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體育
課時二:越野賽跑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22面、23面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通過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與速度有關的一些問題。
2、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4、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增強他們的友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一張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小記者在行動。
1、教師出示一幅折線統計圖。(見下頁)
(2)這是學校運動會的1.2萬米自行車賽中,甲、乙、丙三名同學的比賽統計圖,如果你是一名小記者,你怎樣介紹這三位同學的比賽情況?
小組合作交流,每組推舉一名小記者進行介紹,活躍課堂氣氛。
(3)評比優秀小記者。
要求小記者介紹的合理、生動、有創新。
[評析]:1、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多種感官協調合作下獲取知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2、智育和德育得到全面的統一,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升華,明確做人的道理,感受到比賽的實際意義。
(4)老師對同學們的講解進行總結。電腦出示: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1.2萬米的自行車越野賽跑,我們班推出了三名同學參加,他們個個精神煥發、斗志昂揚。甲同學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領跑,15分鐘時甲同學一馬當先,乙同學由于體力不至,放慢速度行使,丙同學以原速前進。25分鐘時,甲同學由于速度太快,自行車出現故障,只能停下來修理,丙同學發現自己的速度有點慢,然后加速行使。40分鐘時,乙、丙同學趕上了甲同學,甲同學在乙、丙同學的幫助下,攜手前進,一起到達了終點。這三名同學雖然沒有取得名次,但是學校給予他們精神文明小選手的稱號。
(5)談談自己通過以上材料,有什么感想?
(互幫互助是中華人民的一種美德)
(6)“根據統計圖,你能算出他們三人在各個時間段的速度嗎?”
甲:0——25分鐘,10/25×60=24(千米/時)。25分鐘——40分鐘,停止,速度=0。40分鐘——60分鐘,2/20×60=6(千米/時)。
乙:0——15分鐘,5/15×60=20(千米/時)。15分鐘——40分鐘,
5/25×60=12(千米/時)。40分鐘——60分鐘,2/20×60=6(千米/時)。
丙:0——25分鐘,5/25×60=12(千米/時)。25分鐘——40分鐘,
5/15×60=20(千米/時)。40分鐘——60分鐘,2/20×60=6(千米/時)。
(7)根據以上的計算,進行連線。(電腦出示)
甲的速度 快→停止→快
乙的速度 慢→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