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精選15篇)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1
一、教材分析:
《獅子和兔子》是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寫的是識字被螞蟻叮咬,不勝其煩,兔子啟發他開動腦筋,跳到水里,擺脫了螞蟻的故事,從反面說明不動腦筋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也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經過近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已能自主地閱讀淺顯的文章。因此根據年段目標、教學要求以及我班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3、理解重點詞語:“吼、蹦、翻滾”“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五、教學難點:
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動物朋友,它們是(指向課題)——
生:獅子和兔子。
(師貼卡通版獅子和兔子圖片,學生和獅子、兔子打招呼)。
師:想知道在獅子和兔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生:想。
師:那就趕緊打開課本翻到68頁,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鞏固識字。
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已經認識了生字,現在生字寶寶跳進課文看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生:認識。
師:那就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師:課件出示詞語——詞語寶寶又來到我們的課堂,誰來和他們打招呼。
指名小老師分行帶讀。
師:是個合格的小老師。你也想做小老師嗎?
生:想。
師:那咱們一起來讀一讀詞語。
生齊讀詞語。
師:孩子們真能干,不僅能讀準字音,還能讀出詞語的感情。生字詞熟悉了,老師想提高下要求,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生默讀課文,思考反饋:
生1:讀懂了有一只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的獅子,它根本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師據此板書力氣大、脾氣大)
生2:讀懂了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師據此板書解決不了)
生3:讀懂了兔子很聰明。(師據此板書聰明)
生4:讀懂了一群螞蟻咬得獅子又疼又癢,獅子想盡辦法也沒趕走獅子。(師據此板書又疼又癢和趕不走。)
……
師:孩子們可真會讀書!瞧!老師把你們讀懂的內容已經板書在黑板上了,咱們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吧!
生:齊讀副板書的詞語。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剛才說這是一只力氣大、脾氣也大,而且很驕傲的獅子,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第一段這句話看出來的——“從前有一只獅子,他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他自認為是百獸之王,根本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
師:大家同意嗎?(生:同意)那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體現獅子驕傲的話。
生齊讀體現獅子驕傲的話。
師:你覺得這句話里的哪些詞語最能體現獅子驕傲,加強語氣來讀一讀。
生個別體驗讀。
師:你讓老師覺得你很驕傲哦!咱們像那樣一起讀一讀。
生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從你們的語氣中老師聽出了這是一只多么驕傲的獅子呀!但是當一群密密麻麻的螞蟻爬到它身上時,咬得他(指向旁邊副板書)——
生:接“又疼又癢”。
師:你有過“又疼又癢”的感覺嗎?
生1:有過,夏天文字叮的時候又疼又癢。
生2:傷疤快好的時候也會又疼又癢。
……
師:這種滋味真不好受!誰帶著這種體會讀讀這個詞語。
指名生讀“又疼又癢”。
師:全班一起來試試。
全班一起讀“又疼又癢”.
3、學習第三——七自然段
師:又疼又癢的獅子真難受!它多想把紅螞蟻趕走呀!那它想了哪些辦法趕走紅螞蟻呢?請大家默讀第3自然段,用~~~畫出獅子趕走紅螞蟻用的辦法?
生匯報: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想把紅螞蟻趕走。
師:老師把大家找的句子搬到屏幕上來了,誰來讀一讀,出示獅子跳起來,吼著……
指名生讀。
師:吼是怎樣的?誰來學一學?
指名生學獅吼。
師:那他在那兒吼,到底想說些什么呢?
生1:快走開,可惡的螞蟻!
生2:求求你了,別再咬我了。
師:指向副板書——這可是一只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的獅子喲!怎么輕易求饒了呢!
生3:真討厭,煩人的螞蟻!
……
師:咱們一起吼出來吧。
生齊讀句子“獅子跳起來,吼著……”
師:獅子一吼,地動山搖,可是小螞蟻——課件出示“趕不走螞蟻”。
生:接趕不走,讀一讀。
師:這一招對小螞蟻一點用都沒有。于是獅子又——出示: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
生:齊讀“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
師:蹦是怎樣的?誰來做一做?
生做蹦的動作。
師:又蹦又跳的真可愛,那你能讀出那種蹦的感覺嗎?
指名個別體驗讀。
師:你們的樣子都很活潑,但別忘了這會兒是咱們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的獅子在蹦,該是怎樣的?
生個別讀,再學其中讀得好的那位體驗讀。
師:獅子使了那么大的勁兒,螞蟻被趕走了嗎?
生:讀——還是趕不走。
師:又吼又蹦,獅子還是趕不走螞蟻,所以——課件出示“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
生:據課件齊讀。
師:翻滾這個動作誰來做做看!可以用手表示。
生用手勢做翻滾的動作。
師:獅子翻滾是為了什么?
生1:為了把身上的螞蟻壓死。
生2:為了趕走身上的螞蟻。
師:孩子們說的都對。那想把螞蟻壓死、趕走的獅子們,我們一起翻滾吧,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
師:結果獅子身上的紅螞蟻被趕走了嗎?
生:課件引讀,還是趕不走螞蟻。
師板書:趕不走
師:這一番折騰,獅子累極了,它已經累得——副板書“筋疲力盡”
生:“筋疲力盡”。
師:筋疲力盡是什么樣子的?誰來讀一讀?
生1:沒有一點力氣。
師:聽你的聲音,力氣還大著呢?再讀讀看。
生2:非常累,用盡了所有的力氣。
師:筋疲力盡的獅子在哪里?我們一起讀讀這個詞語。
生筋疲力盡的讀“筋疲力盡”。
師:筋疲力盡的獅子已經無計可施了,可是(話音拉長),這時一只小小的兔子卻在旁邊哧哧地笑,這讓獅子——副板書“惱羞成怒”。
生:惱羞成怒。
師:那獅子在苦惱什么呢?他又是因為什么而羞?
生1:獅子惱是因為他力氣那么大,竟然趕不走紅螞蟻。
生2:他羞是自己被一只小兔子笑,覺得沒面子。
……
師:獅子又惱又羞,最后它徹底地——憤怒了,這就是——“惱羞成怒”,誰來讀出這種感覺。
生個別體驗讀,再齊讀。
師:惱羞成怒的獅子想說什么呢?
生1:讀句子“笑什么?這討厭的東西沒叮你是不是?”
師:你還沒有憤怒,誰再憤怒點。
生2:惱羞成怒地讀句子“笑什么?這討厭的東西沒叮你是不是?”
師:真的已經惱羞成怒了,全班一起來。
生:惱羞成怒地齊讀獅子對兔子說的話“笑什么?這討厭的東西沒叮你是不是?”
師:孩子們說這是一只聰明的小兔子,那面對獅子的惱羞成怒,他是怎樣處理的呢?
生:兔子笑嘻嘻地說:“如果螞蟻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
師:真是只心胸大度的兔子呀!咱們也學學大度的小兔子笑嘻嘻地對獅子說。
生:齊讀句子“如果螞蟻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
師: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于是獅子——
生:他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師:這個辦法好嗎?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
生:這個辦法好,從立即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板書“立即沖走”。立即的意思就是——
生:很快。
師:那請你讀讀這個詞,讓老師感覺速度真的很快。
生:個別讀。
師:一起把這種快速的感覺讀出來。
生:齊讀句子“他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師:這回你們明白了吧,指向課件導讀——
生:齊反饋讀: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師:那要想解決問題,該怎么做呢?出示:要想解決問題,必須
生:動腦筋。
師:小獅子們,你們也知道了吧,指向課件導讀——
生:齊呼——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動腦筋。
師:現在你們一定知道獅子和兔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了吧!誰能根據老師黑板上的板書來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自己先試一試。
生:自由試練,指名復述。
師:孩子們都挺能干的,現在就請你自己再復述一下課文內容,用上剛才幾位同學復述時好的方法。
生:再次自由練習復述課文。
(四)、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獅子和兔子說吧?
生1:我想對獅子說:“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要學會動腦筋。”
生2:我想對小兔子說:“你很聰明,幫助了獅子,你做得對。”
生3:我想對獅子說:“你不能因為自己力氣大,脾氣大,就驕傲。”
……
師:從大家的話語中老師知道了大家的收獲很大,那咱們把自己這節課的收獲帶到課文里,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一下課文吧!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途因筋疲力盡讀得太有勁了,停下指導讀出筋疲力盡的感覺。)
師:孩子們讀得真有感情。老師決定獎勵一首兒歌給大家。
生:自由試讀兒歌《不動腦筋別發言》。
師:借助拼音,能干的孩子已經會讀了,我們一起來試試。
生:齊讀兒歌《不動腦筋別發言》。
師:老師有疑問了,你們說這是為什么?誒!不動腦可別發言哦!
生:因為鹽遇水要溶化,所以白驢感覺越來越輕;而棉花浸了水會越來越重,所以黑驢落在了后面。
師:真會動腦筋。那么以后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遇到問題時一定不要只憑力氣和發脾氣,必須要學會——(指向單元主題)動腦筋。
生:齊呼“動腦筋”。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2
教材簡析:
《獅子和兔子》是北師大版語文書第四冊中的課文。《獅子和兔子》是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脫螞蟻叮咬的故事,說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借助拼音認識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后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重難點與關鍵:
1.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圖片導入:
1.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兩個動物朋友。你們看看它們是誰?
(1)出示獅子圖片。你們覺得獅子是什么樣的?
(2)出示兔子圖片。你們覺得兔子是什么樣的?
(整體感知獅子和兔子,為學習下文做鋪墊)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獅子和兔子》。
板書課題
3.你們看了課題有什么疑問么?
