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說課(精選5篇)
狐貍和烏鴉說課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二年級上冊《烏鴉和狐貍》。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里叼著的一片肉。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貍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怼?/p>
二、學情分析:
《烏鴉和狐貍》這篇寓言故事的內容,學生在沒上學之前就通過看連環(huán)畫、動畫片以及聽家長講述,了解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孩子能繪聲繪色地講這個故事。只是對課文的寓意講不清楚。針對以上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怼?/p>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借助圖片,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集中識字,指導寫字。
。ㄋ模┢纷x課文,了解寓意。
六、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重點就是通過品讀狐貍跟烏鴉說的三次話,來體會狐貍善于說奉承話,烏鴉愛聽奉承話,才使得狐貍從烏鴉嘴里騙去了肉,從而揭示出“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揭示寓意。主要方法如下:
1.讀。抓住提示語,引導學生讀出狐貍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2.畫。引導學生讀456自然段時,邊讀邊把狐貍說的話用橫線畫出來,烏鴉說的話用浪線畫出來。
3.比。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引導學生體會狐貍的用心。
4.析。通過狐貍對烏鴉所說三次話的對比,分析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說得對不對,從而弄清烏鴉是怎么上當受騙的。
5.演。通過讓學生帶著頭飾朗讀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讀文興趣,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進一步體會這篇寓言故事語言的精妙。
以上就是我對即將講授內容的初步設計,在授課過程中也許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狐貍和烏鴉說課 篇2
一,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伊索寓言中的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是北京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4篇課文,都是學生喜歡的寓言和童話,這一單元主要以朗讀訓練為主線,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1.本文內容簡單,語言淺白易懂.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里叼著的一片肉.課文共八個自然段.前三段講狐貍和烏鴉是鄰居,烏鴉為孩子們找到一片肉,狐貍看見了想吃烏鴉叼著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講狐貍是怎樣用花言巧語騙到那片肉的經過,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語言生動,形象.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貍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
3,學生課前已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孩子們在上課前就已經從不同的渠道對故事內容有所了解,自己已經能讀懂課文,學生課前讀了兩遍課文后就能大致知道并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它愛聽好話
二,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4至7自然段.教學這幾段時,我采用了對比,分析的方法.通過狐貍對烏鴉所說三次話的對比,分析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說得對不對,從而弄清烏鴉是怎么上當受騙的.教學這幾段時,我還采用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例如: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表示和烏鴉親近."想了想"是指狐貍暗暗打主意."笑著"是裝出一副笑臉,討好烏鴉."您"是"你"的尊稱."親愛的"是親熱的稱呼."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實際烏鴉的羽毛并不漂亮,比不上麻雀的羽毛好看."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其實誰都知道烏鴉叫的聲音很難聽,誰也不愛聽它叫.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狐貍說的這些話不符合事實,是有意奉承烏鴉.烏鴉喜歡聽奉承話,所以受騙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學生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就能大致知道: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它愛聽好話.可見,教學的重難點很容易被學生突破.既然學生自己能讀懂課文,我就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的方法(邊讀邊畫批,抓重點詞句理解)上.
參照教材的意見,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三,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有語氣地朗讀狐貍說的話.
四,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貍對烏鴉三次說的話,特別是明白三次對話一次比一次更能夠打動烏鴉.
2.理解課文的寓意.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
根據(jù)以上對課文的分析,這篇課文我計劃教學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學習生字和詞語,能夠正確拼讀,學寫生字"洞,枝,肉"
2.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能夠正確朗讀課文.
3.正確標注自然段序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狐貍和烏鴉這兩種動物.
第二課時:
1.能夠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對文中人物的分析,展開想象知道: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第三課時:
1.學寫生字"吃,親,找,您,愛"
2.練習敘說故事.
下面就第二課時的教學,具體說明.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分為三部分來完成.一.復習引入,作好鋪墊.二.研讀文本,探究感悟.三.課后延伸,發(fā)展思維.
