紹紅軍去山下挑糧的情況。第三段,寫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去挑糧,戰(zhàn)士們把朱德的扁擔藏了起來,朱德同志又找來了新扁擔。第四段,寫戰(zhàn)士們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了。
九、課文分析及提問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戰(zhàn)士們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擔藏了起來。他在又找來的扁擔上寫上這五個字,表明了他挑糧的決心,也表現(xiàn)了他跟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zhì)。
2.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動,所以更加敬愛他了。
3.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窗阎斓峦镜谋鈸仄饋?
因為戰(zhàn)士們關愛朱德同志,不想讓他過于勞累。
4.朱德同志為什么又找來一根扁擔,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這么做是為了表明這是自己的扁擔,不讓戰(zhàn)士們再藏起來,這樣他就又能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樣的品質(zhì)?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質(zhì)。
6.說一說,為什么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了。
因為戰(zhàn)士們通過“藏扁擔”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愛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十、練習
給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擔、志、伍、澤、敵、陡、難、爭、仗、疼、料、敬。聽寫詞語:扁擔、同志、隊伍、會師、紅軍、戰(zhàn)土、帶領、來回、白天、起來。形近字組詞:伍(隊伍)、五(五個)、戰(zhàn)(戰(zhàn)士)、站(站立)、士(護士)、土(土地)。詞語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糧食、藏扁擔。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朱、攻、守”等于1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不畏艱險、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2、難點: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qū)嵨铩⒍嗝襟w課件。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話。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課件或圖片出示朱德像。認識“朱德”這兩個字。你們知識他是誰嗎?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朱德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4、課件或圖片出示扁擔圖,也可出示實物。認識“扁擔”這兩個字。這就是扁擔,誰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擔”這兩個字怎么記。
[課題中“朱德”“扁擔”兩個詞里的四個字都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其中有三個字是要求會寫的字。利用圖片,隨著出示課題分散識字。這樣字不離詞,音、形、義緊密結(jié)合,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
朱(朱德)(朱紅)德(德行)(品德)
扁(扁擔)(壓扁)擔(擔子)(扁擔)
志(志氣)(志向)伍(隊伍)(行伍)
敵(敵人)(敵軍)抽(抽到)(抽簽)
陡(陡坡)(陡峭)難(困難)(難辦)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勢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樹根)(根本)
料(意料)(預料)敬(尊敬)(敬愛)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能讀正確。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zhàn)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4、學生質(zhì)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 “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2)引導學生帶著質(zhì)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讓學生帶著質(zhì)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讓學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zhàn)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
(因為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四)研讀、感悟、理解戰(zhàn)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zhàn)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jié)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學生先讀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fā)言投影以下句子,隨機在重點詞下面點點。
(1)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fā),開黑才能回來。)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讓學生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紅軍戰(zhàn)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6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靜態(tài)的文本。但其意義不僅僅是向?qū)W生展示了語言符號,而是在其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背后,隱藏著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僅懸浮于文本的表層,不能用簡單的“是什么”、“怎么樣”來機械地處理文本。我們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騰或脈脈隱含的感情脈搏,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義,使學生能在激蕩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們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緒中對人生有所頓悟。
《朱德的扁擔》一課,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這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可是,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來回那么遠,學生馬上說:“哇!那么遠啊!我們坐車還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么遠的路了嗎?”生:沒有,這么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我接著說:“那戰(zhàn)士們要挑著糧食來走這么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干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于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一個學生來表演。學生們十分踴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吳長松,給他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加了個書包。于是他開始圍著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開心的看著,他也很高興的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剛到9圈,他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zhàn)士們還等著呢?”于是吳長松又開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起來,他繼續(xù)背著書包走,終于走完了20圈。這時,我問大家:“你們看我們的同學背著書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現(xiàn)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fā)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wěn)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吳長松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濕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吳長松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吳長松背得很輕松嗎?戰(zhàn)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吳長松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么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zhàn)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里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7
教材簡析:
《朱德的扁擔》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人物單元中新入選的一篇課文。本文表面看來是寫扁擔,其實是通過敘述與扁擔有關的感人故事,來贊頌朱德總司令不畏艱險、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文中用了大量的側(cè)面描寫來映襯朱德形象,對其挑糧動作的描寫更是生動傳神,同時還配備了與之相吻合的插圖。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圍攻、堅守”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不畏艱險、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圖文結(jié)合,話說扁擔,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國軍事博物館里,珍藏著許多寶貝。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患ǔ鍪颈鈸鷪D)看,這是什么?(板書:扁擔)
(1)“擔”在這里是輕聲(板書dan)誰來準確地讀一讀?