二、學習課文:
1.師:有疑問就要到課本中去尋找答案。請同學們按照自讀要求自學課文。
幻燈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2. 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非常流利。老師,相信課本中的詞語也一定難不倒你們。現在,課文中的詞語,變成了一個個高高在上的蘋果。誰愿意讀準詞語,把蘋果摘下來。
生讀詞語
3.師:同學們的詞語讀得可真準啊!現在和同桌一起來學習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幻燈出示要求,學生自主學習。
(2)生根據幻燈片上的提示,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復述。
4.師:課文的內容你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你們再來找一找,課文市怎樣介紹獅子的?看誰能最快從課文中找出這一段話?
(1)生反饋,老師幻燈出示語段。
(2)學生齊讀這一句話。
(3)師: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
生a:這是一只驕傲的獅子。
生a有感情地朗讀
師:你能做一只驕傲的獅子,讀一讀么?
生b:這是一只得意洋洋的獅子。
師:你能讀出它的得意洋洋么。
生b:有感情地朗讀。
(4)全班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5.這樣一只驕傲的、神氣的獅子卻遇到了麻煩。它遇到了什么麻煩?
(1)生反饋,老師幻燈出示語段。
(2)如果你身上一直有一群紅螞蟻爬來爬去,怎么也趕不走。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3)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
6.一群小小的螞蟻卻讓獅子這么難受。獅子得趕緊想個好辦法趕走螞蟻。他用了哪些辦法趕走螞蟻?結果怎樣呢?請大家默讀3~7自然段,用三角形標出表示動作的詞。
(1)學生反饋詞。
(2)學生邊做動作邊讀。你從獅子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3)獅子是用盡了力氣,結果是累得——筋疲力盡。
(4)這么累,他趕走了螞蟻么?(沒有)獅子這時的心情該是怎樣?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7.獅子累得筋疲力盡,兔子卻在一旁笑。獅子看見兔子笑,有什么反應?——惱羞成怒。請同學們惱羞成怒地讀一讀獅子的話。
生讀。
師:老師覺得你們剛才讀得感情特別好。那惱羞成怒是什么意思?
生反饋。
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4、獅子后來又是怎么趕走螞蟻的呢?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引讀第7自然段)
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1)獅子用的這個辦法好么?你從哪里看出來了?(立即)
(2)他是怎么想到這個好辦法的?
指名讀兔子的話。
5、對比讀,體會
(1)再來看看獅子剛開始是怎么做的?引讀。
(2)那后來呢?——引讀第七自然段。
③剛開始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可后來跳到河里,毫不費力就把紅螞蟻趕走了,這是為什么?
(1)生反饋
(2)師小結。
6.這也是兔子想讓獅子明白的道理。
(1)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讀)
(2)你們明白了兔子對獅子說的話么?
出示練習
三、拓展延伸:
1.師: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什么困難,是你通過動腦筋解決的?
2.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3.師:希望大家以后在遇到困難時,都能像兔子一樣學會動腦筋,不能像獅子一樣遇到問題,就只會用力氣和發脾氣 .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認字13個,寫字9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重點句子。
3、讀懂課文,理解獅子與兔子對話的意思,讓學生明白:認識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重點句子。
2.讀懂課文,讓學生明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個新朋友,你們看,他們是誰?(出示圖片:獅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課文,讀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吧!(師板書:獅子和兔子)
二.初讀課文,讀中識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生評。
3、糾正字音:癢、蹲、羞、縱
4、出示卡片,認讀詞語:
討厭 提醒 解決 一群 咬他 蹲在 憑著 脾氣
笑嘻嘻 又疼又癢 筋疲力盡 惱羞成怒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文,思考:故事中的獅子是一只什么樣的獅子呢?請同學們找到課文中相關的句子。介紹。
從前有一只獅子,他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他自認為是百獸之王,根本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
2.自由讀,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生談不同感受,帶著這種感受讀。)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默讀,思考:獅子遇到了什么麻煩?他心情怎樣?
2.交流:又疼又癢的感受
3.自由讀3自然段,找出描寫獅子動作的詞,生邊讀邊做動作,體會獅子此刻的心情。
4.從獅子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此時的獅子的心情怎么樣?
5.交流,板書:趕不走。你什么時候有過筋疲力盡的感覺?讀詞:筋疲力盡。指導讀文
(三)學習第四----七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
①.他的伙伴小兔看見了,蹲在一邊干什么?他笑什么?
②.獅子見小兔在笑,有什么反應?理解惱羞成怒惱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請生讀獅子的話?
2.交流:兔子為他出了什么主意?
3.分角色讀文。
四.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想象
1.學生自由讀文,想象:
①一句話提醒了獅子獅子這時想什么?
②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獅子又怎么想?他會是怎樣的神情?
③兔子說: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是什么意思?那怎樣才能解決問題?
④想一想還有什么辦法能把獅子身上的紅螞蟻去掉?
2.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指導
3.全班交流,師點撥
五.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學了這篇童話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向兔子學些什么?(生交流:這篇課文說明了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兔子很聰明,能幫朋友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把想象的內容說成完整的句子,再寫下來。
板書設計: 獅子 和 兔子
趕不走 笑
沖走了 提醒
動腦筋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4
教材簡析:
《獅子和兔子》是北師大版語文書第四冊中的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脫螞蟻叮咬的故事,說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學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借助拼音認識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后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重難點與關鍵:
1.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圖片導入:
1.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兩個動物朋友。你們看看它們是誰?
(1)出示獅子圖片。你們覺得獅子是什么樣的?
(2)出示兔子圖片。你們覺得兔子是什么樣的?
(整體感知獅子和兔子,為學習下文做鋪墊)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獅子和兔子》。
板書課題
3.你們看了課題有什么疑問么?
二、學習課文:
1.師:有疑問就要到課本中去尋找答案。請同學們按照自讀要求自學課文。
幻燈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2. 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非常流利。老師,相信課本中的詞語也一定難不倒你們。現在,課文中的詞語,變成了一個個高高在上的蘋果。誰愿意讀準詞語,把蘋果摘下來。
生讀詞語
3.師:同學們的詞語讀得可真準啊!現在和同桌一起來學習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幻燈出示要求,學生自主學習。
(2)生根據幻燈片上的提示,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復述。
4. 師:課文的內容你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你們再來找一找,課文市怎樣介紹獅子的?看誰能最快從課文中找出這一段話?
(1)生反饋,老師幻燈出示語段。
(2)學生齊讀這一句話。
(3)師: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
生A:這是一只驕傲的獅子。
生A有感情地朗讀
師:你能做一只驕傲的獅子,讀一讀么?
生B:這是一只得意洋洋的獅子。
師:你能讀出它的得意洋洋么。
生B:有感情地朗讀。
(4)全班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5.這樣一只驕傲的、神氣的獅子卻遇到了麻煩。它遇到了什么麻煩?
(1)生反饋,老師幻燈出示語段。
(2)如果你身上一直有一群紅螞蟻爬來爬去,怎么也趕不走。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3)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
6.一群小小的螞蟻卻讓獅子這么難受。獅子得趕緊想個好辦法趕走螞蟻。他用了哪些辦法趕走螞蟻?結果怎樣呢?請大家默讀3~7自然段,用三角形標出表示動作的詞。
(1)學生反饋詞。
(2)學生邊做動作邊讀。你從獅子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3)獅子是用盡了力氣,結果是累得——筋疲力盡。
(4)這么累,他趕走了螞蟻么?(沒有)獅子這時的心情該是怎樣?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7.獅子累得筋疲力盡,兔子卻在一旁笑。獅子看見兔子笑,有什么反應?——惱羞成怒。請同學們惱羞成怒地讀一讀獅子的話。
生讀。
師:老師覺得你們剛才讀得感情特別好。那惱羞成怒是什么意思?
生反饋。
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4、獅子后來又是怎么趕走螞蟻的呢?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引讀第7自然段)
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1)獅子用的這個辦法好么?你從哪里看出來了?(立即)
(2)他是怎么想到這個好辦法的?
指名讀兔子的話。
5、對比讀,體會
(1)再來看看獅子剛開始是怎么做的?引讀。
(2)那后來呢?——引讀第七自然段。
③剛開始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可后來跳到河里,毫不費力就把紅螞蟻趕走了,這是為什么?
(1)生反饋
(2)師小結。
6.這也是兔子想讓獅子明白的道理。
(1)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讀)
(2)你們明白了兔子對獅子說的話么?
出示練習
三、拓展延伸:
1.師: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什么困難,是你通過動腦筋解決的?
