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2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p56—58成反比例的量,練習十一 4—7。【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義。2、能正確應用反比例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能力。【教學過程】一、復習。1、舉例說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判斷下列各句中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說明理由。⑴長方形的長一定,面積和寬。⑵《小學生數學報》的總價和份數。⑶余下的蘋果重量一定,總重量與吃去的重量。二、新授。1、教學例4。⑴出示例4,觀察表格。⑵根據問題思考:表中有哪兩種量?它們的變化有什么規律?⑶總結概括: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每天運的數量和時間,時間隨著每天運的數量的變化而變化;規律是它們的積一定。⑷數量關系式。2、教學例5。根據書上問題自己回答總結,注意表述完整。3、揭示反比例關系。⑴揭示意義并分析。⑵運用意義分析例4、例5。⑶用字母表示:y=k(一定)4、教學例6。三、總結。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四、練習。1、完成練一練1、2。2、完成練習十一4。3、練習十一 5 (1—3)五、作業。練習十一 5(4—10)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p61頁例7,練習十二1—3。【教學目標】1、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正確理解成正比例與成反比例量的特征。2、能正確應用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教學重點】理解成正、反比例的特征。【教學過程】一、復習。1、說說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說說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二、新授。1、教學例7。⑴出示例7兩表。⑵回答問題:①表中各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②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變化規律各有什么特征?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哪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為什么?⑶總結:路程、速度和時間三種量存在著相依關系。寫出三道關系式。對照定義確定,某種量一定時,另外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2、教學用圖像表示正、反比例關系。⑴出示兩張坐標圖,引導學生理解圖像的含義。⑵在圖上分別描出例7兩張表中的數據所對應的點,說明各點所表示的含義。⑶用線將靠近的兩點聯系起來,可以看出,成正比例關系的各點連線是一條上升的直線,成反比例關系的各點連成一條曲線。3、比較正、反比例異同。在觀察的基礎上,概括出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正比例關系反比例關系相同點兩種量是相關聯的,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變化而變化。不同點兩種量變化方向相同—=k(一定)兩種量變化方向相反y=k(一定)三、鞏固練習。1、練一練1、2。2、練習十二1。3、練習十二2(1—5)。四、總結。說說正、反比例關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五、作業。練習十二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