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認識米 用米量(通用11篇)

認識米 用米量

發布時間:2023-08-04

認識米 用米量(通用11篇)

認識米 用米量 篇1

  第三課時 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務六年制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第4頁,《認識米 用米量》的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用米測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會用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用米測量較長物體長度的實際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米尺、學生尺、10厘米長的紙條、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起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什么作單位去量物體的長度?(厘米)上節課的內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錯,誰能用學過的知識幫老師量量黑板的長?

  請學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長。(學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長,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提問:這樣的測量你感覺怎樣?(很麻煩)

  師講述: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黑板的長很麻煩。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這里有一個好寶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長,想不想知道這個寶貝是什么?

  二、實踐操作,認識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這個寶貝就叫做米尺,它的長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厘米)

  提問:在米尺上你還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

  (2)同學們,下面我們就用米尺來量一量,看看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師再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3)學生動手操作

  ⑴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長度。

  ①同桌兩人合作量一量,從地面到你身體的某個部位是1米,并比劃出來,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①量一量,雙手張開多大是1米?把這個長度記在你的頭腦里。

  ①找一找,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長約是1米。(門的寬……)

  2.認識厘米和米的關系。

  (1)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請你用手比劃出來。

  (2)分組實驗。

  (課前讓學生準備10厘米長的紙條若干條、不同長度的厘米尺作為測量工具。)

  同學們,你們桌上都有一條1米長的繩子,你們能測量出它有多少厘米長嗎?請選擇你最喜歡的工具去測量。

  (3)指名匯報。

  提問:從剛才大家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1米=100厘米)

  (4)驗證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米尺,引導學生通過數米尺上的刻度驗證剛才實驗的結果。

  3.用米量

  師創設故事情景:明明是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個星期天,明明去看望奶奶。他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家的窗簾已經破舊了,他想:平時奶奶多疼我啊,我也應該孝敬奶奶。于是,明明決定用自己攢的零花錢給奶奶買窗簾布。他就自己先量出了窗戶的長和寬,再把這個尺寸告訴布店的老板,老板幫明明選了一塊又實惠又好看的布。明明把這塊布送給奶奶,奶奶用它做了美麗的窗簾布。大家直夸明明是個聰明孝順的好孩子。

  (1)師:同學們,我們應向明明學習,關心、孝順爺爺奶奶。你們能像明明一樣,用米尺來量物體的長嗎?(能)如果讓你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你要怎樣量?大家先交流交流。

  學生討論:假如讓你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你要怎樣量?尺子如果不夠長,應該怎么辦?

  學生匯報。

  小結: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直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尺子不夠長,量一次作一個記號,再用尺子接著量,然后把量的結果加在一起,就是這個物體的長度。所以量的時候一定要幾個同學合作,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2)學生分小組測量自己喜歡的教室中一物的長度。

  (匯報時,如果學生量同一物出現不同的結果,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觀察比較他們測量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出錯的原因,以此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兩個人互相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

  教室長6(     )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         課桌長50(    )

  四、擴展練習

  在下課后測量教室的長、寬,后面黑板的長,講臺的長、寬。

  五、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怎樣用米來量?你們會嗎?說一說。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

認識米 用米量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  談話: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厘米的刻度尺)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

  (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厘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制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高90( ).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厘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動

  測量與統計

  活動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記錄下來.

  (2)交流每個家庭的身高.

  (3)把各個家庭成員的身高分類匯總制成統計表.(教師要加強指導)

  表一:學生身高統計表;表二:媽媽身高統計表;表三:爸爸身高統計表.

  (4)綜合分析三個統計表,看有什么發現?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應的也越高.)

  活動二:

  (1)測量學生們的體重,制成統計表;

  (2)與身高統計表一起進行分析,看身高與體重之間的關系.

  (身高與體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體重也相應的越重.)

  (3)根據統計數據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議?

  (建議超重的同學減肥;建議不達標的同學注意飲食習慣,不挑食.)

認識米 用米量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  談話: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厘米的刻度尺)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

  (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厘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制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高90( ).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厘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動

  測量與統計

  活動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記錄下來.

  (2)交流每個家庭的身高.

  (3)把各個家庭成員的身高分類匯總制成統計表.(教師要加強指導)

  表一:學生身高統計表;表二:媽媽身高統計表;表三:爸爸身高統計表.

  (4)綜合分析三個統計表,看有什么發現?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應的也越高.)