2.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3.師:希望大家以后在遇到困難時,都能像兔子一樣學會動腦筋,不能像獅子一樣遇到問題,就只會用力氣和發脾氣
《獅子和兔子》是北師大二年級下冊“動腦筋”主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篇童話,通過淺顯、有趣的故事告訴孩子:遇到問題不能只會費力氣、發脾氣,要學會動腦筋。
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我把理解詞語并掌握一些解詞方法作為重點,把體會兔子說話注意對象、得體和運用“如果……就……”提醒他人,展開了教學,現反思如下:
一、重視文本解讀,準確挖掘教學內容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文本解讀,將《獅子和兔子》課文與凡夫的原文做比較,分析課文在語言形式方面的長短處。之后,我又閱讀《女巫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性格》,帶著對童話全新角度的理解解讀課文,懂得童話“幫孩子處理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內心沖突”,使孩子成長。我的理解是:每個孩子的身體里都住著一只獅子、一只兔子,分別代表了暴怒與冷靜(智慧)我們不能一味批判獅子,而要接納它,因為它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對孩子說更是如此。要讓孩子明白:遇到麻煩,費力氣、發脾氣實屬正常。在此前提,孩子們接納了自我內心暴怒(暴躁)的那一部分,然后才去學習兔子,冷靜的旁觀者,實則是教孩子要懂得,遇到麻煩不能只會費力氣發脾氣,要解決麻煩,得像兔子一樣“冷靜地觀察暴怒的自己”,這就是“動腦筋”的`開始,也是從費力氣發脾氣向“動腦筋”轉變的重要一步。最后,我又從課文的字詞句方面進行了普通文本解讀,進而確定了較為適宜的教學內容。
二、重視方法引領,結合課文滲透學法
第一學段的目標重點是字詞句的學習。在《獅子和兔子》一文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識字法、解詞法等方法的教學。
在字方面,本課有同部首形聲字“癢、疲、疼”,“蹲、蹦、跳”,“咬、叮、吼、哧、嘻”,學生對形聲字有一定了解,有利于學習“認一個,帶一串”的歸類識字法。
本課在詞方面,筆者預設“哧哧”、“縱身”、“立即”、“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詞語學生需要理解(經收集問題單后梳理更加確定這一點),因此,我遵循“詞在句中”的解詞原則,將以上詞語放在課文中去理解,通過找近義詞理解“立即”,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縱身”,結合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筋疲力盡”、“惱羞成怒”,并在理解后提煉方法,引導學生歸納解詞方法。
在句方面,一來,筆者重視情境化朗讀,引導學生投入獅子角色,反復朗讀“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一段,學生讀得入情入境,饒有獅子的威風和趕不跑螞蟻的沮喪感;二來,筆者注重創設語言訓練的語境,即同學間經常發生矛盾的場景,讓學生運用“如果……就……”提醒他人,學會說話要注意對象,要得體,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了“如果……就……”的運用。
三、重視把握角色心理,理解課文主題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敏銳的語言感覺能力。”這節課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采用了通過理解詞語來讀好課文和結合畫面有感情朗讀的方式,還讓學生揣摩獅子和兔子的心理活動,讓他們深入體會獅子遇到麻煩時的窘迫、暴怒,認識到像獅子一樣遇到問題只會費力氣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應該像兔子一樣冷靜思考,找出方法,才能解決問題。隨著對角色心理活動體驗的深入,孩子們對課文和主題的理解漸漸深入了。
四、存在不足與改進措施
本課教學存在諸多不足,如因課堂調控不當,導致拖堂;未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聯系生活經驗認識主題等等,今后,我將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避免在課堂上“信步閑庭”;如果再教本課,我也會嘗試讓孩子說說“你在遇到麻煩時更像獅子還是兔子?舉例說說。”“學了本文,你覺得遇到麻煩應該如何處理”,當然,這會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前提下進行,否則語文就成思品課了。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生字、新詞。隨文理解重點詞:惱羞成怒、筋疲力盡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重點句子。
3、讀懂課文,讓學生明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動腦筋。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重點句子。
2、讀懂課文,讓學生明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童話王國去認識兩只小動物。分別出示獅子、兔子圖,貼上,板書題目,齊讀課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生評。
3、師板書幾個易讀錯的詞。指名讀、齊讀。
出示卡片,認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討厭、提醒、解決、一群
咬他、蹲在、憑著、脾氣
笑嘻嘻、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
4、看到書上的認字條田字格,齊讀生字兩遍。同桌讀一讀,一起想辦法記最難記的字。全班交流。齊讀(蒙上拼音)。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故事中的獅子是一只什么樣的獅子呢?請同學們找到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指名介紹。
從前有一只獅子,他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他自認為是百獸之王,根本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
2、自由讀,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生談不同感受,帶著這種感受讀。)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默讀,思考:獅子遇到了什么麻煩?師板畫。他心情怎樣?讀詞:又疼又癢
(三)學習第三----七自然段
1、獅子用了哪些辦法趕走紅螞蟻呢?結果怎樣?默讀3---7自然段,用~~~畫出。
2、匯報。
3、剛開始:
①出示: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想把紅螞蟻趕走,可是累得筋疲力盡,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
自由讀,找出描寫獅子動作的詞,師用三角形標出。生邊讀邊做動作,體會獅子此刻的心情。
指名讀,你從獅子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結果怎樣?指名讀。板書:趕不走。你什么時候有過筋疲力盡的感覺?讀詞:筋疲力盡。帶著體會讀3段。你覺得此時的獅子的心情怎么樣?
②他的伙伴小兔看見了,蹲在一邊干什么?他笑什么?
③獅子見小兔在笑,有什么反應?理解“惱羞成怒”惱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請生讀獅子的話?大組讀
4、后來:
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①后來怎么做的?這個辦法好嗎?從哪兒看出的?(立即)獅子有沒有費勁?
②他是怎么想到這個好辦法的.?(板書:提醒)指名讀兔子的話。
5、對比讀,體會
①再來看看獅子剛開始是怎么做的?引讀。后來——引讀。
②這時的獅子會想些什么?
③剛開始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后來跳到河里,毫不費力就把紅螞蟻趕走了,這是為什么?
四、總結教育,點明中心。
1、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看看兔子想告訴獅子什么?齊讀。(板書:動腦筋)那么獅子明白了嗎?他明白了什么?
2、想一想還有什么辦法能把獅子身上的紅螞蟻去掉?
3、是呀,就像兔子所要告訴大家的: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要動腦筋。希望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好嗎?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6
一、教材簡析:
《獅子和兔子》是北師大版語文書第四冊中的課文。《獅子和兔子》是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脫螞蟻叮咬的故事,說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3、理解重點詞語:“吼、蹦、翻滾”“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三、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四、教學難點:
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課,學習概括
1、復習生字、詞。
2、齊讀課文,概括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讀懂課文,深究表現
1、故事中的獅子是什么樣的呢?哪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獅子?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指導朗讀)
2、別看他這么驕傲、自大的樣子,他也會遇到麻煩,他遇到了什么麻煩?
如果是你懶洋洋地在草叢中曬太陽,突然被一群紅螞蟻在身上爬來爬去,咬得你又疼又癢,你心情怎樣?你會怎么想?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3、獅子用了哪些辦法來趕走紅螞蟻呢?結果怎么樣?默讀3——7自然段,用——畫出句子。
生匯報。
4、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種辦法。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獅子動作的詞圈起來。
請同學們讀讀這些詞語,邊讀邊做動作。
抽生讀這些詞語:你從獅子的這些動作體會到什么?(著急)
理解“筋疲力盡”,指導朗讀,體會獅子的心情。
5、我們再來看獅子的第二種辦法。齊讀:這個辦法怎么樣?(好)從哪里看出來?(立即)這個辦法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嗎?(兔子提醒的)
6、我們看看兔子是怎么提醒獅子的。
剛開始看到獅子累得筋疲力盡都趕不走紅螞蟻,兔子什么反應?他笑什么?心里會怎么想?
獅子在這邊急得要命,他見小兔子在笑,有什么反應?理解“惱羞成怒”
力氣大、脾氣也大、自認為是百獸的大獅子,卻奈何不了一群小紅螞蟻,在兔子面前丟盡了面子。面對惱羞成怒的獅子,兔子怎么做的?他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提醒獅子、告訴獅子方法)
分角色讀獅子和兔子的對話。
7、為什么兔子不直接叫獅子跳到河里去?(想讓獅子動腦筋)他想讓獅子明白什么?齊讀最后一段。
回顧獅子的兩種辦法對比,理解兔子的話。(剛開始獅子又吼、又蹦,累得筋疲力盡都趕不走紅螞蟻,說明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沒有用的;后來在獅子的提醒下,跳進河里,紅螞蟻被立即沖走了,這說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出有效的辦法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總結:是呀,一只兇猛威武的獅子雖然力大無比,可面對紅螞蟻的叮咬時,光憑力氣與發脾氣,怎么都奈何不了紅螞蟻,最后還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就輕易把紅螞蟻趕走了。看來我們遇到問題時,光生氣、著急、害怕是不行的,而應該積極動腦筋,相出既簡單又好用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
2、孩子們讀得真有感情。老師決定獎勵一首兒歌給大家。
自由試讀兒歌《不動腦筋別發言》。
齊讀兒歌《不動腦筋別發言》。
老師有疑問了,你們說這是為什么?誒!不動腦可別發言哦!
(因為鹽遇水要溶化,所以白驢感覺越來越輕;而棉花浸了水會越來越重,所以黑驢落在了后面。)
真會動腦筋。那么以后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遇到問題時一定不要只憑力氣和發脾氣,必須要學會——動腦筋。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7
教學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1)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步驟與方法獨立識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通過讀讀、議議,了解獅子與兔子的表現。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后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識記生字,并加以書寫。
2、理解重點詞語:“筋疲力盡”“哧哧”“惱羞成怒”“笑嘻嘻”,并從中體會獅子和兔子的表現。
3、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引導學生用“認—想—寫—用”的步驟與方法獨立識字。重點啟發學生說說“咬”“醒”“解”寫時要注意些什么,練習,再檢測。
二、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學習概括
1、出示生字、詞,開火車讀,練習擴詞。
癢、羞、疲、蹲、嘻、憑.......
又疼又癢 筋疲力盡 蹲在 惱羞成怒 叮咬
笑嘻嘻 憑著 脾氣 討厭 提醒 解決
2、引導學生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課文主要講了:一只獅子( ),他光憑( )和( ),沒有解決問題,后來在的幫助下,就很輕松地把紅螞蟻趕走了。
二、讀懂課文,深究表現
教師導言:和同位分角色讀讀課文,說說文中這只獅子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兔子呢?