(2)人們常常用扁擔來干什么?對,人們用扁擔挑水、挑糧食,所以可以說挑“一擔糧食”。
2、挑糧食的扁擔不是很普通嗎?怎么會成為寶貝,還藏在博物館里呢?可真奇怪!別急,請你再仔細看一看,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1)上面寫著三個字“朱德記”,這是朱德在扁擔上做的一個標記,(板書:朱德)告訴大家這根扁擔是朱德的。
(2)聽說過朱德嗎?他是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示朱德圖)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風,多么神氣!
3、朱德和扁擔之間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板書: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感人的故事。
(1)齊讀課題。
(2)點撥:這根扁擔可不是別人的,是朱德的。再讀課題。
二、充分誦讀,形象板書,了解故事背景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認讀詞語。
(1)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糧食 生產(chǎn)糧食(就是種糧食) 儲備糧食(就是儲存糧食,把糧食存起來慢慢吃)
(3)堅守 圍攻 粉碎 敵人 紅軍 山高路陡 翻山越嶺(這些詞語你能讀準確嗎?)
3、詞語讀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錯。接下來再請同桌一起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4、讀了兩遍課文,你已經(jīng)讀懂了什么呢?(簡單交流)
5、紅軍為什么要挑糧?請再認真地讀讀課文1—2小節(jié),邊讀邊想。
6、在江西有一個地方叫“井岡山”。那里群山環(huán)繞(板畫山),一座座高山連綿起伏。1927年,毛澤東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叫“井岡山根據(jù)地”。(板畫“紅旗”)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也來到井岡山,(板畫“紅旗”)這兩支隊伍合在了一起,(把兩面紅旗合在一起,板畫一面大紅旗)勝利“會師”,不久就成立了“紅軍”。
7、書上第一小節(jié)是這樣介紹的。
(1)誰來讀一讀?(點評:你把剛才學的詞語都讀準了,真會學習)
(2)誰再來讀一讀?(點評:你把句子讀通順了,真不錯!)
(3)讀了第一小節(jié),你還知道了什么?
(4)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板書:敵人)敵人離我們這么近,他們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們(板書:攻)敵人可狡猾了,他們分布在山下的好幾個地方(板畫)把紅軍團團圍住,這就叫“圍攻”。(板書:圍)敵人要圍攻,紅軍就要“守”住井岡山,(板書: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這就叫“堅守”。所以,紅軍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8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題質(zhì)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
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
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
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4.提問:從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齊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問題: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糧食)
6.欣賞朱德同志條糧食的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7.齊讀描寫朱德形象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拓展:你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8.閱讀課文,想一想:
(1)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阎斓碌谋鈸仄饋砟兀?/p>
(2)從這個“藏”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戰(zhàn)士們對朱德的敬愛)
(3)后來,戰(zhàn)士們?yōu)槭裁从植徊亓耍?/p>
9.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問題,齊讀課文,邊讀邊解決。
(由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一起挑糧,同甘共苦,同時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10.總結(jié)課文,學生在課前對課題的提出質(zhì)疑,現(xiàn)在解決:
(1)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
(2)朱德為什么要挑糧?
(3)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帶領隊伍和毛澤東同志會師?
二、總結(jié)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
2.總結(jié)朱德同志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三、布置作業(yè)
回家把朱德的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朋友聽。
板書:
戰(zhàn)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
同甘共苦
我的聽課反思:
符老師教態(tài)很自然,很會引導學生,這篇課文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枯燥,但通過老師設計的精美幻燈片和精心的引導和提問,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課堂上,整堂課都是書聲朗朗,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合理、自然,時間把握非常好。設計的拓展問題相當好,并引導學生作答,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使學生訓練了說話、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9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為了讓孩子們徹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這種品質(zhì),我采用了觀察插圖與分析人物行動的方法:
一、仔細觀察插圖,感受朱德的品質(zhì)
在弄清了為什么要去挑糧、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認真觀察文中插圖,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起初,孩子們都沒有仔細觀察,只說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戰(zhàn)士一起挑糧。我提醒孩子們要仔細觀察圖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要放過,經(jīng)過提醒,孩子們的觀察細致多了。
有的說看到了朱德挑著糧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說朱德的籮筐里滿滿的,一定很沉;有的說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和戰(zhàn)士們沒有任何區(qū)別;有的說周圍雜草叢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終微笑著,他一定感覺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很開心……說了很多。
從圖中,孩子們看到了朱德同志作為一個將領,始終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沒有上下之分,他們感受到了一個親切的朱德,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個沒有架子的朱德,一個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朱德。
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從圖中,孩子們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貴品質(zhì)。
二、認真分析朱德的行動,體會朱德的品質(zhì)
在學習課文內(nèi)容時,我始終引領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動來體會朱德的品質(zhì)。
我先讓孩子們數(shù)一下第三小節(jié)共有幾句話,孩子們數(shù)出了7句,然后我們就一句句來分析。重點分析朱德的穿著、戰(zhàn)士們與朱德的舉動。
其中,戰(zhàn)士們與朱德的舉動是重中之重,我問孩子們戰(zhàn)士們?yōu)榱梭w諒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辦法?
