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動物
課前先讓學生猜一個謎語:“沒有腳,沒有手,彎彎曲曲來回走,松土數它是能手。這是什么?”
接著檢查學生準備材料情況,為下面的探究活動作好準備。
二、觀察提問“問蚯蚓”
教師先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來認識蚯蚓,大家最想知道關于蚯蚓的哪些知識?”
三、玩中探究“玩蚯蚓”
“這節課,老師讓同學們自己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你們喜歡嗎?”
讓各小組學生開始思考探究辦法,制定探究計劃,并進行探究活動。
提醒學生每組可以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議題來探究;巡視各組的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教師發下幾條蚯蚓,激起其他同學迫不及待地也想要領走蚯蚓:“誰敢自己上來抓一條蚯蚓下去?”
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分組探究:蚯蚓的外形特征、運動方式、“你還有哪些其他的發現?”
比誰的實驗設計得好,誰的發現最多。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和啟發有困難的小組,促進觀察活動的開展。
小結:各組匯報,交流討論“我們發現……”
教師表揚全體同學,特別是那些細心觀察、大膽實驗的小組。
對于活動時可能出現的困難,教師應注意提示,例如“怎樣測量處于盤曲狀態的蚯蚓的長度?”可以提示學生先用線繩比著蚯蚓身體盤一下,再量線繩的長度。本活動的重點不是要測量出蚯蚓的準確身長,而是讓學生學習使用一些測量的方法。
第二課時
四、交流學習“說蚯蚓”
1、談話,引入新的探究活動——蚯蚓的生活習性。
在前面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獲得的關于蚯蚓的各方面知識集中起來,進行比較、分析,進行思維加工,從而形成對蚯蚓的整體認識。完成實驗報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觀察實驗目的,切實培養學生自行探究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意識。
2、研究蚯蚓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境。
“你認為……?”“你想研究……?”“怎樣設計實驗?”
小組討論實驗方法,找老師領取器材,展開研究“蚯蚓喜歡溫暖的還是寒冷的環境?”“蚯蚓喜歡陰暗的還是明亮的環境?”“蚯蚓喜歡潮濕的還是干燥的環境?”“蚯蚓喜歡土還是喜歡沙子等等?”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和啟發有困難的小組,促進實驗活動的開展。
各組填寫實驗記錄。
交流匯報。教師伺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鼓勵學生課外自己開展觀察動物的活動。
五、實踐探索“養蚯蚓”
盡管整堂課都是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得出結論,對蚯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學生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弄明白,比如:蚯蚓吃什么?怎樣繁殖等等。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究,學會養蚯蚓。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寫一篇簡短的觀察日記,記下蚯蚓的新發現、新感受,培養他們認真細致、堅持不懈的科學態度和對科學的直接興趣。
課外活動:飼養蚯蚓,觀察蚯蚓能為人類做什么?
總結時滲透環保教育,這一點非常重要,是培養學生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的好機會。
第五課 螞蟻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