(一)復習引入部分.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想帶領學生一起復習第一課時學習的字詞,了解學生對這篇課文主要內容的了解情況,從而引出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1.首先是詞語復習.
(1)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的詞語:
找到 洞里 樹枝 您好 親愛的
(2) 要求學生理解意思的詞語:
不做聲 差不多 得意
(3) 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詞語搭配的詞語,從而也讓學生對狐貍和烏鴉有一個課前認識.
( )的狐貍 ( )的烏鴉
2.課文內容復習.
本環(huán)節(jié)以填空的形式來完成,主要是了解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對課文的了解程度.
填空:( )找到了( ),可是( ).
這樣做既復習了舊知識,了解了學生既往的學習情況,也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1.明確狐貍和烏鴉之間的關系.主要以教師引讀第一自然段來完成.使學生知道狐貍和烏鴉同住在一棵大樹上,這時讓學生到黑板上來貼烏鴉和狐貍的圖片.
2.理解"饞得直流口水" ,主要是讓學生做做饞得直流口水的樣子,并進行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從而對狐貍當時的樣子有一個形象,深刻的認識.
填空:饞得直流(口水) 饞得(直)流口水 (饞)得直流口水
3.理解狐貍和烏鴉的三次對話.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并用曲線劃出狐貍的表現(xiàn),用橫線畫出烏鴉的表現(xiàn).(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提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貍和烏鴉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詞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在學生自讀畫批后,用投影出示畫批內容,進行訂正.這樣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畫批的能力,提高畫批的準確性)
接著指名一個學生當"狐貍",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教師提問"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 "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就會去仔細琢磨狐貍說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yōu)閷W生的自覺行為.
下面就這三句話的教學,具體說明.
首先研讀第一句話.主要有2個環(huán)節(jié).
多媒體打出:狐貍想了想,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
、诺谝粋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貍的話 找出書上的提示.
b.狐貍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 又為什么要笑著說
(1.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狐貍的動作,神態(tài)來探究其心理;2.引導學生能讀出狐貍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3.向學生滲透閱讀中要學會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主要內容的方法.)
、频诙䝼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烏鴉有什么反應 為什么不做聲,它可能怎么想 從而理解烏鴉的心理.
對第二句話的研讀,主要有2個環(huán)節(jié):
教師過渡:看來這只烏鴉還真是不好騙,我還要想別的辦法.這時狐貍又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呢 (教師作出冥思苦想的樣子)
如果學生說不出是問候孩子,教師可以引導:對了,這是一只烏鴉媽媽,它有好幾個孩子,媽媽們最愛說什么呢 (自己的孩子).我呀,就跟她聊聊她的孩子她就會說話了.
多媒體打出: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不做聲.(學生齊讀)
(1)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并思考你認為這樣讀行不行
這里主要是想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于第一次.)
⑵思考: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反應 你怎么看出烏鴉有點動心了
這里主要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看了狐貍一眼"來進行合理想像.
研讀第三句話.這部分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多媒體打出: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⑴理解狐貍所說話的真實性.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這時用多媒體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圖片,播放烏鴉和其他鳥的叫聲.使學生明白烏鴉的羽毛沒有麻雀漂亮,叫聲也很難聽,沒有人愿意聽.
⑵想想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 引導學生理解"得意極了",可以讓學生做做樣子,或者談談理解.
(3)引導學生想象烏鴉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辛辛苦苦找來的肉被狐貍叼走了,這時它會想些什么呢 從而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愛聽奉承話太害人了.
理解到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真是一只( )的狐貍
一只( )的烏鴉
如果學生不能夠準確的填空,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這樣主要是想營造一個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想,去說,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共同發(fā)展,從而對狐貍和烏鴉有一個正確地認識,也呼應了教學引入時的問題.
這時出示: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莎士比亞
第二大部分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分角色朗讀練習
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
(三)課后延伸,發(fā)展思維.出示一個情境:
第二天,烏鴉又找到了一片肉,飛回來站在窩旁邊的樹枝上,這時候,狐貍也出來找吃的,發(fā)現(xiàn)了烏鴉嘴里的肉……
請你發(fā)揮想象力,想一想會發(fā)生些什么
主要想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主要放在第三課時來完成,本節(jié)課可以先給學生,課下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思考,為下一節(jié)課的交流打好基礎.
