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精選17篇)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
“9加幾”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6-98頁
教學目標 :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學數學的意識。在學習中互相帶動學習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小棒18根
教學過程 :
一、激發興趣,復習鋪墊
1、談話引入:同學們,我們學校正在開運動會,你們想去參加嗎?要想參加,就得先過兩關,下面就讓我們闖關吧。(采用闖關的形式復習1和幾組成幾與10與幾等于十幾的習題)
2、師:我們順利地闖過了兩關,趕快到運動場去吧,那里的運動會已經開始了!(出示校園運動會的場景圖)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1、創設情報境,教學例1
(1)師:運動場上的比賽熱鬧極了,請仔細看一看,同學們都參加了哪些比賽項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繩的、跑步的、跳遠的。
。2)你最喜歡哪個比賽項目,數一數每個項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歡跳繩的,有3人參加!
。3)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這些運動員參加這些比賽很辛苦,于是學校服務隊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給運動員準備了許多好喝的飲料(出示數飲料畫面),送走了了一些,請仔細看一看,還有多少盒沒送?
生:還有13盒沒送。
。4)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說給同桌聽一聽。
生討論、匯報。
。ㄐ〗M內同學交流,然后各級匯報。學生們有的用點數法,有的用接著數的方法,也有的用湊十法等多種計算方法)
。5)師總結:同學們可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這三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
2、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要算有多少盒怎樣列式?(板書:9+4)
師:今天我們來研究9加幾。(板書課題:9加幾)
師:9加幾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請一名學生操作,教師引導語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式就湊成了10盒?這個1盒是從哪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師:誰能結合板書完整地說一說,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9+4的?
3、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如:運動會上有9個踢毽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列式算式后,學生自己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匯報后,教師啟發: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每提1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對于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二、練習鞏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看圖說圖意,并動手圈一圈,再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教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會計算9加幾的算式嗎?請說出幾個9加幾的算式并說說怎樣計算的。
三、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9加幾)同學們想到了許多的方法。其中的“湊十法”能讓我們計算得更快。
四、課外作業 :把你算9加幾的方法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
9加幾
執教人:濟寧市明珠中心小學 魏偉
2002年11月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通過操作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桃子,光盤
2.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師:聽說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老師想來考考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在做挑戰任務之前,我們先來做一下熱身運動。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來十加幾的算式難不倒小朋友,那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智慧比拼。
你能馬上算出每幅圖中三個數的和嗎?看誰能答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復習十加幾,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9加幾,在計算9加幾時,更能想出湊十法!
二、新課講解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猴媽媽發現小猴最近表現很好,它買了小猴最喜歡的水果獎勵給小猴子,你們知道是什么水果嗎?(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見桃子可高興了。(出示)
(1)師:仔細觀察圖,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擺的?
指名回答。
師:你能提一個什么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師:你真棒,你提的問題與猴媽媽一樣,猴媽媽說,如果小猴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這么多桃,饞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頭。你們能不能幫它。該怎么算呢?
。◣煟阂笠还灿袔讉,就是把9和4合起來,該怎么列式?)
生:9+4=13
師:很好,你也把得數算出來了,那我們現在來驗證他算的對不對?
和你的小伙伴討論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驗證?教師巡視。
討論:你們打算如何驗證9+4=13這個得數是否正確?
生1:我是數數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ㄉ2:我是這樣想的.:10+4=14,所以9+4=13。這位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假設全部放滿,就是10+4=14,現在缺一個,所以用14減去1得13。)
生3:我是從盒子外面拿一個到盒子里,就成10個,加上外面的三個,正好是13個。
師:拿一個?怎么拿?請你到前面來演示著說一說。
生:先拿一個放進盒子里,補足十,再想“10+3=13”。
師:這個方法很新穎!這位同學剛剛從外邊4個中拿走了幾個?(1個)他把這一個放哪里了(給9了)為什么要這樣做?(湊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師:你們的方法還真多!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 數數。(可能是你對數的方法比較熟)
生:拿進去一個,湊成十的方法。算起來很簡便。(你真會思考)
師:說了這么多解決的方法,誰能用數學
算式來表示?
生:9+4=13
師板書:9+4=13
。ǘ嗵釒讉人說說湊十法的過程,然后全班一起說)
(1)談話:小猴在你們的幫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媽媽又買了些花獎勵給小猴和你們呢(出示“試一試”)。
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嗎?該怎么列式?(9指哪邊的花?7呢?)