1、談獅子的,師主要引導學生探究以下重點:(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1)指導學生讀好第一自然段。(讀出獅子驕傲的語氣,感受獅子的力氣大、脾氣大)
(2)抓住重點詞語:吼著、翻滾著、筋疲力盡來理解獅子的表現。
獅子會“吼”些什么?(詛咒紅螞蟻)
“蹦著”“翻滾著”是想干什么?(想把紅螞蟻給弄下來)
獅子為什么會“筋疲力盡”?(理解獅子光憑力氣和發脾氣來解決問題,結果用盡力氣也解決不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4)理解“惱羞成怒”的意思。讀好獅子惱羞成怒時說話的語氣。
“惱”:獅子為什么惱火?
“羞”:獅子為什么羞愧?
“怒”:獅子惱羞成怒時是怎么說的?
2、教師小結:力氣大、脾氣也大、自認為是百獸之王的一只大獅子,卻奈何不了屈屈一群小紅螞蟻,在兔子面前獅子真是丟盡了面子。面對惱羞成怒的獅子,兔子又是怎么表現的呢?
(1)組織討論:兔子先是“哧哧”的笑,什么是“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2)指名讀第6自然段,引導理解“笑嘻嘻”,體會兔子并不計較獅子的蠻橫無理,還在幫獅子。
(3)練習表演讀第6自然段,體會兔子是在教給獅子趕走紅螞蟻的.辦法,幫助獅子解決問題。
(4)從“立即”一詞中而可以看出兔子說的辦法管用,體會動腦筋就能輕松解決問題。
(5)兔子是想讓獅子明白什么呢?(出示兔子說的話)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6)師小結:兔子這樣做是為了讓獅子明白,雖然他的力氣很大,但遇到問題時,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還得認真動腦筋,想出有效的辦法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
(7)再次把文中三次描寫兔子的句子放一起,讓學生讀一讀,讓學生感受兔子的優點:一步一步啟發、教給獅子辦法。
三、總結全文,拓展訓練
1、同位再次合作讀課文,看能不能讀得比開始更好些,抽讀比賽。
2、談談: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3、教師總結:是呀,一只兇猛威武的獅子雖然力大無比,可面對紅螞蟻的叮咬時,光憑力氣與發脾氣,怎么都奈何不了紅螞蟻,最后還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就輕易把紅螞蟻趕走了。看來我們遇到問題時,光生氣、著急、害怕是不行的,而應該積極動腦筋,相出既簡單又好用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
4、拓展:你們有過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經歷嗎?要是平時爸爸媽媽帶你們出去玩時,不小心把你給弄丟了,你會怎么做呢?
四、布置作業,練習語言
1、回家把這個故事將給家人聽,盡量用上“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笑嘻嘻”“提醒”“解決”這些詞語。
2、搜集其他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下節課講給同學聽。
附:板書設計
獅子和兔子
獅子:吼 蹦 翻滾——趕不走(憑力氣、發脾氣沒用)
兔子提醒:跳到水里去——立即沖走(動腦筋解決問題)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8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3、理解重點詞語:“吼、蹦、翻滾”“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二、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詞語復習
T:上課
S:老師好
T:同學們好,請坐!
T:上課之前老師想先出兩個謎語給你們猜,有信心猜出來嗎?
S:有!
T:好。請看。
S:獅子。
T:第二個
S:兔子
T:太棒了,給自己一個掌聲。
S:棒棒我真棒!
T: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獅子和兔子):板書課題:獅子和兔子。(齊讀兩遍)
T:同學們,這么兩只動物如果給你一個機會得到,你想得到誰?好,停下來。不管你想得到哪只,只要你能闖過他們設的陷阱,你就能得到它們。想先闖誰的窩?我們情歌同學來探探路。
T:你來,你想闖誰的?(兩次)
T:我看大家都等不及了,算了,我們就直接沖進去吧,把兩只都逮了。
T:(出示全部的)眼看就要攻下來了,只差一步,我們再努力一下?請你們拿出聽寫紙。我們來聽寫幾個。祝賀你們,你們闖關成功了。
T: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S:我看到了獅子和兔子。
T:嗯,那你覺得這只獅子怎么樣?(學生自由想象。)
T:課文里的獅子又是什么樣的?請全班一起齊讀一下這一個自然段。獅子是什么樣的?自以為是,不把別人看在眼里。對了。
T:這里的自認為你還可以把它改成哪個詞?所以認為和以為是一對。
S:近義詞,
T:能不能也幫根本換一個詞?好沒事,可以用從來。根本不把別人看在眼里,從來不把別人看在眼里,所以這也是一對
S:近義詞。
T:這么只驕傲的獅子,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煩?會和螞蟻和兔子扯在一起呢?我們請女生讀一T:讀第二自然段,女生讀得怎么樣?男生也來試試,嗯,一群紅螞蟻咬得又疼又癢,誰被螞蟻咬過?感覺怎么樣?
S:很痛。很癢。
T:很痛很癢說明了獅子這時候感覺怎么樣?哇好開心,好舒服?是嗎?
S:不是,
T:那是什么?
S:不高興,難受。
T:對了就是難受,我們能不能讀一讀難受的感覺出來?
S:能。
T:獅子這么難受,他用了幾個方法來趕螞蟻?成功了嗎?
四個方法,哪四個?
S: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
T:嗯。同學們全體起立,我們也來試著跳一跳,感受一下獅子跳完的感覺。但是在跳的時候不要太用力了會吵到下面的同學。我喊開始在在原地輕輕地跳十下。感覺怎么樣?(個別提問)
T:很累。
T:很累,獅子最后成功了嗎?
S:沒有。
T:反而累得
S:筋疲力盡
T:什么是筋疲力盡?
S:很累的意思,
T:對是很累,累得怎么樣?(出示課件)
T:一點力氣也沒有。
T:很好,那你能不能根據這張圖片用筋疲力盡說個句子呢?
(生舉例)
T:也就在獅子累得筋疲力盡的時候,誰笑嘻嘻地出場了?
S:兔子
T:一起讀一下。
T:剛才在做動作的時候,我從你們臉上我看到了一個詞。就在幻燈片上。
S:笑嘻嘻。
T:兔子不是蹦著,也不是跳著吼著,而是蹲著。
T:對了,我們和兔子一樣都是笑嘻嘻的。但是卻有一個不開心的,誰?
S:獅子?
T:你從哪里看出來?
S:惱羞成怒。
T:什么是惱羞成怒?
S:生氣。
T:是有這個意思,但是不夠具體,只解釋出怒的意思。那惱羞是什么意思?
S:害羞
T:不對,
T:好吧,大家既然都猜不出了,那我就偷偷地告訴你們把。
S:惱羞的意思是氣惱和羞愧。
T:你們覺得獅子在羞什么惱什么?
......
T:我堂堂一只百獸之王力氣那么大竟然趕不走小小的螞蟻。所以很慚愧。在我趕不走的時候兔子還在旁邊笑,我當然會生氣。
T:可是熱心的兔子并沒有生氣,它是怎么做的?它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提醒獅子、告訴獅子方法)
T:就在兔子說完后。獅子馬上反應過來,按照兔子的提醒,立即把紅螞蟻趕走了。
T:剛開始獅子又吼、又蹦,累得筋疲力盡都趕不走紅螞蟻,說明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沒有用的;后來在獅子的提醒下,跳進河里,紅螞蟻被立即沖走了,這說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出有效的辦法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
T:提醒是什么意思?立即呢?
T:可見兔子的方法確實好用。
T:馬上奏效。最后兔子說了什么?全班齊讀。
T:兔子說的這句話實際上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出示道理填空)
學生試填(出示答案)
T:請翻到語文天地把這個答案寫在第三題。
T:寫好的舉起手來。
T:嗯很好,接下來。課堂積累,吧這幾個好詞用三角號畫出來。畫好的同學,試著用要想什么必須什么說句子。
T: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非常好,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示道理)
T:那你能不能根據下列的提示,試著講講這個故事?一起來。
出示問題,再來出示答案。
T:回去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積累一下自己容易寫錯的詞語。
T:這節課上到這邊,下課。
S:謝謝老師。
六、板書設計
獅子和兔子
吼 蹦 翻滾——趕不走
(發 脾 氣)
獅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沖走
(兔子提醒)
七、教學反思
《獅子和兔子》是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脫螞蟻叮咬的故事,說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
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低段閱讀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這個道理”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理解“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詞語,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有感情朗讀需在理解詞語“又疼又癢”的基礎上進行。為此,我充分地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又疼又癢”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讓學生體會獅子被紅螞蟻叮咬的難受,從而讀好這段話。第三自然段講了獅子被螞蟻咬得筋疲力盡卻沒有辦法趕走紅螞蟻,與后面四到八自然段兔子教獅子動腦筋后解決了問題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主要從抓住描寫獅子動作的詞語來感受獅子的難受。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表演“跳”的動作,明白“跳”、“吼”、“蹦”、“翻滾”這四個動作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獅子想趕走紅螞蟻的辦法。由于用盡了力氣,所以筋疲力盡。對“筋疲力盡”的理解也就變得不再困難。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此時煩躁的舉動被一只不起眼的兔子看見,昔日的八面威風到現在只能變成“惱羞成怒”。因為氣惱,因為羞愧,所以憤怒。讓學生再帶著對“惱羞成怒”的理解來讀出獅子此時的憤怒。最后引出兔子想出的辦法,明白用力氣和發脾氣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的道理。
這節課我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特點。可是由于經驗不足、臨時緊張等因素,在教學中的過渡語顯得不夠自然,對學生的評價也缺乏一定的引導性。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9
知識與技能:
多形式讀課文,讀好重點句子,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過程與方法:
1.隨文理解重點詞:“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并從中體會獅子和兔子的表現。
2.學習頓號的用法。
3、學習動詞的用法,并進行仿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后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多形式讀課文,讀好重點句子,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隨文理解重點詞語,并從中體會獅子和兔子的表現。
3、隨文說話、仿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到童話王國認識了一只獅子,那誰能來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
2、師:在這只獅子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誰能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一只獅子身上爬上了紅螞蟻,在一只兔子提醒下,跳進了水里,讓水把紅螞蟻沖走的事。)
3、師:對,這只獅子很兇猛,卻沒法對付小小的紅螞蟻,兔子是怎樣幫助它的?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獅子和兔子》這篇課文。出示課題。
二、讀懂課文,隨文讀寫
師:這只獅子遇到了什么麻煩?(一群紅螞蟻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癢。)
師:獅子是怎么對付這個問題的?誰能找出課文中的句子來讀讀?(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想把紅螞蟻趕走,可是累得筋疲力盡,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師:請你們默讀第三自然段,然后找出獅子的動作,標上小三角號。
生默讀,找動詞,指名反饋。
師:你們發現在這一段話,有一個標點符號是我們以前不經常用的?
