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一的第1-3題。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已經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了百分數讀、寫法,正確進行百分數、分數和小數互化,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發展。通過教學解決這類問題,既能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進一步體會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分數和小數的聯系與區別,發展數感;積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繼續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為第三學段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例1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教材先畫出相應的線段圖,幫助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接著要求學生理解 “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這句話的含義,呈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試一試”、 和練習1-3題的安排,幫助學生加深對“多(少)百分之幾”的理解,掌握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問題的思考方法。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確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在探索“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增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百分數知識的應用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并能夠正確列式解答。
教學預設:
一、呈現例題,提出問題。
⑴課件出示:例1中的部分信息。
東山村去年原計劃造林 16公頃,實際造林20公頃。
⑵畫線段圖。
要求學生用線段表示數量及數量間的關系。
⑶提出問題。
要求學生提出關系“百分之幾”的問題。
可能會出現: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計劃造林是實際的百分之幾;實際造林是比計劃多百分之幾;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⑷揭示課題。
說明學習的重點:解決問題“實際造林是比計劃多百分之幾”,揭示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
二、解決問題,形成方法。
⑴小組討論。
組織討論:“實際造林是比計劃多百分之幾”的含義。
⑵自主解答。
學生解答,教師巡視,學生板演。
可能有二種方法: 20-16=4(公頃) 4÷16=0.25=25%;
20÷16=1.25=125% 125%-100%=25%。
⑶形成方法。
班級交流: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多百分之幾”的思路。第一種方法,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先要計算 “實際造林和計劃的差”,再用“實際造林和計劃的差”除以計劃造林,也就是要求4公頃相當于16公頃的百分之幾;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實際造林面積相當于計劃的百分之幾”,再從125%中去掉與單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百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