狐貍和烏鴉說課 篇3
一、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淺白易懂。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里叼著的一片肉。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貍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第二至五段講狐貍是怎樣用花言巧語騙到那片肉的經過,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我認為:同學們在上課前就能讀懂課文,知道課文講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走了烏鴉嘴里的肉。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后就能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是因為它愛聽好話。可見,教學的重難點很容易被學生突破。既然學生自己能讀懂課文,于是我就以“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教育”的課題精神為指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課堂的教學中間如何拓展中課堂。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我參照教材的意見設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怼?/p>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和朗讀狐貍對烏鴉三次說的話。
2.理解課文的寓意。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三、教學思路:
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認讀生字,抽讀詞卡。然后從整體入手,提出問題,以問促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接著部分深究,通過提問,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最后回歸整體,通過分角色朗讀,使學生明白課文所含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導”,重在抓住重點詞句段,以問促讀,以讀促說,以說助讀,以此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然后,拓展口語訓練,“說說狐貍和烏鴉以后如果遇見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讓學生展開想象,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五、教法學法設計:
1、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語文課程。我以此為課程開發(fā)的基本理念,把小課堂、中課堂和大課堂三者有機整合,設計出“目標——暗示 ——實踐”的課本劇教學模式。做到讓學生在趣味課堂中自主地學習,在趣味課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課堂中進行探究學習。這正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
2、注意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因此,以讀為主是本教學設計所體現(xiàn)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講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
課文分8個自然段分別是講烏鴉和狐貍是近鄰,烏鴉給孩子找到一片肉,狐貍想吃烏鴉叼著的肉。第4至8段具體講狐貍騙取烏鴉叼著的那片肉的經過。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jù)小語教學大綱中的提出的發(fā)展學生語言和思維,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語言知識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的要求出發(f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恚?、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聯(lián)系教學實際,確定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怼?/p>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本課教學的重點段是第四至第七段。教學這幾段時,我采用了對比、分析的方法。通過狐貍對烏鴉所說三次話的對比,分析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說得對不對,從而弄清烏鴉是怎么上當受騙的。教學這幾段時,我還采用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方法。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表示和烏鴉親近。“想了想”是指狐貍暗暗打主意。“笑著”是裝出一副笑臉,討好烏鴉。“您”是“你”的尊稱。“親愛的”是親熱的稱呼。“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實際烏鴉的羽毛并不漂亮,比不上麻雀的羽毛好看。“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其實誰都知道烏鴉叫的聲音很難聽,誰也不愛聽它叫。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狐貍說的這些話不符合事實,是有意奉承烏鴉。烏鴉喜歡聽奉承話,所以受騙了。
