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光與熱》教學設計(精選2篇)
五年級科學上冊《光與熱》教學設計 篇1
第5課:光與熱
備 課 人:賈
備課時間:.9.25
教學時間:.9.26
備課類型:詳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
2、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3、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過程與方法
1、對光和熱的關系作出推測
2、通過用多面鏡子和一面鏡子照射探究光與熱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教學重、難點】
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系,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凹鏡、凸鏡,相關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小鏡子、溫度計、不銹鋼勺、放大鏡
【教學過程】
1、導入
(1)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帶給我們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關系呢?
(2)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
(3)師補充:光源的兩大類,熱光源與冷光源
2、光的強弱與溫度
(1)讓我們通過實際的觀測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師啟發:怎么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強與光弱時溫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師生共同歸納出實驗的兩大步驟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據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3)各個小組匯報數據,繪制柱狀圖
(4)結合圖表,分析一開始的假設
3、凹面鏡和凸面鏡的介紹
(1)學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相互說說
放大鏡、銅鏡、奧運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 條件許可教師最好演示
【板書設計】
5、光與熱
假設: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驗證:
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記錄我們的數據:
第6課: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備 課 人:賈
備課時間:.9.29
教學時間:.9.30
備課類型:詳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方法
1、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情況的實驗數據繪制成折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系的
3、認同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地觀點
【教學重、難點】
對比實驗: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教學過程】
1、導入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人類只利用了太陽能量的很少一部分,還有大部分的光和熱沒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匯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能得到太陽更多的光和熱?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1)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有關嗎?請學生自學書上的要求
(2)師生討論這個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除了紙的顏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條件如擺放的地點、方式、時間等盡量保持一致
(3)學生實驗、記錄
3、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學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案
(2)學生分析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3)學生實驗記錄
4、將觀察到的數據繪制成圖表
(1)教師講解繪制的方法
橫、縱坐標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點和線的顏色要按照教科書的要求來畫
(2)分析
為什么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比較小
5、總結歸納
回顧第5、6兩課,總結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得到更多太陽的光和熱
6、作業設計
查找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板書設計】
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對比實驗一: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對比實驗二: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
折線圖
第7課: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備 課 人:賈
備課時間:.9.30
教學時間:.10.8
備課類型:詳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具有節能、環保、安全的優點
2、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結構、運用的原理有關
3、產品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構造,還要考慮材料的選擇、依據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實用
過程與方法
1、能根據研究任務和要求進行有目的的設計
2、按一定的格式寫出本小組的設計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紹方案的設計思路、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進
2、體會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3、體會到任何一種科技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融合了多種知識和技術
4、認識到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
【教學重、難點】設計太陽能熱水器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構造及工作原理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紙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裝水的塑料袋或飲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蓋、黑色紙、鏡子或錫箔紙等)
【教學過程】
1、太陽能熱水器怎樣工作
(1)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能裝置,它的構造怎樣?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學生匯報收集到的資料
(3)教師介紹(最好有課件、圖片)
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集熱器、保溫箱、控制系統
工作過程
設計的細節
2、設計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1)學生閱讀書上的提示與要求
思考:為了使熱水器盡快地升溫,需要考慮哪些問題?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應該包括哪兩部分?
選用什么材料做?
(2)閱讀書上的設計方案后,學生分組自行設計
(3)小組之間交流各自的設計金點子
3、完善我們的設計方案
4、作業設計
制作太陽能熱水器,準備下節課展示
【板書設計】
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
集熱箱、保溫箱、控制系統
簡圖:
我們的設計方案
第8課: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備 課 人:賈
備課時間:.10.9
教學時間:.10.10
備課類型:詳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
過程與方法
1、按照活動的要求檢驗太陽能熱水器,并做好數據的觀測和記錄
2、總結、評價太陽能熱水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設計、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的樂趣。
2、認識到科技創造中運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科技產品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3、培養團結合作一級善于學習、反思、改進的精神
4、樹立開發利用太陽能有利于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檢驗學生設計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實際效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選擇并劃分場地,鐘表、冷水
分組實驗:各組設計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溫度計
【教學過程】
1、展示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1)讓學生到各組參觀
2、檢驗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1)討論檢驗標準
裝水200毫升
在15分鐘內,使水溫上升
(2)學生按要求檢驗,填寫書上的效能評價表
(3)小組之間交流各組的自我評價
(4)教師評價此次評比活動
3、完善、改進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4、作業設計
繼續改進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板書設計】
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效能評價表
第( )小組 檢測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的
水溫
5分鐘時的水溫
10分鐘時的水溫
15分鐘時的水溫
20分鐘時的水溫
效果及原因
改進措施及設計圖
五年級科學上冊《光與熱》教學設計 篇2
我校每學期都要進行研究課活動,本學期我執教科學《光與熱》一課。教后收獲很多。
作為一名合格的科學老師,課下準備資料、知識、小組設計活動等需做充分、全面的考慮。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
在教學《光與熱》這課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到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熱光源、冷光源)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度。接著,大家猜想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著什么樣的密切聯系。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需要做一個“光的強弱與溫度”的實驗:
把學生分成8人一組,讓一個學生靠墻背對陽光拿著溫度計,先記錄好溫度計上的原始溫度。然后,讓一個學生拿著一面小鏡子反射太陽的光,把光照到溫度計上,幾分鐘后記錄溫度計上的溫度升溫了多少;接著,再添一面鏡子照射,幾分鐘后再記錄升溫多少;最后3面鏡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溫度計的溫度上升。
需要幾面鏡子,我從三班學生那里借來。溫度計從科學實驗室借來。記錄表的打印,尤其天氣需要陽光明媚呢!
課堂上,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擇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我們要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并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于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于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這不僅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