生:9+7
師:你會計算嗎?先圈出10朵,再計算。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過程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
師:要把7分成幾和幾?7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題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個數,得數也都是十幾。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9加幾,計算時都是把第
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然后拿9和1湊成10,10加幾等于十幾。
師:你想試試其他的9加幾算式嗎?
三、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再放一塊就是10塊了,你能看圖說說小猴的算法嗎?
小猴為什么搬1塊到左邊?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據這些,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
學生做,教師巡視。
指名回答,全班齊說。
2、“想想做做”第2題
。1)師:像這樣擺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在書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學生做,集體訂正
(3)圈出10根后,右邊剩下幾,得數就等于十幾。
3、“想想做做”第3題
9+1+1= 9+1+4= 9+1+8=
9+2= 9+5= 9+9=
獨立完成后,比較每組上下兩題,想想發現了什么。通過計算,比較,讓學生認識“湊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連加來計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下面我們來做“螞蟻搬家的游戲”,出示。
指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你能按順序說出9加幾的算式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并且發現9加一個數,得數都是十幾,并且個位上的數比加上的數少1。
四、挑戰自我
出示題目:
9+<15 9+<17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數?
2、( )里最大能填幾?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3
執 教:河北省唐山師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艷
教案設計: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河北省唐山師院玉田分校附小 高秀艷
指導教師: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師院玉田分校附小 錢守旺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6~98頁。
教學要求: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具:每人準備小棒18根。
教學過程 :
一、 教學例1
1.教師用投影出示課本P96~97的全景圖。
教師說明:這是學校運動會的場面,從圖中你看到什么?
。ㄗ寣W生自己看圖互相說一說)
[此處從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運動會上,學校為了給運動員解渴,準備了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比賽快要結束時小明問:“還有多少盒?”
師:你們知道還有多少盒嗎?互相說一說。
。▽W生互相說時,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算法:(1)數數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 一共有13盒。
。3)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飲料放在箱子里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師說明:你們說的幾種方法都很好,這三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
[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9加幾的。
提問: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怎樣列式?(板書9+4)
師:9加4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教師邊提問邊指導學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了10盒?這個1盒是從哪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10盒與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從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并從中體驗出“湊十法”是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師:誰能結合板書完整地說一說,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9+4的?
4.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接著看圖,運動會上有9個踢踺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鍵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板書:9+6)
師: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匯報后,教師啟發:你們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每提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對于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形成“湊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轉化為圖式,及時內化為計算方法。]
二、練習反饋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
學生獨立看圖說意,并動手圈一圈,直接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教師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計算9加幾了?
學生每說一個算式,就讓學生說出得數。
[運用“做一做”中的題目,分層次進行練習,不僅鞏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9加幾的思維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題目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9加幾)
教師指出:今天我們學習的是9加幾,計算9加幾的題目,可以用數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教師的小結點到為止,不給過多的結論性的東西,不限制學生的算法。]
四、課堂作業 。(“做一做”第3題 )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個別指導和幫助,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學習。
[當堂完成作業 ,并及時反饋,有利于減輕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
(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初步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通過比較,優化“湊十法”,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找到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多種計算方法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湊十法”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法、引導發現法。
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9加幾的進位加法,它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開始,通過學生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方式,理解“10個一轉化為1個10”,并掌握“湊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園片、花形磁鐵、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激活認知
1.出示口算,搶答(課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
(1)怎么算得這么快呀?
。2)學生總結:十加幾就等于十幾。
2.看誰算的巧(課件出示)
9+2+1= 5+3+7=
8+4+2= 6+5+4=
3+2+8= 5+6+5=
7+1+3= 1+8+9=
(1)學生口算搶答。
。2)沒有“10”怎么也算得這么快呀?說說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結:看來,“10”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把復雜的計算變得很簡單。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發現問題
。1)課件出示主題圖: 運動會賽場。
教師:在運動會賽場,你發現哪些信息?