為了重點突出第四至七段的教學,在教學第一至三段時,我選擇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起因。
為了更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我采用以讀代講,表演本劇,講故事的方法,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幾種教學方法,我將在教學程序安排中,結合實際具體評說。
四、教學程序的安排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給本課教學安排了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后,講讀第一至三段。
首先,教師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知道本廛是個童話故事,講的是狐貍和烏鴉之前發(fā)生的故事。
接著,初讀課文,不熟悉的字圈出章節(jié)多讀兩遍。標出自然段序號。讀后,思考本課說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講讀第一至三段。教師提問:“狐貍和烏鴉各住在什么地方?”第二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第三段講的是什么?誰能說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原因各是什么?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讀課文,開動學生思維,從而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最后,教師指導學生用敘述的語氣讀課文。
第二課時,在復習鞏固上一節(jié)課內容的基礎上,教學第四至八段。
首先,復習鞏固上節(jié)內容,過程如下:
1、指名讀詞語
做窩 山洞 一片肉 羽毛 一句話 哇哇叫 掉下來
狐貍 烏鴉 得意
2、指明用敘述的語氣讀課文,再齊讀
3、說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原因
復習完畢,重點講讀第四至八自然段,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第三、四段,想象當時的情況聯(lián)系有關的詞語“饞得直流口水”“想了想”可以看出狐貍在想辦法,以便于工作能騙到那片肉。
教師以“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都是怎么說的”這些問題引讀四至六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想了想”“笑著說”“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好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分析出狐貍故意奉承,別有用心,是想讓烏鴉開口,它對得到那片肉。通過幾次說話對比,使學生體會出狐貍狡猾。
分析完狐貍的表現(xiàn)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語句,來體會烏鴉聽了狐貍的話的反應。如烏鴉聽到狐貍對它講話,第一次,雖然覺得好聽,但是因為嘴里叼著肉,不好回答,所以“不作聲”;第二次,烏鴉聽了奉承話以后,覺得這話更好聽了,所以“看了狡猾閏眼”,有些心動,但是怕張開嘴掉了肉,“還是不作聲”;第三次,烏鴉覺得狐貍的話好聽極了,從未聽到過別人這樣的夸她,“得意極了”,就張開嘴唱起來,忘記嘴里還叼著肉,結果受騙上當。同時,教師可用幻燈演示“張嘴掉肉”的過程。
至此,全文分析完畢,教師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全文。朗讀狐貍第一次說的話,要用尊敬、問候的語氣讀,但狐貍又是裝出來的。讀狐貍第二次說的話,要用親近、關切的語調;讀第三次夸烏鴉的話,要讀出贊美的語氣,說麻雀的話,要用瞧不起的語氣讀,讀烏鴉能發(fā)生的聲音“哇……”時,聲音要適當放低拉長。指導朗讀,可采用范讀、聽錄音等手段。
第三課時,總結全文,引導學生體會出課文中所表達的道理,表演課本劇,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寫出字。
首先,學生感情讀全文后,教師提問:從烏鴉被騙這件事,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導學生體會出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怼?/p>
接著表演課劇,加深對課文理解。角色分為狐貍、烏鴉、旁白。
然后,講故事《狐貍和烏鴉》續(xù)篇。故事內容大致是:烏鴉吃一塹,長一智,下決心再也不聽奉承話了。狐貍想故伎重演,騙取烏鴉嘴里的肉,怎奈烏鴉不上當。狡猾又心生一計,說了許多諷刺話,激怒烏鴉開品大罵,狐貍再次騙得肉。故事說完,提問: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又懂得什么道理?學生很快就體會出不能喜歡聽奉承話,也不能去理睬諷刺。這樣,又一次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最后,教寫生字。教師范寫一個生字,學生在本子上書寫一個。范寫口訣讀出生字的偏旁、結構。之后學生以“三五一”格式抄寫生字。
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恚?、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怼?/p>
第一課時
。ㄒ唬┏踝x課文,初步了解內容后,講讀第一至三段
1教師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不熟悉的字圈出章節(jié)多讀兩遍。標出自然段序號。讀后,思考本課說了一件什么事。
3講讀第一至三段。提問:“狐貍和烏鴉各住在什么地方?”第二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第三段講的是什么?誰能說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原因各是什么?
