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暗盒里的電路》說課稿
通過以上的環節,學生已經掌握了探測暗盒的方法,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螺旋建構的方式,由簡單到復雜分級設計了五個活動。
活動一:比較暗盒,發現問題
科學合理的、具有結構的實驗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我首先出示兩點暗盒和四點暗盒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比較這兩種暗盒,發現四點暗盒外的接觸點比兩點暗盒的接觸點多,從而推斷出四點暗盒里的電路連接情況要復雜一些。通過對材料的對比使學生發現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想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動二:集體研討,制定計劃
俗話說的好“不打無準備的戰”,科學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實驗前的探究計劃。因此在實驗前,我要求學生討論實驗時的注意事項,通過討論學生知道在實驗時要做到有序探測和記錄。緊接著我又讓他們議一議:你認為按什么順序探測是最合理的?匯報時我還把各組的探測順序都板書在黑板上,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先從一個接觸點出發分別與其它接觸點連接探測后,再從另一個接觸點開始,以此類推才是最合理的。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探究計劃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活動三:小組分工,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我們科學課中小組合作探究尤為突出。在課前學生已經分工明確,每個組都有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觀察員和匯報員。在探究活動中各司其責,做到有序探究,并做好記錄。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形式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參加科學學習和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具有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活動四:組內小結,形成報告
學生首先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再根據實驗記錄推測暗盒里的電路連接情況,最后畫出電路圖。學生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活動五:開啟暗盒,驗證結果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先打開暗盒驗證自己的判斷,再小組總結反思出錯的地方和原因。我請出錯的小組到臺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錯誤,并要求他們反思錯誤的原因。通過反思幫助他們學習建立科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質疑、反思的科學思維習慣。
六、課后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感受到科學課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課前教師的準備要十分充分,這樣課堂上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順利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我在課前對材料的準備很充分,并對所需材料一一進行測試,避免實驗中因材料而導致的失誤。其次是我對探究活動中暗盒的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由一條電路到多條電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逐漸提高,幫助他們建構起完整的簡單電路的概念。最后是設計的探究活動成螺旋型遞增,學生經歷了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記錄匯報、解釋反思等一系列過程,在親身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