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勸、藏,我又問孩子們:當戰(zhàn)士們勸朱德不要去挑糧食時,朱德有怎樣的行動?當戰(zhàn)士們藏了朱德的扁擔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樣的行動?
孩子們從文中的“不肯”與“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體會到了朱德的高貴品質(zhì)。
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地體會朱德的高貴品質(zhì),我們還即興編排了課本劇,從孩子們的對話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同志、帶領、部隊、會師、生產(chǎn)、草鞋、敬愛”等9個詞語的意思。
3.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詞的句子補寫完整。
4.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三、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五、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chǎn)、茅、挑、爭”這十個生字。
(二)教學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j y 5l扎兆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讀:可是——
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nèi)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的1、2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段,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2.學會第3段有關字詞。
3.能有感情地熟讀第3段。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聽寫詞語:
扁擔、朱德、同志、部隊、挑糧
(2)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在,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所以(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②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jīng)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zhàn)士們?而且穿戴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zhàn)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diào)“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⑦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仍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②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xié)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 ”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全文,總結(jié)課文。
2.指導背誦課文第3段。
3.完成有關作業(yè)。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記( )桃(
戴( )紀( )挑(
(2)聽寫詞語:
帶領會師草鞋敬愛
2.朗讀全文,總結(jié)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jié)填空:
部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zhì);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
(3)根據(jù)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4)指名檢查,齊背。
4。指導完成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
①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課文投影片。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1
課題 朱德的扁擔 課型 新授 案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 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課前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 師 的 教 學 生 的 學 設計意圖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1、學生按老師指定的詞語進行朗讀。 2、學生朗讀課文 了解學生生字詞朗讀掌握的情況以及對課文的熟練程度。 1、過渡:我們上節(jié)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提問: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1、學生齊讀課題。 2、回答扁擔的作用以及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3、學生說對朱德的印象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xiàn)到了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7,戰(zhàn)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呢?從哪個詞看出來?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不料,朱德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大字。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然后集體交流 解釋詞語的意思。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詞語。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集體交流。互相補充。 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們知道戰(zhàn)士們關心體貼朱德,朱德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樹立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對偉人的敬愛之情。 總結(jié)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樹立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 戰(zhàn)士 藏 關心體貼 朱德 找 以身作則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2
重點難點: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突破舉措:1、出示扁擔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揭示課題,板書課題:6 朱德的扁擔
2、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扁擔圖片,朱德用這根扁擔做什么用呢?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讀出相關語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齊讀。
4、出示朱德挑糧圖,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出示句子:
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滿滿”一詞,你從中體會到什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阎斓碌谋鈸仄饋砟兀恐斓潞蛻?zhàn)士們是怎樣挑糧的呢?戰(zhàn)士們這么做有沒有阻止朱德挑糧呢?默讀課文,指名反饋,教師小結(jié):朱德愿意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他。
6、學習寫字。出示會寫字,讀一讀。小組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師范寫。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板書設計:
13、朱德的扁擔
挑 五六十里 (路遠)
穿草鞋 挑糧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難走) 滿滿
做
藏 (連夜 趕)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3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nèi)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zhàn)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zhàn)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jīng)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xiàn)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此時,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chǎn)、茅、挑、爭”這十個生字。二,教學重點:讀通全文、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chǎn)、茅、挑、爭”這十個生字、學習1、2自然段:
3,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二、教學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j y 5l扎兆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讀:可是——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nèi)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的1、2題。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朗讀課文。
2、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多媒體課件、字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內(nèi)容:
1、出示扁擔圖,這是什么?(生:扁擔)出示卡片:扁指讀(怎樣記?)(戶字旁,右下為一橫兩豎)擔指讀(左右結(jié)構(gòu),右邊為元旦的旦,還可以用熟字“膽”“但”來比較認識)兩個字合起來讀扁擔(板書:扁擔)(“擔”為輕聲)開火車讀。
2、有一根扁擔,上面寫著“朱德記”三個字。“記”在新華字典中這樣解釋:(大屏出示)
記:(1)記憶,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如:記住
(2)把事物寫下來。如:記賬
(3)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如:日記
(4)記號,標志。如:以紅色為記
(5)皮膚上天生的色斑。如:胎記
(6)量詞,用于動作的次數(shù)。如:一記耳光
見新華字典第10版第211頁注釋
這里“記”為------“記號,標志。”
3、現(xiàn)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了嗎?(朱德)(板書:朱德的)
出示卡片:朱說筆順記憶。德(雙立人,右邊為“十四一心”,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下面為一心。)讀卡片朱德(出示頭像)朱德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剛才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什么疑問呢?
a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b朱德爺爺用扁擔干什么呢?
c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hellip;…
二.初讀課文
你們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答案吧!(學生讀兩遍課文。)
1、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出示)
山高路陡整夜整夜斗笠扁擔不料
同甘共苦一擔糧食挑糧找來隊伍
(如果你會讀,就向我點頭微笑,不要出聲。)開火車讀。
2、詞語會讀了,文章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學生讀文,評價。
3、讀了幾遍文章,你找到問題的答案了嗎?