(二)教師指導學生用敘述的語氣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上節(jié)內容,過程如下:
1、指名讀詞語
做窩 山洞 一片肉 羽毛 一句話 哇哇叫 掉下來
狐貍 烏鴉 得意
2、指明用敘述的語氣讀課文,再齊讀
3、說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原因重點
。ǘ┲v讀第四至八自然段,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第三、四段,想象當時的情況聯(lián)系有關的詞語“饞得直流口水”“想了想”可以看出狐貍在想辦法,以便于工作能騙到那片肉。
抓住有關語句,來體會烏鴉聽了狐貍的話的反應
(三)教師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ㄒ唬┛偨Y全文,引導學生體會出課文中所表達的道理
。ǘ┍硌菡n本劇
(三)教寫出字。
六、板書設計
12、狐 貍 和 烏 鴉
“親愛的烏鴉” 不做聲
“您的孩子好嗎” 看一眼 不做聲
夸羽毛漂亮 得意極了
唱歌好聽
。ǖ鹑膺M洞) (張嘴掉肉)
七、作業(yè)設計
1、將故事《狐貍和烏鴉》講給別的小朋友聽
2、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3題
3、用“三五一”格式抄寫生字。
狐貍和烏鴉說課 篇4
一,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一篇傳統(tǒng)的寓言故事,它講了狐貍故意奉承烏鴉,從烏鴉嘴里騙取了肉.告訴人們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聽了別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讀者知道愛聽好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全文共有五小節(jié),第三小結重點寫了狐貍騙烏鴉的經過.內容包括狐貍三次奉承烏鴉,開始是親熱的大招呼,然后問候它的孩子,最后夸獎烏鴉的羽毛漂亮,嗓音動聽;還包括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后的反應,開始是"不作聲",接著"還是不作聲"但到最后忍不住"得意極了"張嘴想唱歌,結果上了狐貍的當.全文以狐貍的三次話為學生朗讀和理解的重點和關鍵.
二,學情簡介
學生在經過第二學期將近半學期的學習,已基本適應了新的學習難度和要求,也掌握了一些識字,記字的方法.朗讀方面能在預習時讀通課文,課堂上對分角色,評價讀,比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有濃厚的興趣,特別對寫小動物的故事十分喜歡.基本能讀懂課文的內容,但在較深含義(如本課的寓意)可能在表達方面難以準確表述.
三,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認識漢字10個,正確描摹,書寫4個生字.
10個生字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有所側重地進行教學.如:狐貍兩字,讓學生鞏固"反犬旁"的應用,洞,碌,嗓,溜等字引導學生用形聲字的特點來識記,指導學生按正確的筆順寫好"骨"字.
目標二:能正確朗讀課文,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知道要正確認識自己.
狐貍三次說的話,是理解的關鍵,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確的,準確的朗讀基礎上的.指導學生讀好這三次話,先要讀準音,讀通句子,明白說了寫什么,研究為什么這么說,再結合狐貍說話時的表情,體會它的心理,從而正確理解故事的寓意.
目標三:能展開想象,續(xù)編《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續(xù)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文本開發(fā)和挖掘的一個方法,它的順利進行決定于學生對課文學習的程度.要做好續(xù)編,先要保證課文本身學習的效果.
四,教法
1,分散識字,突出難,重點.
本課是屬于第二單元中(讀課文識字),通過一篇寓言故事來鋪路,讓學生進行識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因此識字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但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故如何預習和自主學習,都是幫助學生識記部分生字的方法.其余字音,字形較特殊的生字,教師有意識地分層次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有的突出的是讀音,有的突出字形.
2,朗讀為本,注重實效性.
教師在朗讀的設計上,要以讀為本,體現(xiàn)其實效性.讀要有目的,要有層次,要有收獲.每一次的朗讀都應循序漸進,螺旋似的上升.
如在朗讀狐貍的三次奉承話時,教師利用媒體進行醒目顯示:先由學生自讀,讀通句子,掃清閱讀的障礙;再讓學生知道狐貍是先裝成很有禮貌的樣子,向烏鴉問候,"眼珠骨碌一轉","笑著說";繼而親熱的問候它的孩子,最后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動聽;并竭力慫恿它"唱幾句".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最后讓學生感悟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弱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去感悟文中的含義所在.再讓學生跟著媒體畫面試著復述課文,最后進行演一演.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感悟,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寓意.
五,學法
讀中悟情,讀中明理.
課文的內容并不復雜,學生是可以讀通的,但要讀好并不容易,而讀好狐貍的三次話更是關鍵.學生讀懂內容,感悟內容,明白道理,都需要讀好三次話作為前提.因而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要多安排各種形式的讀,通過朗讀,比較,體會,讓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感悟文本情感.
