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研究透鏡》學案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做凸透鏡成像實驗。
2、嘗試制作望遠鏡。
科學知識:
1、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2、了解凸透鏡的應用。
3、初步了解望遠鏡的構(gòu)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guī)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2、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3、意識到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二、教學重點: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三、教學難點:制作簡易望遠鏡
四、教學準備:凸透鏡,凹透鏡,蠟燭,打火機、水杯,白紙,尺子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喜歡玩嗎?會玩嗎?今天,就請你們玩一滴水,有興趣嗎?
(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鏡
1、活動一:用滴管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載玻片放在字上,透過水滴看字,有什么變化?并觀察水滴的形狀。
學生活動,匯報現(xiàn)象、交流。
2、活動二:把書放在盛水的燒杯后,透過燒杯看書上的字有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匯報現(xiàn)象,交流。
3、提問:這三個實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學生討論交流。
5、談話:你知道什么工具會把物體放大?對,是放大鏡,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放大鏡。(板書課題)
(三)、研究放大鏡的作用
1、了解放大鏡的鏡片特點。
(1)談話:同學們都知道放大鏡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鏡的鏡片有什么特點?
(2)學生感知,交流。
(3)小結(jié):像放大鏡鏡片這種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叫凸透鏡。
2、指導學生探究凸透鏡具有聚光的作用。
(1)提問:凸透鏡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還有什么作用?
(2)學生交流,學生活動:拿放大鏡在太陽下觀察放大鏡的聚光現(xiàn)象。
(3)師介紹焦點。對這一活動進行小結(jié)。
3、指導學生探究凸透鏡具有成像的作用。
(1)凸透鏡還有什么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將放大鏡對著白墻,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2)學生匯報交流。(有倒立、縮小的像)
(3)討論:為什么墻上有物體的像?這是怎么回事?
(4)閱讀課文插圖,學生動手實驗,觀察記錄,交流匯報。
(7)師生小結(jié)。
(四)、了解凸透鏡的用途
1、提問: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鏡的運用嗎?
2、看書,了解,交流。
(五)、比較凸透鏡和凹透鏡
1、(出示凹透鏡)談話:老師這里還有一塊鏡片,它和凸透鏡有什么不同?
2、實驗:用凹透鏡看書上的字。
3、匯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摸一摸:這種鏡片有什么特點?與凸透鏡有什么不同?應該叫什么名字?
5、小結(jié):這種中間薄,邊緣厚的鏡片,科學上叫凹透鏡。
6、實驗:將凸透鏡與凹透鏡組合起來看遠處景物,有什么發(fā)現(xiàn)?
7、介紹:望遠鏡
(六)、鞏固總結(jié)
提問: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