學生看圖之后互相說一說。(有啦啦隊、賽跑的、跳繩比賽)
(2)重點研究“飲料”圖片提供的問題。
、侔l現信息,提出問題。
從這幅圖中,發現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
②學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飲料,外面有4盒飲料,一共有多少盒飲料呢?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預設學生回答)
、偕1:1、2、3……12、13依次數。
②生2:從9數到13。
、凵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將9看成10,10+4=14,9+4=13
。3)發現方法間的區別與聯系
、龠@幾種方法,哪種最熟悉?(前兩種方法)
、诘3、4種方法,它們之間有聯系嗎?(它們都是借助10幫忙)
③這種方法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們就具體研究。
3.建構方法,揭示“湊十法”
。1)動手擺一擺
、僮寣W生用“蘋果”代替“飲料”,把“湊十”的過程動手擺一擺。
②學生邊說課件邊演示。
教師追問:為什么拿1個呢? 2個行嗎?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書計算過程。
將演示過程記錄黑板
揭示:從4里分解1和3,9+1=10,這種方法叫“湊十法”,板書“湊十法”。
強調:10個一轉化成1個十。
(2)說一說(課件)
箱子里有9個橙子,外面有7個,一共有幾個橙子?
、倏磮D說信息
②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交流)
、蹖W生匯報(課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個橙子進入盒子里。)
、馨鍟嬎氵^程
(3)圈一圈,寫一寫 (每人一份題目)
9+8=
、賹W生先在圖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計算。
預設
②學生匯報交流,實物投影展示
追問:為什么9要添上1?為什么8要添上2?
、鄄饠惦m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讓其中一個數“湊十”,再算10加幾。
(4)歸納算法
黑板呈現的算式:9 + 4 9 + 7 9 + 8
、儆^察:這幾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谟嬎銜r,方法上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蹥w納總結:計算9加幾的加法,見9想1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分解成1和幾,
用10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也就是將9加幾轉化成好算的10加幾,這是數學中的轉化
思想,運用轉化思想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新問題。
三、應用新知,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卡片搶答。
9+3= 9+5= 9+9=
2+9= 7+9=
前兩個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2)動筆寫一寫。
、貾91,做一做,第1題
②要求:先獨立解決,再匯報交流想法。
2.靈活練習
商店里,傘9元,氣球8元,水筆5元,小象有15元錢,可以買哪兩種商品?
。1)9+8=17 17>14 不能買。
9+5=14 14<15 可以買。
。2)適當延伸: 8 + 5 追問:應當怎樣算呢?
【設計意圖】通過基礎題的練習,達到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稍靈活的練習,既滲透排列知識,又為下節新課做一些孕伏,深化“湊十法”。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今天學習的是9加幾,同學們想到了許多的方法,其中的“湊十法”能讓我們計算得更快,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體會。
板書設計:
9加幾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5
教學目標:
。ㄒ唬┲R技能陵目標
1、同學能夠看懂圖意,并根據圖意正確列式
2、在計算時,同學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ǘ┻^程性目標
1、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培養同學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同學學習數學的信心
2、培養同學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計算時,同學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1臺,錄音機,算式卡片,同學每人準備兩種顏色圓片各10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同學口算9+29+59+49+99+79+69+89+32、拍手游戲教師拍的次數與同學拍的合起來是10。教師拍9下、1下、5下。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3
。1)放錄音(合唱)教師:“好聽嗎?這是俺們學校合唱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在合唱,俺們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細觀察,教師:“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訴全班同學!闭埻瑢W回答
(3)“老師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呀?”列式、板書:9+5
(4)“那到底一共是幾個人呢?”
同學想計算方法,“可以用喜歡的圓片擺擺看”(兩種顏色的圃片)
教師巡視
。5)同學匯報想到的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單?說一說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圖”
(2)小組合作,要求:
、儆^察圖,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記錄下來
、谝笫裁?記錄下來
③怎樣列式?
④怎樣計算?(有幾種方法?)
三,師生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知道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
2、在探索9加幾進位加法的過程中初步滲透轉化10加幾的轉化思維,培養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滲透轉化思想;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關鍵:把9加幾轉化成10加幾。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材96~97頁的全景圖),每人20根小棒,課本98頁例2圖片,以及做一做第2題,五角形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的學校要開運動會了,你們想去看一看嗎?(想)那就和老師一起來闖關吧![多媒體出示]
。◤土暎
1、口答;2能分成1和幾?5能分成1和幾?4能分成1和幾?6能分成1和幾?7能分成1和幾?
