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暗盒里的電路》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探測暗盒里的電路》,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第三課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會簡單電路組裝后的一個拓展應用,圍繞檢測暗盒里的電路這一個活動展開,讓學生經歷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記錄匯報、解釋反思等一系列過程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
一、教學目標
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不同的電路連接可以產生不同的現象,建構起完整的簡單電路的概念;學習一種暗盒解密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簡單電路檢測暗盒中的電路,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做假設性解釋;能夠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預測與反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味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愿意去探究暗盒中的秘密,并延伸到生活中,感受科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能夠利用簡單電路檢測暗盒里的電路,能夠根據小燈泡的狀態提出解釋”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科學的探究方案,有順序地進行探測和記錄”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器材準備
為了讓學生的探究活動真正成為“有效探究”,準備好“有結構的材料”是成功的關鍵,于是我精心設計了兩種暗盒,即兩點暗盒和四點暗盒,同時還準備了導線、電池、電池盒、燈座、小燈泡,并對材料進行一一測試,以確保實驗能按預訂目標進行。
四、教法與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探究——研討”法,充分體現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為突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從如何判斷一根電線是否斷了入手,學生通過討論想到利用簡單的電路來判斷電線是否斷開。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并對本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萌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引導實驗,初試暗盒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首先出示暗盒,介紹什么是暗盒。其次請各組組長拿出兩點暗盒,要他們用第一個環節中的辦法解開暗盒里的秘密。為了確保實驗的有效性,在小組實驗前我提出注意事項,再由小組分工合作檢測暗盒里的電路。學生在動手動腦,相互合作的過程中獲得了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然后小組匯報交流實驗結果,在交流時學生要說明本組的猜測和判斷的依據,最后打開暗盒驗證自己的猜測。再由師生共同總結出探測暗盒的方法:連接簡單的電路后小燈泡亮說明暗盒里的電路是連接的,如果小燈泡不亮說明暗盒里的電路是斷開的。學生先對觀察的現象做假設性的解釋,驗證自己的猜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要尊重事實,獲得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放手探究,破解暗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