  活動二:

  (1)測量學生們的體重,制成統計表;

  (2)與身高統計表一起進行分析,看身高與體重之間的關系.

  (身高與體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體重也相應的越重.)

  (3)根據統計數據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議?

  (建議超重的同學減肥;建議不達標的同學注意飲食習慣,不挑食.)

認識米 用米量 篇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二)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么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臺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卷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如圖11).

  同時板書: 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卷尺,并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后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測量后,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長50( )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長度單位“米”是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米”比“厘米”機會少,度量時也比較困難.

  教學一開始,在復習厘米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測量較大的物體課桌的長度,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測量,非常不方便,使學生體會到需要較大的長度單位,從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認識米,通過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體的1米高,1米長,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的米卷尺,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體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量出2米、3米、……的繩子來.

  第二層次,根據厘米和米的實際長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學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數一數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并通過1厘米、1米線段的對比,學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為熟記它們之間的進率提供鮮明的表象.

  第三層次,指導學生用米尺量較長的物體,由于距離比較長,所以采用小組合作測量的辦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要領.最后通過選擇合適單位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米、厘米兩個長度單位空間觀念形成的程度.

認識米 用米量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  談話: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厘米的刻度尺)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

  (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厘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制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高90( ).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厘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動

  測量與統計

  活動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記錄下來.

  (2)交流每個家庭的身高.

  (3)把各個家庭成員的身高分類匯總制成統計表.(教師要加強指導)

  表一:學生身高統計表;表二:媽媽身高統計表;表三:爸爸身高統計表.

  (4)綜合分析三個統計表,看有什么發現?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應的也越高.)

  活動二:

  (1)測量學生們的體重,制成統計表;

  (2)與身高統計表一起進行分析,看身高與體重之間的關系.

  (身高與體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體重也相應的越重.)

  (3)根據統計數據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議?

  (建議超重的同學減肥;建議不達標的同學注意飲食習慣,不挑食.)

認識米 用米量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  談話: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厘米的刻度尺)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

  (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厘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制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高90( ).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厘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動

  測量與統計

  活動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記錄下來.

  (2)交流每個家庭的身高.

  (3)把各個家庭成員的身高分類匯總制成統計表.(教師要加強指導)

  表一:學生身高統計表;表二:媽媽身高統計表;表三:爸爸身高統計表.

  (4)綜合分析三個統計表,看有什么發現?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應的也越高.)

  活動二:

  (1)測量學生們的體重,制成統計表;

  (2)與身高統計表一起進行分析,看身高與體重之間的關系.

  (身高與體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體重也相應的越重.)

  (3)根據統計數據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議?

  (建議超重的同學減肥;建議不達標的同學注意飲食習慣,不挑食.)

認識米 用米量 篇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二)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1)量物體的長度用什么工具?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3)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量講臺桌的長(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結果).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長呢?教師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讓學生用自己的卷尺,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兩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還是不到1米.同學們看到在公共汽車或電車的車門口有一個1米的標記,不足1米高的兒童可以不買車票,超過1米則要買票,同學們乘車要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如圖11).

  同時板書: 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教師出示卷尺,并說明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由學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對齊要量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組為單位,利用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長度(每組量一項):前面黑板的長,后面板報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測量后,每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長50( )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長度單位“米”是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米”比“厘米”機會少,度量時也比較困難.

  教學一開始,在復習厘米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測量較大的物體課桌的長度,學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測量,非常不方便,使學生體會到需要較大的長度單位,從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分三個層次,首先認識米,通過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體的1米高,1米長,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的米卷尺,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體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量出2米、3米、……的繩子來.

  第二層次,根據厘米和米的實際長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學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數一數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并通過1厘米、1米線段的對比,學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為熟記它們之間的進率提供鮮明的表象.

  第三層次,指導學生用米尺量較長的物體,由于距離比較長,所以采用小組合作測量的辦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要領.最后通過選擇合適單位的方式,檢查學生對米、厘米兩個長度單位空間觀念形成的程度.