2、直接說出得數;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順利的闖過了倆關,那就讓我們到運動場上去吧,那里的運動會已經開始啦!你們想去看一看嗎?[出示校園運動會場景圖]
二、探求算法;
1、師:運動會上的比賽熱鬧極了,請小朋友們認真的看一看,同學們都參加了那些比賽項目?
(舉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繩的、有跑步的、跳遠的、)看來大家都是愛運動的孩子。
2、你能告訴老師你最喜歡那個比賽項目,數一數每個項目有多少人參加?
。ㄎ易钕矚g…有…人參加.)<跳遠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繩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這些運動員參加比賽很辛苦,于是學校服務隊的小朋友給這些運動員準備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畫面),已經送走了一些,請大家幫小朋友們數一數現在還有多少盒沒送?(也就是說現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多媒體出示牛奶圖>
、、你是怎么算出來得?能告訴老師嗎?
。劢涣鲄R報];老師請一位勇敢的小朋友舉手說你是咋樣數的?
(一盒一盒的數,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著數的方法;盒子里已經有9盒,然后接著數10、11、12、13、共13盒。)
(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湊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操作和教師的演示,理解并掌握“湊十法”在計算中的方便與快捷,達到準確計算的程度。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初步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形成“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關鍵
把9加幾轉化成10加幾。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小棒、游戲用品。
學具:小棒20根、圓片20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今天,老師想帶一(2)班的小朋友去參觀運動會,但在出發之前,柯老師想先來考考你們,表現好的柯老師才帶他去,你愿意接受這個挑戰嗎?
1.10加幾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lO+8 10+9
師:計算這些題,你為什么能算得這么快又這么準呢?
生:因為里面有10,都是10加幾的。十加幾得十幾。
師:哦,原來是有10這個好朋友,10加幾得十幾,10的加法簡單吧。
2、連加
9+1+49+1+29+1+4
師:這里沒有10.你們為什么也能算得又快又準呢?
生:都是先算9+1等于10,十再加后面幾就等于十幾
師:哦,原來是在這些算式里找到了10,把這些算式換成了10加幾.看來10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找到了它,計算就變得又快又準。
恭喜你,挑戰成功,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
師:你看,運動場上多熱鬧,請你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小結: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舞(啦啦隊)
還有服務隊的隊員給運動員送來了飲料。
2.試著說說想法。
師:請你再仔細觀察,這些飲料是怎樣擺放的?(紙箱里裝了幾盒?外面放著的有幾盒?)柯老師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盒?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指名回答,板書算式)
師:(紙箱里有9盒,外面4盒,怎樣算一共有幾盒?)你是怎樣算一共有幾盒的?(指幾名學生發表看法)
學生中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1)1、2、3……12、13依次數。(上臺演示)
。2)從9數到13。
。3)從9數到13。
。4)9和4合起來是13。
(5)13可以分成9和4。
(6)先拿一盒放進箱子里,與里面的9盒湊成10盒,再想“10+3=13”(怎么拿,你能上來演示一下嗎?)(為什么拿1盒,拿2盒可以嗎?)
3.得出最佳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誰的方法是怎么樣的?你能說說嗎?)
師:看來有些人喜歡數的,有些人喜歡算的。數的我們前面已經學會了,今天我們再來研究研究算的,下面和老師一起來用小棒擺一擺。
師:(跟著老師一起來)左邊擺9跟代替紙箱里的9盒牛奶,右邊擺4根代替外面的4盒牛奶。(想一想。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了10盒,這1盒從哪里來?)9+4應該怎么擺,自己擺一擺,試一試。
生:把右邊的1根移到左邊
師:是這樣嗎?也就是說從4根當中拿出1根與9湊成10,4盒拿走1盒,還剩幾盒?那在算式中就是把4分成1和3,拿出的1根與9根湊成10,在算式中就是9+1=10,
你看,紙箱里的10盒加上外面還剩下的3盒,一共是多少盒。13在算式里,就是再算10+3=13,也就是9+4=13.
你能看著這個圖,再說一說我們怎樣計算9+4的嗎?(指名說,全班說)
師:把9湊成10的這種方法,我們就叫做湊十法。
4、計算9+5
先擺小棒,再說說思路,教師板演思路圖。
三、歸納算法特點,尋找規律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算9加幾了嗎?你能說一個嗎?
