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1、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空氣。
4、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對于一個生物來說,周圍的環境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生物環境有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環境有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當環境不合適它們生存時,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同時,動物在形態、構造和習性上都有它們各自適應環境的本領。
蚯蚓喜歡黑暗潮濕的環境。
5、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食物鏈。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生物的叫做生產者,直接或間接地吃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俗話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啃泥底”,就生動而形象地比喻了這種相依為命的食物鏈關系。
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能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
6、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群落。
7、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起生態群落的變化。
8、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物群落。
沙塵暴是污染環境,危害我們生活的一種惡劣天氣。近年來,沙塵暴在我國北方發生的次數越來越多,甚至開始影響我國其他地區。
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1872年3月1日成立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1956年成立的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第二單元:光
1、光源、遮擋物和屏是影子產生的條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沒有通電的電燈、沒有點燃的蠟燭、月亮就不是光源。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
2、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呢?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隨著太陽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來變化。早上太陽在東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陽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陽在西偏北,影子就在東偏南。至于影子的長短,清晨和傍晚太陽位置最低,影子最長;正午太陽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古人利用影子計時,是因為影子每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