生:頓號。
師:你們的眼睛真尖!那你們知道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用到這個符號的嗎?
讓生嘗試說說。
師:我們一般在詞語并列時可以用。比如“吼著”“蹦著”“翻滾著”這三個詞字數差不多,它們都是獅子做的動作,前后的位置可以交換,你也可以說“獅子蹦著、吼著、翻滾著”
師:現在我們來看幾個句子,試著填一填。(出示課件)
春天來了,園林里的果樹上的花開放了:桃花梨花蘋果花……爭奇斗艷,美麗極了!
超市里文具區的貨架上擺滿了貨物,有、和,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師:你們能不能自己再說一句呢?
師:紅螞蟻的叮咬一定讓獅子非常難受,所以他一下子跳起來,吼著,這個“吼”字是口字旁,就說明這個字和什么有關?(口)“吼”就是很兇地叫。他會吼些什么呢?誰能把他吼叫的話說出來?
“蹦著”又是為了什么?(希望紅螞蟻從身上掉下來。)
“翻滾著”是希望什么?(希望壓死紅螞蟻。)
師:此時,你們就是這只被紅螞蟻叮得又疼又癢的獅子,你們難受地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你們用盡全力想把這群紅螞蟻趕走。
生全體起立,根據老師的朗讀扮演獅子。
師:獅子們,這一番折騰,你們累嗎?
生齊:累了。
師:累了就坐下吧!剛才有的孩子累得趴在桌上,有的孩子累得氣喘吁吁,全身無力。課文送給我們一個詞語來形容你們現在的樣子
師:現在我們把這段話再讀一遍,注意讀出獅子的難受。
生再讀第三自然段。
師:我們寫話或者寫作文的時候,如果懂得運用動詞,會讓你的作文更生動。現在我們也來試試用上動作寫一段話。
1、我們班勝利了,大家歡呼起來,著、著、著,別提有多高興了!
2、今天,我自己洗紅領巾。我先把紅領巾放在水里x濕,再x起來在搓衣板上,x上洗衣粉,然后用雙手,把水x掉,換上清水漂洗兩遍,最后x干,在繩子上。
3、請你自己寫一句話或一段話,用上兩個以上動詞。
生寫,交流反饋。
師:我們接著來學習課文。獅子的這些表現被誰看在眼里?(兔子)它有什么表現?(蹲在一邊“哧哧”地笑。)“哧哧”地笑是指忍不住笑出聲來。兔子在笑什么?生答。
2、角色朗讀,體會應多動腦筋。
師:兔子是在嘲笑獅子嗎?咱們接著往下讀。
生分角色讀4—8自然段。
師:讀了課文你認為兔子是在嘲笑獅子嗎?
生:不是,是在幫助獅子。
師:你從那句話知道的?
師:哦!原來這是兔子在教給獅子趕走紅螞蟻的辦法,幫助獅子解決問題。
師:為什么兔子不直接告訴獅子應該怎么做,而是笑嘻嘻地提醒獅子?(這樣說是啟發獅子動腦筋:為什么兔子要跳進水里去?是因為水可以沖走紅螞蟻。)
師:這是一只怎樣的兔子?老師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生1:聰明的兔子。
生2:愛幫助人的兔子。
生3:會動腦筋的兔子。
師:是啊,高大的獅子遇到困難只知道發脾氣,而矮小的兔子卻知道動腦筋,并且友好地幫助獅子。(板書動腦筋)
師:紅螞蟻被水沖走了之后,獅子會怎么想?請同學來補充句子。(出示課件)
獅子地想:“遇到問題時,應該呀!”
師:是呀,兔子想讓獅子明白的就是這個道理,(出示課件)請同學們把兔子的話補充完整。
兔子在岸上說:“這回你明白了吧,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必須。”
三、總結全文,明理升華
師:紅螞蟻被水沖走了之后,獅子會怎么想?請同學來補充句子。(出示課件)
獅子地想:“遇到問題時,應該呀!”
師:是呀,兔子想讓獅子明白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就是那只聰明的兔子,你會對獅子說什么呢?(出示課件)
兔子在岸上說:“這回你明白了吧,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_,必須。”
1、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句子。
2、自由小聲地補充句子。
3、交流。
4、全班讀這段話。
師:希望同學們以后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也能多動腦筋,去解決問題。
四、布置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盡量用上“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這些詞。
教學反思
語文課,老師還要借課文為例子,教學生說話,教學生寫話。我們的語文課經常只是教孩子品讀課文,注重信息的輸入,并沒有重視教孩子說話,寫話,教會他們怎樣輸出信息,怎樣合理、生動地表達。于是,我這樣設計《獅子和兔子》的第二課時:
一、復習讀書方法,導入新課。
二、創設目標,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借助文本,拓展延伸,練習寫話。
四、復述課文。
五、總結。
因為這篇課文較為簡單,所以在引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這方面,我主要是采用邊讀邊評,在對話中揣摩怎樣讀好課文的方法。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平時有養成對話的好習慣,所以這個環節還是比較輕松地達到。
所以我把重心轉移到以表達為中心來,自我感覺“筋疲力盡”這個詞語教得比較飽滿: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比較大,他們自由的發揮,讓課堂充滿了活力,聽課老師都說孩子的說話能力強,想象力豐富。在最后的十幾分鐘,我特意安排了讓學生寫話。我知道學生寫話有些困難,先讓學生自由的說獅子對兔子說了什么,再讓學生同桌互相說,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讓學生動手來寫話,這樣孩子就覺得比較輕松,寫出來的話,也變地生動活潑,孩子在寬松的氛圍中寫話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這也是老師所期望的。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10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獅兔對話的意思,認識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
2、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3、認字13個,寫字6個。
4、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方法獨立識字。
學習重點:識字,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學習難點:理解獅兔對話的意思,認識道理。
學習程序:
一、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十單元《動腦筋》。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發生在兩位動物朋友之間的有趣故事,請小朋友讀故事題目(生讀題目)。
2、蚊子和獅子之間會有什么故事呢?翻書68頁。
二、初讀
1、范讀。
2、生自讀(小手劃字,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3、多形式學詞識字。
做動作猜字:癢(追問表示字音和字義的部分分別是什么)、蹲、怒
給"決"換個部首組成新字。
4、生齊讀全文
三、品讀
1、在動畫片《獅子王》中我們了解到小獅子辛巴既聰明又可愛,故事里的這只小獅子是一只怎樣的獅子?誰帶我們去看?
a、指名生讀一自然段。
b、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獅子?指名。
2、這樣一只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的驕傲的家伙是不是就不會有麻煩了呢?
a、默讀課文2、3自然段。
b、獅子遇到了什么麻煩?指名后追問被螞蟻咬的感受。
c、面對這樣的麻煩獅子是怎么處理的?勾句,引導理解詞語,想象情景說話,指導讀書。小結;獅子的處理辦法是什么,結果怎樣?
3、獅子的這些表現都被他的好朋友看在眼里,他的這位朋友會有怎樣的表現?
a、師述4自然段,指名扮演兔子表演,說說兔子為什么笑?小結:兔子曾經告訴付老師它笑的原因,兔子說啊,它的這個笑沒有惡意,只是一般朋友間的玩笑,一來它覺得兔子的表現確實可笑,二來他幫助獅子,緩和他的情緒,把它的注意力從與紅螞蟻的搏斗中轉移開來。
b、獅子是不是理解了兔子的一番苦心呢?師述5自然段前半句,引導理解“惱羞成怒”,指名讀對話。
c、繼續引讀課文,相機引導理解如下問題:
* “一句話提醒了獅子”,獅子這時想什么?
* “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理解“立即”,獅子這時心情怎樣?會怎么想?
* “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那兔子的意思怎樣才能解決問題?
4、多聰明的兔子呀!它心里想好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它并不直接告訴兔子該怎么做,而是笑嘻嘻地提醒兔子如果是自己就跳到水里去,在獅子擺脫了紅螞蟻的叮咬后,兔子又進一步幫助獅子提高認識,明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喜歡這個故事嗎?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附板書:只有認真動腦筋,想出既簡單又好用的辦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11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在成師附小學習了兩個星期,感覺在教學方面收獲最大的一點就是每節課都要把訓練點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回來后,把這點心得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效果頗感不錯。就拿教學《獅子和兔子》一課來說,我就把本課的訓練點落在了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人物感情上。自我感覺在“筋疲力盡”這個詞語上教學比較成功:
師:“筋疲力盡”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使用了全身的力氣后一點而力氣也沒有了。
師:這位同學經過查字典,知道了筋疲力盡的意思。那么在這篇課文中,獅子為什么筋疲力盡呢?