認識米 用米量 篇8

  認識米 用米量 教案內容P.4—5 例3      P.6 練習一 4、5題  預設目標1、認識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學會實際操作的方法。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學難點 學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方法教具準備5厘米長的紙條、米尺、1米長的繩子、卷尺預   設   過   程整改與設想 一、創設情景、認識米尺1、老師請一個小朋友到黑板前來,用自己的尺來量一量黑板的長度。2、問學生:用小尺子量,你有什么感覺?(尺子不夠長,量起來很麻煩。)

  3、把米尺遞給學生:拿這把尺試試看。問:用這根尺量覺得怎樣?引出:這就是米尺。(使學生深切體會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進行度量比較方便。)4、建立1米的實際表象: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一、和厘米(例3)1、請大家拿出老師為大家準備好的繩子。

  2、這條繩子有1米長,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嗎?

  3、請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

  4、你是怎樣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 次 就是100厘米……)

  5、所以說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米=100厘米二、實踐應用 1、  出示卷尺。這叫卷尺,因為它比較長,有時量長的物體我 們為了測量方便,就用卷尺測量。2、  你用卷尺測量一下黑板的長度。可以發現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確。3、你還可以用卷尺測量什么?(量量我們能跳多遠)

  4、生跳遠,師演示測量方法。

  5、請學生上來量。

  6、完成練習一第4題。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寬?

  7、完成練習一第5題8、你還知道哪些測量工具?四、課堂小結                 課 后 錄 

認識米 用米量 篇9

  詳細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談話: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厘米的刻度尺)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

  (4)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厘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制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高90.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用米量

  1厘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探究活動

  測量與統計

  活動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記錄下來.

  (2)交流每個家庭的身高.

  (3)把各個家庭成員的身高分類匯總制成統計表.(教師要加強指導)

  表一:學生身高統計表;表二:媽媽身高統計表;表三:爸爸身高統計表.

  (4)綜合分析三個統計表,看有什么發現?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應的也越高.)

  活動二:

  (1)測量學生們的體重,制成統計表;

  (2)與身高統計表一起進行分析,看身高與體重之間的關系.

  (身高與體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體重也相應的越重.)

  (3)根據統計數據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議?

  (建議超重的同學減肥;建議不達標的同學注意飲食習慣,不挑食.)

  認識米用米量

認識米 用米量 篇10

  一、說教材

  《認識米 用米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第三課時,是“圖形與幾何”知識板塊中的內容。新課標在第一學段中明確要求“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認識米 用米量》是學生在學習了《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的基礎上又認識的常用的長度單位。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是量化把握物體長度的基礎,而且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以及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材通過讓學生感受到用厘米尺量黑板太麻煩,從而自然地引出米尺。接著又通過畫、比、量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建立了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得出“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米作單位”的結論。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具體內容,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學會用米尺進行正確的測量。

  2、通過畫、比、量等一系列數學活動,積累學生測量長度的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測能力、合作能力,養成細心認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3、根據學生的個體特征,讓他們在課堂上“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驗數學的樂趣。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學會用米進行正確的測量是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則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學法

  為讓學生掌握1米的長度,學會用米量,我放手讓學生操作體驗、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畫、比、量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進行學習。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則通過觀察活動、估測活動進行學習,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測能力、合作能力,養成認真細心、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說教法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創設情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演示法。對米尺進行演示,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與學生一起用肢體表示出1米的長度,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進行學習,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說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等實物。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一起參與互動,共同探究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一段錄像:一生拿著10厘米長的直尺在講臺上量黑板邊的長度,另一生拿著20厘米長的直尺在教室里量教室到底有多長。他們累的滿頭大汗,忙得不亦樂乎。

  這樣,學生會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時,用厘米作單位不合適”,進而思考“比較長的物體,用什么作單位比較合適呢?”。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這樣設計,即能引起學生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例4首先解決認識米的問題。我打算分這樣幾步完成:

  1、認識米尺

  多媒體課件出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它的長度就是1米。引導學生觀察后得出1米=100厘米,為估量物體長度意識的培養做好鋪墊。知道米用“m”表示。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6頁“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一下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拓寬知識面。

  2、畫一畫

  在黑板上用米尺畫出1米的長度。加深對米的認識,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3、比一比

  (1)從學具盒里拿出自己的米尺,和老師的米尺比一比。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伸開雙臂,和同桌的米尺比一比,發現伸直雙臂的長度大約是1米。再次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這樣設計,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突破了重點。

  4、小兒歌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后,我會和學生來一首互動小兒歌:

  師:伸開你的1——米。(伸出1根手指)

  生:伸開我的1——米。(伸開雙臂)

  師:抖抖你的1——米。(抖抖雙臂)

  生:抖抖我的1——米。(學著老師的樣子抖抖雙臂)

  新課標說明:教學活動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思維空間,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多媒體課件出示小知識“人身體上的測量工具”,滿足有能力學生的學習欲望。

  5、找一找

  接著,我又設計了找一找活動, “睜大雙眼,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呢?”

