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青島版)2
2.在探究金屬特點的觀察實驗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交流,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尊敬他人的觀察實驗的結果.
3.知道金屬使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屬的性能及用途.
教學準備:
金屬材料
課前完成部分實驗方法的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
前兩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木頭陶瓷",這節(jié)課我們在上兩節(jié)課的基礎上,來研究金屬.
活動一:
1.提出問題:金屬有什么特點?
(1)學生匯報自己的猜想和假設.
(2)說一說: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
(3)說一說:觀察實驗方法.
2.提出觀察實驗要求
(1)實驗中注意安全.
(2)比一比誰的方法多.發(fā)現(xiàn)得多,而且科學.
3.學生進行觀察實驗
放手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老師參與學生探究活動,隨時處理一些問題.
4.引導學生金農(nóng)分得表達與交流
(1)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讓學生對全班同學的發(fā)現(xiàn)進行歸納總結.
(3)學生整理最后的發(fā)現(xiàn),形成對金屬特點的共識.
活動二:
1.學生談一談"金屬從哪里來"
(1)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獲得的信息說出自己的觀點.
(2)猜想用金屬制成金屬物品的過程.
(3)播放錄像片,介紹獲取金屬的兩種途徑:
一種是對金屬的提取冶煉制作過程,讓學生明白金屬首先來自于金屬礦,然后對金屬礦進行開采冶煉,獲得金屬,再對金屬進行加工,最后得到金屬物品。
另一種是將回收來的廢舊金屬物品進行冶煉加工,獲得金屬物品。
2.使學生認識到金屬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
自由活動:
學生進行交流:哪些地方用到金屬?
將學生引入到生活實際中,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方法.
拓展活動:
在教室里準備一個收集筒,會收集廢舊金屬物品.
第十八課 玻璃與塑料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玻璃與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為人類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喜歡大膽想象。
教學準備:
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電池、導線、鑷子、木錘。
玻璃塑料有關資料。
錄像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材料--玻璃與塑料。
活動一:
1、列舉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與塑料
學生結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說一說: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2、交流:如果沒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會怎么樣?
3、出示:玻璃、塑料制品,讓學生鑒別"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小結:通過上述活動,使同學們對玻璃與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發(fā)現(xiàn)玻璃與塑料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們觀察實驗。
活動二:
1、猜想
玻璃與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各有什么不同?
2、交流猜想的結果。
3、進行對比實驗
(1)設計實驗方案
(2)匯報實驗方法
(3)進行實驗活動
整個實驗活動老師注意調控課堂氣氛,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靈活地處理,確保學生觀察實驗的進行。
2、引導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再進行對比。
3、學生匯報
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玻璃與塑料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與缺點?
4、出示:資料卡,讓學生閱讀
討論交流:社會面臨著"白色污染"的威脅,應該對材料進行怎樣的改進?
小結: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討論角落,認識到玻璃與塑料的使用給人民及社會帶來了方便,但是塑料廢棄物品嚴重污染自然環(huán)境,反過來又對人類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兩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時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要發(fā)明新材料來代替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