生:因為它跳著、吼著、蹦著、翻滾著,想把紅螞蟻趕走,最后一點力氣都沒了。
師:很好,誰能把筋疲力盡的感覺讀一讀呢
生試著讀一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出了了筋疲力盡的感覺,最后好像一點兒力氣也沒了。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也讀一讀。
全班齊讀。
師: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遇到筋疲力盡的時候呢?
生:有。
師:誰能用“筋疲力盡”說一句話。
生:我有一天在體育場跑了好幾圈,累得我筋疲力盡。
生:夏天我媽媽帶我去游泳,我游了一個多小時,累得我筋疲力盡。
生:有一天夜里,蚊子吵醒了我,我打蚊子打得筋疲力盡。(生笑)
師:看來,這位同學很會觀察生活,說出這么生動的句子。
遺憾的是在處理“惱羞成怒”這個詞語時,我只是讓學生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沒有讓學生去深挖獅子因什么而惱,因什么而羞,為什么會怒,因此感覺這句話的教學仍停留在課文表面,沒有真正體會到人物的感情。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獅子和兔子》是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寫的是獅子被螞蟻叮咬,不勝其煩,兔子啟發他開動腦筋,跳到水里,擺脫了螞蟻的故事,從反面說明不動腦筋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也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我班學生經過近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已能自主地閱讀淺顯的文章。因此根據年段目標、教學要求以及我班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次,理解重點詞語:“吼、蹦、翻滾”“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最后,通過學習課文,認識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要動腦筋的道理。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了這篇課文的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充分利用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入新課學習,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主人翁精神。這篇課文較為簡單,所以在引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這方面,我主要是采用邊讀邊評,在對話中揣摩怎樣讀好課文的方法。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平時有養成對話的好習慣,所以這個環節還是比較輕松地達到。我把重心轉移到以表達為中心來,自我感覺“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這幾個詞語教得比較飽滿:孩子們想象的空間比較大,他們自由的發揮,讓課堂充滿了活力。通過學習學生也明白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光憑蠻力和發脾氣,應該冷靜的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存在問題:首先是指導朗讀不到位,不深入,重點字詞學生掌握不扎實。其次在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上顯得過于急躁,學生掌握起來還比較困難;對于發散學生思維的培養方面做的不夠好.比如“兔子笑什么?”獅子趕走螞蟻后,想對兔子說些什么呢?”課后還可以補充提問“學完課文,你想對獅子和兔子說些什么?”再讓學生同桌互相說,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讓學生動手來寫話,這樣孩子就覺得比較輕松,寫出來的話,也變地生動活潑,孩子在寬松的氛圍中寫話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這也是老師所期望的。
我相信,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要我勇于前進,繼續努力,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是會改善的,教學技能是會不斷提高的。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兔子最后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著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識記生字,并加以書寫。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懂得遇到問題,光憑著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 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本課生字,重點學習“蹲”“疲”“怒”“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個新朋友,你們看,他們是誰?(出示圖片:獅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課文,讀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吧!(師板書:獅子和兔子)
二、初讀課文,讀中識字。
1、閱讀要求。
(1)選擇輕聲讀或者默讀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詞、長句子和自己感興趣的詞句多讀幾遍。
(2)標記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借助拼音、聽記識字、問同學問老師、查字典、猜一猜……
(3)小組內分段輪流讀課文,做到讀準確、讀通順,小組內互相正音。
2、檢查識字情況。
3、教師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導認讀,識記。
4、整體感知,齊讀課文。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識記字音形義,練習書寫
1、抽讀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擴詞。
2、總結交流識字方法。
3、學生認真觀察字形,提出書寫難點,教師做重點指導。群:左上方中間的“-”要伸到右側去。怒,右上方是“又”,不要寫成“口”。
4、教師范寫,學生描摹。
5.生獨立完成生字。
四、小結: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獅子的表現,體會兔子的笑,從中明白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獅子的表現,體會兔子的笑,從中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抽讀生字,練習擴詞。
2、聽寫本課生詞。
一群 叮咬 筋疲力盡 惱羞成怒 討厭 提醒 解決
3、出示文中帶有生詞的句子,練習流利地朗讀。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二、讀懂課文,了解內容
1、師問:這一只兇猛的獅子遇到了什么麻煩?
(1)生答:獅子受到紅螞蟻的叮。
(2)引讀課文第2自然段,理解詞語“又疼又癢”。
2、小結:紅螞蟻的叮咬又疼又癢,實在難以忍受,面對自己遇到的麻煩,獅子是如何對待的?
(1)指名生反饋。
(2)引讀課文第3自然段,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理解獅子的表現。
a.“蹦著”:獅子蹦著是為了什么?(希望紅螞蟻從身上掉下來)
b.“翻滾著”:獅子為什么不停翻滾著?(希望壓死紅螞蟻)
c.“筋疲力盡”:獅子為什么會筋疲力盡?(理解獅子光憑力氣和發脾氣來解決問題,結果用盡氣力也解決不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3、討論:獅子的這些表現被兔子看在眼里,兔子蹲在一邊“哧哧”的笑。那什么是“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1)理解:“‘哧哧’地笑”指的是忍不住笑出聲來。
(2)聯系上下文,懂得:兔子在笑獅子遭到紅螞蟻的叮咬,只顧著發脾氣與花力氣,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4、引導:看到兔子在一旁發笑,獅子又是如何表現的?
(1)學生發言。
(2)引讀課文第5自然段。
(3)理解:“惱羞成怒”。
a.“惱”:獅子因什么而惱火?(甩不掉紅螞蟻而惱火)
b.“羞”:獅子為什么覺得羞愧?(拿紅螞蟻沒辦法而羞愧)
c.“怒”:獅子惱羞成怒時是怎么說的?(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5、過渡:堂堂一只大獅子,卻奈何不了去去一群小紅螞蟻,在兔子面前,獅子真是丟盡了面子。面對惱羞成怒的獅子,兔子又是怎么表現的?
(1)指名讀課文第6自然段。引導理解
a.“笑嘻嘻”——對于獅子的蠻橫無理,兔子并不與他計較。
b.“如果紅螞蟻叮在我的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這是兔子在教給獅子趕走紅螞蟻的辦法,幫助獅子解決問題。
c.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
6、導讀:那兔子說的這個辦法管用嗎?
(1)指導反饋。
(2)引讀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立即”——立刻、馬上。體會兔子所說的辦法十分有效。
7、討論:兔子這樣做,是想讓獅子明白什么呢?引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說說:自己怎樣理解兔子說的話。
8、小結:兔子這樣做是為了讓獅子明白,雖然他的力氣很大,但遇到問題時,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還得認真動腦筋,想有效的辦法才能真正把問題解決清楚。
三、總結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談談: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3、總結:是呀,一只兇猛威武的獅子雖然力大無比,可面對紅螞蟻的叮咬時,光憑著力氣與發脾氣,卻奈何不了紅螞蟻,最后,還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就輕易地把紅螞蟻趕走了。看來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光著急、害怕是不行的,而應該積極懂腦筋,想處既簡單又好用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業
把這篇課文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獅子和兔子
獅子: 吼 蹦 翻滾——趕不走
兔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沖走
(動腦筋——解決問題)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認識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
2、讀懂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筋疲力盡,惱羞成怒”。
3、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步驟方法獨立識字。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兔子的“笑”是什么意思。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好!今天,森林王國中的動物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大家高興嗎?瞧,誰來了?(播放課件)。
2、看完課件,師:問:誰來了?板書(獅子)貼獅子圖。
師: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
生:獅子是林中,
生:它很兇猛。
生:大獅子很威武,
生:……
3、師:這只獅子和聰明可愛的兔子發生了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書好課題(和兔子)齊讀課題,兩遍。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1、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這個有趣的故事吧!請輕輕翻開書68頁,自由小聲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課件)
2、師檢測字詞:
(1)師:剛才老師在聽同學們讀的時候,發現這幾個詞語同學讀著還有困難。現在,我們共同來認識吧!(板書“認”);
①蹲在:師指名認,板書音節;
②縱身:請生讀,并標調。
③筋疲力盡:請生讀
④提醒:請看著這個字,在醒的下面加點。(想一想,(板書“想”)該怎樣記住它嗎?說的忘得快,寫的記得牢。寫的時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師教學生書空,在本上寫。你會用這個詞說一句話嗎?(板書用)
今天,我們學的(認——想——寫——用)是指導我們獨立識字的方法,以后可要經常用呀!
課文中還有一些詞語寶寶也想考考大家。抽讀,跟著讀。(課件出示)
討厭 咬它 憑著 脾氣 笑嘻嘻 又疼又癢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師:詞語回到家了,你有信心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課件)(生舉手)
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分別請8位同學輪讀課文。讀的同學注意把課文讀正確、
通順。其余小朋友邊聽邊想獅子和兔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讀的過程出現了問題及時糾正。師:對不起,打斷以下——
學生讀。
師:獅子和兔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生————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剛才,我們看到這只獅子(請看書第一段)敘述的語氣: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他自認為是百獸,根本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可是,有一天,它躺在草叢中曬太陽,卻遇到了大麻煩。請看書第2自然段(引讀第二自然段。)
2、師小結:一群小紅螞蟻,讓它又疼又癢,難受極了,它是怎么對付的?請同學們默讀第3自然段,用△標出獅子動作的詞語。學生匯報找了哪些詞語。
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
咱們一起來扮演獅子,感受它的辦法靈不靈。
老師讀: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
師:螞蟻現在是又疼又癢,怎么還笑嘻嘻的,不夠難受呀!
再來,老師讀: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
表演完后,老師采訪表演得較好的同學。
師:你這樣吼著,(老師作夸張的動作)想干什么?你使勁地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想干什么?
