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滑梯的啟示》教學設計及反思
2、重視了課堂評價的功能。(1)、評價主題強調了多元化。即評價不再是教師自己的事,學生也作為評價主體參與了評價,使評價發揮了多方面的積極性。(2)、實現了評價內容的全面化,不僅僅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為主,還評價了學生在方法、能力、情感態度及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水平。(3)、強調了評價對教學的全過程參與,既進行了過程性的評價,有進行了終結性評價,并且多是鼓勵性評價,使評價伴隨在教師的教學中,發揮了一定的激勵與導向作用,使得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與良好狀態。 二、缺點 1、導入部分 在該環節,教師只考慮到如何引導學生去認識新事物,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這一環節中,設計時只想到通過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入“摩擦力”概念,認為這樣可以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但是這樣做,只是帶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教師提前設好的“圈套”,并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平時對摩擦力的存在現象其實已經很熟悉,只是沒有把它們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完全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對“摩擦力”的認識表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他們對新知識的認識,有可以使教師清楚地了解到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的認知程度,從而更好地調控下面的教學。 2、環節安排 雖然本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但在重點知識的研究上,“放”的度不夠大,沒有真正把知識放給學生去研究。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可以將研究“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動物體的重量”兩方面整合為一個環節,讓學生去探究,然后共同匯報。 3、本課設計的“拓展活動”比較容易解決,而且考慮到本節的教學目標,應在本節課全部完成,盡量不留課外作業,因此可以去掉。 以上缺點需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去積極克服,從而更好地體現當前新課改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科學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