  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使他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中數學現象的眼睛。

  例4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用米量,是本節課的重點。我是這樣突破重點的:

  小組合作,教師適時指導。

  1、量出1米、2米、3米長的繩子。(第1、2小組合作完成:第1組同學拉繩子,第2組同學量,一對一。然后,第2組同學拉繩子,第1組同學量,一對一)

  2、先估測,然后量出黑板邊的長、教室的長是幾米。解決課始錄像上的問題。(第3、4小組合作完成:第3組同學量黑板邊的長,第4組同學觀察結果。然后,第4組同學量黑板邊的長,第3組同學觀察結果。)

  3、先估測,然后量出組里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厘米,或者說是厘米。(第5、6小組合作完成:第5組同學給第6組同學量身高,一對一。然后,第6組同學給第5組同學量身高,一對一。)

  最后,學生匯報交流。

  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此時,整節課進入高潮。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新課標明確表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根據課本第8頁練習一第4題的內容,我自編了一個數學小故事: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小紅在公園跳繩,累了,她就坐在椅子上休息。這時,跑來了一只小貓,依偎在她的腳邊。根據故事進展,出示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學生依次判斷一根跳繩、一把椅子、小貓身高比1米長還是比1米短。

  四、總結全課,鼓勵學生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米,知道1米=100厘米,會用米量黑板邊長、教室長、小朋友的身高,大家學到的本領真不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課堂上學到更多更有趣的數學知識,并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認識米 用米量 篇11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是蘇教版新課程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用厘米量,也為認識米用米量做下鋪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認識長度單位的過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掌握量比較短的物體的方法,能夠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會畫規定長度的線段,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與同桌合作的意識,并能在實際觀察操作中,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用厘米做單位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

  二、說教法:

  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三、說學法:

  本教學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自學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思路:

  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對于認識厘米,教師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因此在課一開始,教師通過“你想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量量課桌的長度?”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陷阱味”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數學知識引起重視,由于大家量的結果不一樣,是因為沒有統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從而引入新課。

  2、合作探究,發展思維,形成技能。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從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劃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了解2厘米、5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1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匯報交流,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創設了開放的思維情景,“怎樣量這枝鉛筆,”、“怎樣看出鉛筆長幾厘米?”“你喜歡哪種量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由于給學生提供了動手量長度的機會,學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技能,又發展了思維。學生獲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體驗。自學用厘米畫的活動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要求他們同桌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還獲得了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在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4、游戲活動、發展能力:

  在學生掌握了量、畫的本領后,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著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認識米 用米量(通用11篇) 相關內容:
  • 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

  • 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二)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

  • 認識米、用米量(參考教案二)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二)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

  • 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

  • 《認識米用米量》說課稿范文(精選2篇)

    一、說教材教學內容:《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是蘇教版新課程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用厘米量,也為認識米用米量做下鋪墊。...

  • 二(上)1.3 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教材p.3~4頁的例3及練習一4~5題 認識長度單位----米,用米量教學目標:1、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2、認識米尺,學會實際操作的方法。...

  • 數學教案-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

  • 二年數學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測量出整米長度的物體; 4.培養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 認識米的教案(精選7篇)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教學目標:一、知識技能(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 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 《認識米》的數學教案(精選11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影院普通用户体验区 | 日韩一级完整毛片 | cijilu在线视频最新地址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99国产百盛 | 息与子五十路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年龄确认18 | 国产单亲乱视频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AⅤ无码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久 |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 | 色涩视频在线观看 | 91l九色lporny| 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视频免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网址一 | 他掀开裙子舌头伸进去在线观看 | 豪放女大兵免费观看bd | 亚洲小说图片 |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 国产女教师高潮叫床视频网站 | 日韩操bb| 吉吉天堂 | 人人插人人搞 | eeuss影院www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 日韩一区中文 | 欧美100集久久久 | 毛片999|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 av亚洲在线 | 麻豆91精品91久久久的优点 | 激情综合激情 |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中国洋人 | 国产成人夜色在线影院 | 成人羞羞视频免费 | 色综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