三、進入課文
1、師: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生:挑糧上山。板書:挑糧上山
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
生a: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
b: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
c: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神態(tài)。)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b:我感覺朱德爺爺?shù)牧夂艽蟆?/p>
c: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d: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了。
……
師:你能讀出你的感覺嗎?學生讀。
2、師:挑糧上山容易嗎?快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生a: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朱德工作很忙,現(xiàn)在還要走這么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的。
b:而且山高路陡。
出示文中句子: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師: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老師早上六點鐘就開始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點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話,時間就更長了。你們想想紅軍戰(zhàn)士走的路是什么樣子的?)
師出示卡片:山高路陡
生:山很高,路也不平,還會有很多石頭。
師:四個字拆開來就是拆字解詞法。(生讀詞語)
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個手勢)
生a:路很窄。(大屏展示圖)
生b: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生c:如果下過雨,戰(zhàn)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xiàn)到了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
生讀。
3、師:是呀,正是因為挑糧不容易,朱德同志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于是戰(zhàn)士們藏起了扁擔。(板書:藏)從“藏”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呢?
生a:從“藏”中,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
生b:從“藏”中,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出示卡片:敬敬愛相機認識板書:敬愛
.師:戰(zhàn)士們藏扁擔成功了嗎?
生:沒有。
師:從哪個詞看出來?從書上第三自然段找找。
生:不料。
師:給不料換個說法。(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讓我們知道朱德愿意與戰(zhàn)士們一同戰(zhàn)勝困難去挑糧,這叫同甘共苦。也就讓大家——
生: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師:通過這件事,也讓我們看見了朱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板書:同甘共苦)
四、總結(jié)
1、小結(jié):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和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shù)母呱衅焚|(zhì)。
2、讓我們懷著對朱爺爺?shù)木磁逶俅锡R讀課題——朱德的扁擔
五、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上網(wǎng)查閱、到圖書館查閱或問爸爸媽媽等途徑,搜集有關朱德的資料,進一步了解朱德爺爺。
第二課時
一、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yōu)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fā)音。
二、繼續(xù)學文
1、引出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時候的事情?)(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會師圖片)
(1)“會師”就是兩個隊伍合到一起了,這時隊伍的人變多了,隊伍壯大了,會師成功了,看,戰(zhàn)士們多高興啊!井岡山可是我們紅軍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它就是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等一些了不起的人共同創(chuàng)立的。看,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可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高興地讀一讀這句話。(生讀)
(2)可是(引讀)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多危險啊!
(相機學習生字“隊伍抽”)
2、過渡:朱總司令白天和戰(zhàn)士們一起去挑糧,晚上還要制定作戰(zhàn)計劃,他太辛苦了!戰(zhàn)士們看到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戰(zhàn)士們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勸他,不料?
(2)朱總司令為什么要連夜趕做扁擔,上面還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呢?
師:一根普通的扁擔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引導:(理解扁擔深刻的內(nèi)涵)
結(jié)合板書師生合作總結(jié):有了扁擔才能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
挑了糧才能——儲備足夠的糧食
儲備足夠的糧食才能——粉碎敵人的圍攻
師:朱德的扁擔是普通的扁擔嗎?
三、總結(jié)全文
1、朱總司令的扁擔是粉碎敵人圍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帶領紅軍戰(zhàn)士勇敢地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
2、學到這里,你想談談你的感受嗎?
朱德爺爺,我想對你說……
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四、指導學習生字:
出示:敵抽隊伍
1、齊讀生字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說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坐姿和寫姿。
板書設計:
27、朱德的扁擔
挑糧上山山高路陡
藏找
(敬愛)(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 篇16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同時表現(xiàn)出廣大戰(zhàn)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zhàn)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可是”承接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zhàn)士們都爭著去挑。“爭”字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
由于孩子對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來感悟文章內(nèi)容。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huán)境的危險。第二自然段中介紹區(qū)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lián)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xiàn)朱德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革命品質(zhì)。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練習,讓大家想想:戰(zhàn)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乇鈸?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fā)現(xiàn)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在想象中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