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七色光》學案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做日光的色散與合成實驗。
2、嘗試做在單色光下觀察物體顏色的實驗。
3、能夠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
1、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陽光的色散現象。
2、初步了解光與色彩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光學世界的無限奧秘,欣賞大自然的繽紛色彩。
二、教學重點: 認識日光是由七種單色光構成。
三、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彩虹的形成。
四、教學準備: 三棱鏡,鏡子,水,盆,不同顏色的玻璃紙、手電筒。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你們見過彩虹嗎?它有幾種顏色?分別是什么顏色?在什么情況下能見到彩虹?
(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陽光(白光)由 7 種顏色的色光組成
1、談話:你們想制造彩虹嗎?怎樣操作?
2、學生閱讀課文 p26 插圖,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樣做?
3、學生領材料,分組活動:
(1)用三棱鏡。
(2)把鏡子放在水中。
(兩個活動任由學生選,可做一個,也可做兩個)
4、交流實驗現象,討論:這些實驗說明了什么?
5、小結:太陽光由 7 種顏色的色光組成。
6、提問:還有哪些類似彩虹現象? (觀察光碟、肥皂泡等)
7、談話:你們知道是誰最先發現太陽光是由 7 種顏色的色光組成的么?
8、學生閱讀課文提供資料。
9、交流:牛頓偉大的發現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對?怎樣說服別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明白了什么?
10、玩七色陀螺。
(1)看圖,學生交流怎樣制作。(學生也可以課前制作好)
(2)玩陀螺,觀察有什么現象。(先預測會有什么現象)
(3)討論:從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獲?
(三)、認識到色光可以被過濾掉。
1、濾光實驗。
(1)學生參考課本 p28 做濾光實驗。
(2)學生活動,記錄結果。
(3)交流匯報,討論:從實驗中,你明白了什么?
(4)小黑板出示填空題:
太陽光照到紅色玻璃紙上,濾去( )光,允許( )光通過,反射( )光。
太陽光照到紅色物體上,反射( )光。
太陽光照到黑色物體上,反射( )光。
2、 活動: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紙觀察圖案。
(1)學生按要求活動,多觀察幾種圖案。
(2)匯報交流:有什么發現?
(3)能舉例說說在生活中的應用么?
(四)、鞏固總結
提問: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