問:算式有什么特點?都有數字幾?都是9加幾,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9加幾。
師:我們是怎樣算9加幾的呢?都是把9加幾變成10加幾來算的。(用箭頭將算式和10加幾連起來)
引導學生觀察得數的特點: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結:(1)結果都十幾。(2)得數十幾中的幾比第二個加數少1。
問:這個“1”哪兒去了?掌握這個特點,我們就能又準又快地計算9加幾的加法了。
四、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6-9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數學教案-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學數學的意識。在學習中互相帶動學習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小棒18根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復習鋪墊
1、談話引入:同學們,我們學校正在開運動會,你們想去參加嗎?要想參加,就得先過兩關,下面就讓我們闖關吧。(采用闖關的形式復習1和幾組成幾與10與幾等于十幾的習題)
2、師:我們順利地闖過了兩關,趕快到運動場去吧,那里的運動會已經開始了!(出示校園運動會的場景圖)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1、創設情報境,教學例1
。1)師:運動場上的比賽熱鬧極了,請仔細看一看,同學們都參加了哪些比賽項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繩的、跑步的、跳遠的。
。2)你最喜歡哪個比賽項目,數一數每個項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歡跳繩的,有3人參加!
。3)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這些運動員參加這些比賽很辛苦,于是學校服務隊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給運動員準備了許多好喝的飲料(出示數飲料畫面),送走了了一些,請仔細看一看,還有多少盒沒送?
生:還有13盒沒送,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4)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說給同桌聽一聽。
生討論、匯報。
。ㄐ〗M內同學交流,然后各級匯報。學生們有的用點數法,有的用接著數的方法,也有的用湊十法等多種計算方法)
。5)師總結:同學們可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這三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
2、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剛才有的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還有多少盒飲料,也有的同學是通過計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同學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要算有多少盒怎樣列式?(板書:9+4)
師:今天我們來研究9加幾。(板書課題:9加幾)
師:9加幾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
請一名學生操作,教師引導語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式就湊成了10盒?這個1盒是從哪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師:誰能結合板書完整地說一說,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9+4的'?
3、利用課本右邊的資源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如:運動會上有9個踢毽子的,還有6個跳遠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列式算式后,學生自己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匯報后,教師啟發: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每提1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對于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二、練習鞏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看圖說圖意,并動手圈一圈,再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教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會計算9加幾的算式嗎?請說出幾個9加幾的算式并說說怎樣計算的。
三、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9加幾)同學們想到了許多的方法。其中的“湊十法”能讓我們計算得更快。
四、課外作業:把你算9加幾的方法講給爸爸媽媽聽。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96-97面的例題,第99面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以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9加幾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了解“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湊十法”。教學難點:初步了解“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 游戲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 播放課件,向學生展示生動的運動會場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闖關游戲,才能進去觀看
第一關 填空 9+=10 9+1+1=( )(輕易闖過)
第二關、數的分解 (輕易闖過)
第三關、口算 10+7=( ) 10+2=( ) 9+4=( ) 9+7=( ) (此關沒過,引出新知)
2、提出學習目標
、僮灾鲗W習課本96—97頁的內容,掌握9加幾的各種方法
②在情境中發現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問題。 ③完成99頁的第1題。
二、互動交流,展示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1)學生獨立學習課本96、97頁的內容,根據課本上的運動會場景,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完成后在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小組內互相交流、幫助、質疑問難。
2、全班展示。
。1)問題與算式展示
生1:有7人跳遠,有3人跳繩,一共有幾人?算式是:7 + 3 =
生2:有3人跳繩,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 + 6 =
生3:有6人跑步,有7人跳遠,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 + 7 =
生4:有7人跳遠,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幾人?算式是:7 + 9 =
生5: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繩,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3 =
生6: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6 =
(2)算法展示 以解決“還有多少盒飲料?為例
a、點數法: 1 2 3 ┄┄ 13,一共有13盒。
b、接數法: 箱子里有9盒,從9開始,接著數,9 10 11 12 13,一共有13盒;4 5 6 7 8 9 10 11 12 13。c、湊十法: 9放進1湊成10,10 加3得13
。3)師:大家真棒,想出了這么多方法,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三、激發知識沖突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2、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
四、拓展延伸。
1、開火車口算。
2、練習十七第1題 根據圖意列算式,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
3、留心觀察教室里、學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幾的計算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ㄔO計意圖:這個環節注重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及時地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0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科書第69~71頁的單元主題圖,例1、例2以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第1題、第2題和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提示:
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
教學目標:
1. 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幾”的口算方法,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 感受口算9加幾有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多向思維能力,發展個性。。
教學重點:
會口算9加幾。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9加幾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語言來概括其思考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小棒20根,(或小圓片20個)。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或20個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建議:可以預設幾個情景來進行導入。如談話法、主題圖導入、復習回憶導入法等。
談話法:同學們,今天起我們來學習第5單元的知識,有信心學好嗎?
