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三單元 宇宙
二、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
1、剛才有同學認為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樣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證實我們的推測?
2、分小組設計模擬實驗的計劃,設計時注意:
(1)用什么實驗材料來做這樣一個模擬實驗?
(2)如何做實驗 ?
(3)在實驗中估計會出現哪些現象?
(4)觀察到的哪些現象能說明日食發生了?
3、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一生用手電筒代表太陽,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用玻璃球繞乒乓球轉動一周表示月球繞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況下看不見太陽。
(模擬實驗要注意:所用的擋光物體要比被擋光物體小;擋光物體是運動的;擋光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這一過程中,并不一定就會發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轉到電筒光和乒乓球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并且三者之間的距離合適時,保證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時,才會發生“日食”現象。)
4、交流:(1)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2)哪些現象可以說明發生了日食?(3)這時太陽、月球、地球各處于何種位置?(4)在什么情況下不會發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日食的形成原因。
(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閱讀課本54頁日食的成因。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講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們從圖中還有什么發現?
(1、發生日食時,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時看到,只有處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據自己對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斷日食總是發生在農歷初一(朔)。)
5、過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發生的呢?
(我國有天狗吃月亮的傳說。在印度,某些部落認為月食是一條龍吞食了月球,幸運的是有一個英雄砍掉了龍的頭,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現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談話:請同學們推測一下月食發生的原因。月食發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學生思考推測。
(預設:在月球運動過程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這時地球上的人們就會觀察到月食現象。)
3、用模擬實驗加以證實。
4、你能將月食發生的示意圖畫出來嗎?(學生嘗試畫出月食成因示意圖。)
5、根據示意圖說說月食的成因。
6、討論:月食發生在農歷的什么時候?
(月食總是發生在農歷十五(望))
六、總結拓展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比如對模擬實驗有何認識?
2、思考:為什么有日環食現象而沒有月環食現象?
(月食發生時,月球運行進地球的陰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軌道處的投影總比月球大,所以月環食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板書設計:
4、日食和月食
日食(農歷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月食(農歷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教學后記:
5、太陽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