學生——————翻滾著他想可以把螞蟻壓死。
師:如果繼續讓你做這樣的動作,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使用了全身的力氣后,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師:這就是“筋疲力盡”(語速慢)。
可是結果卻————
誰可以把第3自然段讀給大家感受一下?
生讀————————
師:你的力氣還很大嘛,再折騰半天也沒問題。
生讀————
好!老師豎大拇指。這就是“筋疲力盡”。
師:我們一起來感受獅子對付紅螞蟻的情景吧!齊讀第3自然段。
同學們開始讀的時候,那么大的勁兒,可是讀到后邊都感覺——
師:本來,這只獅子可不得了了,開始的畫面讓我們感覺威風凜凜,兇猛,力氣大,…… 可是現在卻奈何不了區區的小紅螞蟻,
師:后來,獅子是怎樣做的(默讀4——8自然段)用“﹏﹏﹏”勾出描寫獅子的句子。
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師:真會讀書。
獅子惱羞成怒:“笑什么?這討厭的東西沒叮你是不是?”(第五自然段。)
什么是“惱羞成怒”?
生:獅子氣得不得了。(語氣慢點)教師板書:惱羞成怒。
獅子在惱怒什么?請你氣惱地讀這句話————
它為什么羞愧?生:他很沒面子。請你帶著你的理解來讀。————
師:堂堂的百獸呀,居然趕不走區區的紅螞蟻,獅子惱羞成怒了,男生讀—
師:獅子力氣很大,脾氣很大,卻奈何不了小紅螞蟻,女生讀——————
從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的獅子,這次,卻被紅螞蟻咬得又癢又疼,兔子還在旁邊哧哧地笑,獅子生氣極了,全班同學一起讀——————
兔子蹲在一邊哧哧地笑,其實它是在笑什么?
小組交流。
生:獅子,你的力氣這么大還被螞蟻欺負。
生:你還是百獸,連區區的螞蟻也弄不下來。
生:笑獅子不會動腦筋。……
你敢這樣想,那你有辦法幫獅子解決問題嗎?
是呀,兔子早就想好了對付紅螞蟻的辦法,所以,盡管獅子惱羞成怒了,兔子還是笑嘻嘻地說——引讀6自然段。(兔子笑嘻嘻地說:“如果紅螞蟻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
接著讀7自然段。課件(一句話提醒了獅子,板書(提醒)
它想 ,它還會想 。
生:肯定是螞蟻怕水,兔子才會說這句話的。
生;河水要流,河水又很淺肯定會把螞蟻沖走。
師:當一句話提醒了獅子后,
齊讀:他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師:這個辦法實在太棒了,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他自言自語地對自己說:
生:我今天可要好好向兔子學習。
生:我真笨,怎么不想辦法呢!
生:我這百獸,以后,可不能小瞧小動物了。
是呀,兔子哧哧地笑,就是想讓獅子明白(齊讀):兔子在岸上說:“這回你明白了吧,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孩子們,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了什么?生: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板書(動腦筋)
可愛的兔子們,你還想對獅子說(課件拓展)
生:要解決問題,先要冷靜,
生:先思考,在解決。
師:謝謝你,聰明的兔子。
……
師:小兔子,你對獅子說————(握手)
……(智慧的兔子)
就象兔子說的,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搖動腦筋。希望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好嗎?下課!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14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剛好和《稱象》相反,從反面說明了做事情要動腦筋,課文中要重點體會幾個詞語——又疼又癢、筋疲力盡和惱羞成怒。首先還是從生活中入手,先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談一談體會,再體現再朗讀里面。然而,這樣就真的可以了嗎?學生對于詞語嗦表達的意思就真的掌握了嗎?不是的,從他們的造句中就不難看出,所以我又加入了情景的表演,讓學生用夸張的動作來展示這些詞語,學生模仿得惟妙惟肖,不僅對詞語的記憶起到了幫助,更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以便用到寫話里面去。另外,獅子前后出場時的變化也是重點,由傲慢變為了羞愧,更加說明了不動腦筋、蠻干的下場,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多動腦筋。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獅子和兔子》是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脫螞蟻叮咬的故事,說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課前我反復閱讀課文,站在一般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角度去鉆研教材。通過研讀,我認為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低段閱讀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這個道理”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理解“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詞語,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次教學,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開門見山地導入,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復習和鞏固生詞,為第二課時的繼續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理解感悟。首先,用“課文中的獅子是一只怎樣的獅子?”這個問題來展開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認為讀好第一自然段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樹立獅子威猛高大的形象為后面體會獅子的心理活動,理解獅子和兔子的對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來讓學生從感官上對“百獸之王”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正是由于獅子力氣大,所以脾氣很大;也正是由于獅子力氣大、脾氣大,所以自認為是百獸之王。讓學生從對文字淺顯理解基礎上的第一遍讀,逐漸過渡到帶著畫面,發揮想象的第二遍讀,來展現讀書的變化。第二自然段的有感情朗讀需在理解詞語“又疼又癢”的基礎上進行。為此,我充分地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又疼又癢”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抓住“疼”和“癢”,鞏固以前所學部首病字旁表示的意思,抓住“一群”來讓學生體會獅子被紅螞蟻叮咬的難受,練習讀好這個詞,從而讀好這段話。第三自然段講了獅子被螞蟻咬得筋疲力盡卻沒有辦法趕走紅螞蟻,與后面四到八自然段兔子教獅子動腦筋后解決了問題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主要從抓住描寫獅子動作的詞語來感受獅子的難受。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表演“跳”的動作,明白“跳”、“吼”、“蹦”、“翻滾”這四個動作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獅子想趕走紅螞蟻的辦法。在表演的基礎上,通過觀看動畫,反復朗讀來感受獅子此時的難受與憤怒。由于用盡了力氣,所以筋疲力盡。對“筋疲力盡”的理解也就變得不再困難。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此時煩躁的舉動被一只不起眼的兔子看見,昔日的八面威風到現在只能變成“惱羞成怒”。因為氣惱,因為羞愧,所以憤怒。讓學生再帶著對“惱羞成怒”的理解來讀出獅子此時的憤怒。最后引出兔子想出的辦法,明白用力氣和發脾氣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的道理。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敏銳的語言感覺能力。”這節課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采用了通過理解詞語來讀好課文和帶著畫面來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由淺入深,體會心理活動,理解看似簡單卻含義深刻的道理。
第四環節是練習復述課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在以前的教學中,曾訓練過讓學生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但未能做到個個落實。因此我認為在練習復述之前仍然有必要出示復述的要求,強調要用自己的話來說出主要內容,也可以用黑板上出示的詞語來作為支撐來復述,做到抓住重點、條理清楚、語句通順。當然,對于個別口語交際不算好的學生來說,復述是個難點,我在教學中也注意到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樹立信心。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節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特點。可是由于經驗不足、臨時緊張等因素,在教學中的過渡語顯得不夠自然,對學生的評價也缺乏一定的引導性。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每個學期我都要開一節公開課,不僅僅是為了要評什么時有個依據,更重要的是我把上公開課當成是一面鏡子檢驗自己的教學。這次我選的是一篇較為簡單的童話故事《獅子和兔子》。看著不足200字的課文,我一時茫然,該怎樣上這堂課呢?我曾經以為語文只要上到“以讀為本”、“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即可,那么學生會朗讀了,理解了課文的意思,培養了良好的語感,語文課的任務就完成了嗎?
正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博友黃蜂薦讀的賈志敏老師的文章《我們怎樣看課》讓我有一點茅塞頓開。是啊,語文課,老師還要借課文為例子,教學生說話,教學生寫話。我們的語文課經常只是教孩子品讀課文,注重信息的輸入,并沒有重視教孩子說話,寫話,教會他們怎樣輸出信息,怎樣合理、生動地表達。于是,我這樣設計《獅子和兔子》這課的第二課時:一、復習讀書方法,導入新課。二、創設目標,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借助文本,拓展延伸,練習寫話。四、復述課文。
五、總結。
因為這篇課文較為簡單,所以在引導孩子有感情地朗讀這方面,我主要是采用邊讀邊評,在對話中揣摩怎樣讀好課文的方法。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平時有養成對話的好習慣,所以這個環節還是比較輕松地達到。所以我把重心轉移到以表達為中心來,自我感覺“筋疲力盡”這個詞語教得比較飽滿:
師:“筋疲力盡”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使用了全身的力氣后一點而力氣也沒有了。
師:這位同學經過查字典,知道了筋疲力盡的意思。我們還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在這篇課文中,獅子為什么筋疲力盡呢?