主題圖導入法:教師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教師:同學們,這是一節體育課上學生活動的場景,請大家觀察,圖中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呢?
學生會說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戲的,還有跳繩的。教師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然后指名回答。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分別給予肯定,然后點題。同學們所提的這些問題中多數都要用到我們第五章“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知識,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學習“9加幾”。
板書課題:9加幾。
由主題圖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學生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又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
復習鞏固導入法
師:學新內容之前,我出幾道題目考考你們,看誰完成得又準又快。
1、復習10加幾。(課件出示復習題)
10+1= 10+4= 10+2=
10+5= 10+9= 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確后教師點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給予鼓勵指導。
2、復習數的組成:分一分。
指名學困生回答。
師問:9加幾等于10?板書:9+( =10
啟發談話:我們把9+1等于10換一種說法,可以說成是9和1湊成10.這節課我們要用9和1湊成10的方法,也就是“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題。(板書課題:9+幾)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導入法適合班級情況不太好的情況或者計算練習不夠的班級。有教師提出“在課前復習階段可以先行練習讓學生圈出10朵紅花等活動”,目的是滲透“湊十法”。我以為不是很妥。仔細分析本課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教材主題圖中明顯突出了“算法多樣化”這一思想,這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課教學中,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飲料,擺一擺,想一想9加4等于幾,其目的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預設的目的是讓學生出現“從1數起”、“接著9數”、“湊十”等多種方法,如果課前過于強調“圈十”,學生有了這一強烈刺激,恐怕在探究9加4等?的環節中很難出現多種方法了,這與新課程及教材意圖不符。當然,當學生在探究中得出“湊十”方法后,教師確實應該強調“圈十”這一過程,并指導學生動手圈一圈,讓學生有個明確的表象。
二、動手操作 探求新知
以下教學接著上面的主題圖導入法來開展教學
1.教學例題1.
教師:大家所提的數學問題中有2個涉及“9加幾”,我們就先解決飲料瓶數問題(課件呈現主題圖中飲料圖)盒子內有9瓶飲料,盒子外有3瓶飲料,如何求飲料的總瓶數?請同學們想想怎么列算式。
學生回答后板書:9+3
教師:誰來說說結果是多少?(繼續板書:9+3=12)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飲料瓶,擺一擺,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計算9加3。
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組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師:哪一位同學說一說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紅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著往后數3個,10,11,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藍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體課件顯示教科書上小男孩的方法。
教師:還有別的方法嗎?
鼓勵學生大膽說。
學生:我這樣算……
教師:剛才大家介紹了很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書第70頁,看看你的方法和書上哪個小朋友算的一樣?
學生回答。(略)
【設計意圖】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例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同時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師小結算法
師:你們覺得哪一種算法算起來又快又準?同桌之間或者小組之間說一說。(師注意組織課堂中的小組討論,避免一個孩子說其余的都在玩的情況出現)
誰到展示臺上演示這種算法?
指名演示,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時評議。
師:我們可以把這種算法寫出來,大家注意看。(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寫出算法,這個觀點我不同意,費時費力難度不是一點的大)
師: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湊成10,最后10+2得12.師邊寫邊示范。
師:這個方法就是叫做“湊十法”。你們學會了這種方法嗎?下面再來試著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吧。
課中活動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條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條腿。
【設計意圖】消除課中的疲憊現象,增加數學課的趣味性,利于學習后面內容。
2.教學例2
教師:解決了飲料瓶數問題,我們又來看小朋友的游戲圖(出示主題圖中小朋友游戲部分),誰來說說圖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個小朋友在做游戲,又來了5個,一共有多少個?