狐貍和烏鴉說課 篇5
一、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一篇傳統(tǒng)的寓言故事。它講了狐貍故意奉承烏鴉,從烏鴉嘴里騙取了肉。告訴人們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聽了別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讀者知道愛聽好話容易上當?shù)牡览怼H墓灿辛」?jié):第二至五小結重點寫了狐貍騙烏鴉的經過。狐貍三次奉承烏鴉,開始是親熱地打招呼。然后問候它的孩子,最后夸獎烏鴉的羽毛漂亮;嗓音動聽;其中還包括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后的反應。開始是"沒有回答",接著”還是沒有回答"但到最后“非常得意,就唱了起來”,結果。上了狐貍的當。這三次對話構成了文章的主體,也是教學的重點部分。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領悟文章表達的道理,演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新詞,分角色讀課文,明白課文講述的道理。
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演一演課文的內容。注意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語感。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復習字詞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將文中六個帶“一”的詞分成兩類,一類是“一棵樹、一開口、一片肉、一溜煙”,一類是“眼珠一轉、看了一眼”引導孩子通過比較讀、靜心思,明確“一”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讀音,也就是需要變調。如此,便于孩子們歸類識記。兩組四字詞“眼珠一轉”和“看了一眼”分別與狐貍和烏鴉有關,在識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既識了字、正了音,又對文字背后隱藏的狐貍與烏鴉的形象有了一個整體回顧。
。ǘ⿲W習三次行騙,感受不同的形象。
狐貍對烏鴉說的三次好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時我采用三比細讀的方式,引導孩子體悟狐貍的狡猾以及烏。鴉上當受騙的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遍喿x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
1。一比三句好話,找尋異同。
狐貍是怎樣騙烏鴉嘴上的那片肉的?看看狐貍對烏鴉說了些什么?讓學生用“——n”把它劃下來。這樣一提煉,初步去粗存精,突出重點。二年級兒童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尚處于起步階段,短時間內閱讀三段文字已屬不易,經由細讀,再找出三句話的相似點和不同處,鍛煉了學生的眼力、縝密的思維以及流利的口語表達能力。
2。二比三處提示語,探究用意。
單讀狐貍的三次好話,我們感受到的是狐貍對烏鴉的關心,贊揚,可加上提示語再讀,狐貍的司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在教學時,我緊緊扣住“眼珠一轉”、“賠著笑臉”、“搖。搖尾巴”三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探究狐貍動聽語句背后的真實用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讀對話中,孩子們走進了文本,理解了奉承話原來可以如此顛倒黑白;在三“騙”板書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觀感召下,狐貍的狡猾盡現(xiàn)學生眼前。
3。三比烏鴉三次反應,梳理結果。
狐貍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騙性的好話最終讓烏鴉放松了警惕,上了狐貍的當。那么,烏鴉為什么會上當呢?讓學生畫出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后的反應。開始是“沒有回答"接著“還是沒有回答”但到最后“非常得意,就唱了起來”,結果上了狐貍的當。同時安排了說話練習,烏鴉面對狐貍說的好話,都會想些什么?孩子們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捕捉到了烏鴉的心理變化,明白了愛聽奉承話、得意忘形,最終導致上當受騙的結果。而這正是本文想要傳達給孩子們的道理。
。ㄈ┙沂驹⒁狻⒈硌莨适。
在此階段,我將練習四中出現(xiàn)的莎士比亞的話“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提前學習,而且,在這兩者之間架設橋梁,由課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詞句“動聽的語言”再次回歸文本、再讓學生讀一讀狐貍對烏鴉說的那些好話,品味詞句,明白道理。如此,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更能體現(xiàn)小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在了解故事寓意的基礎上,回歸文本,讓學生練習演一演這個故事,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ㄋ模┫胂罄m(xù)寫、拓展延伸。
《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的結尾含蓄深刻,為學生思維的拓展留有廣闊的空間。在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出示了語文補充習題上的:《烏鴉被騙之……》。。在學生進行小。練筆之前,我先引導孩子們確定故事可能的結尾,要么肉又被騙走了,要么肉沒被騙走。如此,學生在起因與結果間理請思緒,創(chuàng)編故事,既降低了難度,又不會被束縛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