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教案
2、學生自己思考,說出公式后,(讓b組同學板演)。
3、讓我們觀察表格中的銷售額。
師:看到了如此驚人的數額,我忍不住想問?這么大的數額的錢從哪來的呢?
師:啊!有你!有她!也有我!老師,同學,還有社會上的其他公民。這樣說來,我們每一個消費者就是間接的納稅人了。而我們繳納的稅款,國家又用在了我們自己身上,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也是國家納稅的根本原則。
4、師: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工資也增長了,按新稅法的規定,個人工資減掉規定部分剩下的錢,都要按照一定的稅率交個人所得稅。
課本123頁第4題。你對應納稅所得額是怎樣理解的?
(列式不計算)
5、師:這420元是這位老師的月工資嗎?再做一道題。
老師的月工資是2000元,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每月工資超過1600元的部分,應按5%的稅率交納個人所得稅,老師每月應繳納多少元?(讓a組同學板演)
6、再次觀察表格中的應納稅額,有多,有少,你怎樣看待交稅數額的多少?(讓學生發表意見)
師:每個人能力有大小,納稅的額度也不一樣,雖然我個人繳納的稅款微不足道,但我感到自己為社會盡了微薄之力,有時也能找到一種很神圣的感覺。掙錢多的多交稅,掙錢少的少交稅,也體現了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
(板書:維護社會公平)
7、有那么多休閑場所供我們游玩,人與人之間有那么公平,社會就變得更加?(板書:和諧)
師:國家創建和諧社會,我們班級就要創建?(和諧班級),所以我們的班牌上提的口號是什么?(走進陽光地帶,構建和諧班級)
四、總結全課
1、說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現在要做一個稅法的義務宣傳員,長大后做一名依法納稅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