生:因為它跳著、吼著、蹦著、翻滾著,想把紅螞蟻趕走,最后一點力氣都沒了。
師:很好,誰能把筋疲力盡的感覺讀一讀呢
生試著讀一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為我覺得它讀出了了筋疲力盡的感覺,最后好像一點兒力氣也沒了。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也讀一讀。
全班試讀。
師:我們還可以聯系生活理解詞語。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遇到筋疲力盡的時候呢?生:有。
師:誰能用“筋疲力盡”說一句話。
生:我有一天在體育場跑了好幾圈,累得我筋疲力盡。
生:夏天我媽媽帶我去游泳,我游了一個多小時,累得我筋疲力盡。
生:有一天夜里,蚊子吵醒了我,我打蚊子打得筋疲力盡。(生笑)
師:看來,這位同學很會觀察生活,說出這么生動的句子。
這課中有一段小動物的對話:獅子惱羞成怒:“笑什么?這討厭的東西沒叮你是不是?”兔子笑嘻嘻地說:“如果紅螞蟻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針對孩子平時寫話寫不好的現狀,我先是引導他們明白在寫對話時,可以寫一些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然后安排了一個寫話的練筆:
a題(曉鳴語文考試考了98分,回到家中)
曉鳴 地說:“媽媽。我今天語文考了98分。”
媽媽 :“是嗎,有進步,有進步。”
b題(自由寫一次對話)
原以為有了a題做梯子,孩子們在些b題的時候水到渠成,誰知有些孩子想了半天都不知寫什么。課后,經過反思,我明白了,孩子們不知道寫哪個場景下的對話,老師應該再架設梯子讓他們攀爬,
可以提供幾個場景:如生日會上的對話、菜市場的對話、放學回家時的對話等,這樣孩子才不會無的放矢,不知寫什么好。果然,課后經過調整,濃濃的生活化的對話躍然紙上。
這堂課我學到不少,我感覺老師在備課時要備好孩子這一頭,問題提得要有針對性,我的有些問題提得孩子一頭霧水,猜謎語似的,不知老師要一個什么答案。如果某些教學環節對孩子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收獲,還是刪掉好,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引導孩子運用語言上。可惜的是,這堂課原定引導孩子復述的環節我沒有上,要不,就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在語言文字上走一個來回,訓練他們更好地表達。
《獅子和兔子》課堂實錄 篇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練習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練習用“認—想—寫—用”的步驟與方法獨立識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通過讀讀、議議,了解獅子與兔子的表現。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后說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識記生字,并加以書寫。
2、理解重點詞語:“筋疲力盡”“哧哧”“惱羞成怒”“笑嘻嘻”,并從中體會獅子和兔子的表現。
3、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
四、課時劃分: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獅子和兔子》(齊讀課題)
2、昨天孩子們初讀了課文,生字詞你都認識了嗎?(出示詞語,指名讀)
3、字音讀得真準,相信孩子們能把課文讀得更流利,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講了:(出示課件,口頭填空)
一只獅子自認為是( ),一群( )爬到他身上,他光憑( )和( ),沒有解決問題,后來在( )的幫助下,就很輕松地把( )趕走了。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故事中的獅子是一只什么樣的獅子呢?請同學們找到課文中相關的句子,請生讀一讀。
從前有一只獅子,他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他自認為是百獸之王,根本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
2、自由讀,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生談不同感受,帶著這種感受讀。)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樣一只自以為了不起的獅子遇到了什么麻煩?讀詞:又疼又癢,你有過“又疼又癢”的感覺嗎?此時,獅子的心情怎樣?
(三)學習第三----七自然段
1、出示自學建議:獅子用了哪些辦法趕走紅螞蟻呢?結果怎樣?默讀第3自然段,用~~~畫出來。
2、匯報。
3、剛開始:
①出示:獅子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想把紅螞蟻趕走,可是累得筋疲力盡,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自由讀,找出描寫獅子動作的詞,師用三角形標出。生邊讀邊做動作,體會獅子此刻的心情。)
獅子會“吼”些什么?(詛咒紅螞蟻)
“蹦著”“翻滾著”是想干什么?(想把紅螞蟻給弄下來)
結果怎樣?指名讀。板書:趕不走。
此時,獅子怎么樣?能用上一個成語來形容嗎?
獅子為什么會筋疲力盡?你什么時候有過筋疲力盡的感覺?讀詞:筋疲力盡。帶著體會讀3段。你覺得此時的獅子的心情怎么樣?
②他的伙伴小兔看見了,蹲在一邊干什么?什么是“哧哧”地笑?他笑什么?
③獅子見小兔在笑,有什么反應?理解“惱羞成怒”。(做動作理解詞語)
“惱”:獅子為什么惱火?
“羞”:獅子為什么羞愧?
“怒”:獅子惱羞成怒時是怎么說的?
④請生再讀獅子的話,分組讀。
教師小結:力氣大、脾氣也大、自認為是百獸之王的一只大獅子,卻奈何不了屈屈一群小紅螞蟻,在兔子面前的獅子真是丟盡了面子。面對惱羞成怒的獅子,兔子又是怎么表現的呢?
⑤指名讀第6自然段,引導理解“笑嘻嘻”,體會兔子并不計較獅子的蠻橫無理,還在幫獅子。
4、后來: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縱身跳進河里,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①后來怎么做的?這個辦法好嗎?從哪兒看出的?(立即)換近義詞,看來兔子的辦法很管用。
②兔子為什么不直接告訴獅子了,他想讓獅子明白些什么呢?
三、總結教育,點明中心。
1、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看看兔子想告訴獅子什么?(口頭填空)兔子說:“這回你明白了,光憑——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必須——————————。”(齊讀)
2、根據課文內容想象,說說后面的部分。
兔子在岸上說:“這回你明白了吧,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想——————————,必須————————————。”
3、教師總結:是呀,一只兇猛威武的獅子雖然力大無比,可面對紅螞蟻的叮咬時,光憑力氣與發脾氣,怎么都奈何不了紅螞蟻,最后還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就輕易把紅螞蟻趕走了。看來我們遇到問題時,光生氣、著急、害怕是不行的,而應該積極動腦筋,想出既簡單又好用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
4、開動腦筋,寫一寫:
獅子上岸以后,對兔子說:“———————————— ———————————— ——————。”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請孩子們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的講給爸爸或媽媽,好嗎?注意用上動作、表情和適當的語氣。
四、布置作業,練習語言
1、摘抄本文的好詞佳句。
2、搜集其他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獅子和兔子
獅子:吼 蹦 翻滾——趕不走(憑力氣、發脾氣沒用)
兔子:跳到水里去————立即沖走(動腦筋解決問題)
提醒
課后反思
(一)、反思教學中師生地位
在教學中我堅持做到“以學定教”,尊重學生發展的主體性,盡量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說:“做教師的關鍵是自己替學生當梯子,還是學生替自己當梯子;關鍵是自己的智慧如何轉化為課堂的生產力,如何作用到學生身上,真正讓學生的情感思想找到土壤,真正讓學生生命狀態不是停留在‵滿分′而是‵滿意′感到‵滿足′的過程。”在學習課文第一段時,先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談對獅子的認識,再開始個性化的朗讀,從朗讀中讀出對獅子這一猛獸的認識,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知。在分別學習各段前,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把每一個閱讀中的學生作為獨特的自我。在學習課文的3-7段時,采用讓學生做動作“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積極地參與學習道獲取知識,從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中頓悟、明白道理,從而實現讓學生從樂學、會學到學會的轉變。而我在其中發揮在著穿針引線、適時點撥的作用。
(二)、反思教學目標的落實
識字寫字時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導入課題后,我及時的復習生字、生詞,認讀生詞、聽寫從個別到全部,從再認到再現檢測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同時又做到讀寫分離,落實識字教學的時效性。在閱讀中借助語言環境不斷地讓“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重點詞在課堂上反復出現,科學地遵守遺忘記憶規律,有效地進行了識字教學,達到了預期的識字目標。
在比較獅子前后兩次趕紅螞蟻的過程中,兩種不同的學習形式:第一次以演為主,第二次以同桌合作學習及反饋為主,學生在自身的實踐和充分的朗讀中,走進了獅子的內心世界,讀好了課文中的重點語段,更體會到導致兩次不同結果的原因;在自演、自讀和自悟中讀懂了課文,明白了道理。
(三)、反思教學策略
俗話說:“動人心者,莫先于情,情不深,則無以驚心動魄。”在本課的開始,我設計的獅子、兔子當考官出場這一情境,打破了復習生字詞、回顧課文內容開始時的枯燥乏味,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前的喧鬧嬉戲中迅速轉向課內,既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獅子第二次趕紅螞蟻時,采用同桌合作學習的策略,簡潔明了地提出要求“用心讀一讀 ”、“用_______畫一畫”,課堂氛圍因為合作小組的形成而活躍起來,又消除學生在本節課中途學習的疲倦感。生生在互動中更加深入地體會獅子的“惱羞成怒”。學生的動筆練習如:用“▲”標出文中的動詞等也落實了在教學中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四)、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童話是文學作品中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表現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它把許多平凡的常見的人物或動物的活動,編織成絢麗多幻的圖景,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而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擬人化的童話。而小學生最樂于想象,如果將培養想象這一策略更深入地應用于教學中,課堂變得更有生命力。可以進行如下嘗試:
1、結合文字、巧妙設問,展開想象
在學習課文第二段后結合文字“躺在草叢中曬太陽”和“又疼又癢”設計提問“這時,獅子會想什么呢?”;學習課文第三段后結合“跳起來,吼著、蹦著、翻滾著”、“筋疲力盡”和“趕不走”設計提問“獅子又會想什么呢?”;在指導3、4大組朗讀完第七段結合“立即”和“沖走”設計提問“獅子下水后會想什么呢?”,把看似三個同樣的問題拋入學生的腦中,喚起學生對感知體驗的回憶,步步走進獅子的內心,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加速他們由再造想象向創造想象的轉化。
2、利用畫面,啟發創造性想象
葉圣陶先生說過:“圖畫不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教材中配有一幅形象的插圖,再現了獅子縱身跳入河中的,幾只驚慌失措的小鳥在獅子的頭頂拍打著翅膀。獅子當時“惱羞成怒”的樣子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因此,在教學中如果可以巧妙利用這副插圖讓學生觀察河中水花的樣子,小鳥們的動作等讓孩子隨童話中的角色縱情奔放讓、讓他們在遼闊的神奇世界里受到思維的訓練。
3、利用預習、豐富表象,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想象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表象是想象的重要依據。想象離不開表象,表象越多越有利于想象力的發展。如果學生頭腦空空是無法進行豐富的想象的。因此在課前,可以布置作業收看影片《獅子王》、閱讀有關獅子的書籍,讓孩子在觀察和閱讀中,擴大視野,豐富表象,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如果有效地運用好“想象”這一教學法寶,學生的思維能真正地在童話中跳躍,必定會讓學生收獲得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