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青島版)2
第十一課 噪聲的危害與防治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在課堂外對噪音危害的切身感受,對噪音危害及其防治知識的了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交流有關噪音的資料,闡述自己對噪音的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噪音污染的各種建議,使學生在參與消除噪音的研究中樹立社會責任感,從而培養學生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
活動一:討論噪音的危害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聲音,老師課前錄制了一段關于聲音的短片,請你欣賞一下。
(播放樂音與噪音的音像資料,學生觀看)
師:你聽了剛才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我聽了輕音樂覺得心情舒暢,非常愉悅,電鉆、電鋸的聲音特別刺耳,特別煩人。
生:我感受到《喜洋洋》的聲音非常歡快,工地上機器的轉動聲非常嘈雜。
生:我聽了《彩云追月》心情特別舒暢,電閃雷鳴讓人心跳加快。
生:我感覺《二泉映月》的曲子讓人非常放松,聽了馬路上車輛的喇叭聲心里感覺非常急促。
生:我感受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一種悅耳動聽,一種讓人煩躁難耐。
師:人們通常把那些好聽的,使人心情舒暢的聲音稱為樂音;把那些難聽的,令人煩躁的聲音稱為噪音。噪音、污水、廢氣、垃圾被稱為污染環境的"四大公害"。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四大公害"之一的噪音的危害。下面請大家交流一下課前搜集的有關噪音危害的資料,要結合具體的事例進行講述。
[點評:在課上創設情境,先讓學生聽聲音,談感受,使學生體驗到樂音給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對人造成危害。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使學生既能傾聽、贊賞、接納、分享別人的想法,又能闡述、反思、完善、超越自己的觀點。]
生:噪音干擾人們的工作和休息,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在噪音的壞境里最容易寫錯字、做錯題。
生:噪音會使人心情煩燥,做一些不正常的事。比如我在網上查到一份資料說:1961年7月,一名日本青年在東京打工,由于住在鐵路附近,日夜被頻繁過往的客貨車噪聲折磨,患了失眠癥,不堪忍受痛苦,最終自殺身亡。
生:1959年,美國有10個人"自愿"做噪聲實驗。當實驗用的飛機從10名實驗者頭上10-12米的高度飛過后,有6人當場死亡,4人數小時后死亡。驗尸證明10人都死于噪聲引起的腦出血。可見噪聲也是危及生命的殺手,太可怕了。
生:我搜集了一組數據,也能說明噪音的危害之大:在85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噪聲性耳聾發病率可達5%;在噪音環境下,醫生為病人聽診時正確率僅為8%;在噪音環境下的兒童比在安靜環境下的兒童智力水平低20%;在巴黎和東京的自殺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
師:通過同學們所了解的這些資料,我們知道噪音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大家還知道噪音對動植物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生:噪音能使鮮花枯萎。
生:噪音能使動物驚慌不安,例如在飛機場的附近,母雞不會下蛋。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棒!通過列舉事實和數據說明了噪音的危害不可輕視。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小測試:找到自己的脈搏,記錄下自己安靜時1分鐘的脈搏次數和聽勁爆音樂1分鐘的脈搏次數。
(教師計時,學生記錄脈搏次數。)
師:誰來說一說你兩次測得的脈搏次數一樣嗎?通過比較,你有什么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