教師:求一共多少個,怎樣列算式?誰會列?(板書:9+5=)
教師: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出9+5。
學生自行計算。
教師:誰來匯報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學生回答:我這樣算……新 課 標 第 一 網
預設
方法一:接著數,即從9往下數5個
方法二:把9湊成10(看大數,分小數)
因為9和1湊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湊成10(看小數,分大數)
因為5和5湊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從15里把多的1減去,即15-1=14
教師:大家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看來學得不錯。用湊十法計算的同學請舉手。看,這么多同學喜歡湊十法,說明這種方法確實很好,大家要多多使用這種方法,而且湊十法,也有兩種湊法,被同學們都發現了,你們真聰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敘述自己的算法,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鞏固新知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學生計算后擺一擺并寫出得數后集體訂正。學生可能有多種擺法,如擺成兩行,下面一行7個,上面一行6個,然后采用跳數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個,共13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多種擺法,根據擺的方法所對應計算思路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計算9加幾時,輔以擺一擺的操作活動,加深學生對9加幾的計算方法,特別是“湊十法”的理解。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讓同桌的兩位學生對著9加幾的算式,按照圖中提供的方式,進行計算,強化算理。學生計算后集體訂正。集體訂正時還應引導發現規律:橫著看,第一排都是連加,都有9+1,第二排,都是一步計算;豎著看,結果都相同。都是9+幾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從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覺得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還有什么問題,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回憶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同學的學習過程在腦海里重放,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習注意到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通過操作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桃子,光盤
2.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師:聽說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老師想來考考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在做挑戰任務之前,我們先來做一下熱身運動。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來十加幾的算式難不倒小朋友,那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智慧比拼。
你能馬上算出每幅圖中三個數的和嗎?看誰能答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復習十加幾,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9加幾,在計算9加幾時,更能想出湊十法!
二、新課講解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猴媽媽發現小猴最近表現很好,它買了小猴最喜歡的水果獎勵給小猴子,你們知道是什么水果嗎?(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見桃子可高興了。(出示)
(1)師:仔細觀察圖,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擺的?
指名回答。
師:你能提一個什么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師:你真棒,你提的問題與猴媽媽一樣,猴媽媽說,如果小猴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這么多桃,饞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頭。你們能不能幫它。該怎么算呢?
。◣煟阂笠还灿袔讉,就是把9和4合起來,該怎么列式?)
生:9+4=13
師:很好,你也把得數算出來了,那我們現在來驗證他算的對不對?
和你的小伙伴討論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驗證?教師巡視。
討論:你們打算如何驗證9+4=13這個得數是否正確?
生1:我是數數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ㄉ2:我是這樣想的:10+4=14,所以9+4=13。這位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假設全部放滿,就是10+4=14,現在缺一個,所以用14減去1得13。)
生3:我是從盒子外面拿一個到盒子里,就成10個,加上外面的三個,正好是13個。
師:拿一個?怎么拿?請你到前面來演示著說一說。
生:先拿一個放進盒子里,補足十,再想“10+3=13”。
師:這個方法很新穎!這位同學剛剛從外邊4個中拿走了幾個?(1個)他把這一個放哪里了(給9了)為什么要這樣做?(湊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師:你們的方法還真多!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 數數。(可能是你對數的方法比較熟)
生:拿進去一個,湊成十的方法。算起來很簡便。(你真會思考)
師:說了這么多解決的方法,誰能用數學
算式來表示?
生:9+4=13
師板書:9+4=13
(多提幾個人說說湊十法的過程,然后全班一起說)
。1)談話:小猴在你們的幫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媽媽又買了些花獎勵給小猴和你們呢(出示“試一試”)。
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嗎?該怎么列式?(9指哪邊的花?7呢?)
生:9+7
師:你會計算嗎?先圈出10朵,再計算。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過程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
師:要把7分成幾和幾?7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題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個數,得數也都是十幾。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9加幾,計算時都是把第
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然后拿9和1湊成10,10加幾等于十幾。
師:你想試試其他的9加幾算式嗎?
三、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再放一塊就是10塊了,你能看圖說說小猴的`算法嗎?
小猴為什么搬1塊到左邊?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據這些,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
學生做,教師巡視。
指名回答,全班齊說。
2、“想想做做”第2題
(1)師:像這樣擺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在書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學生做,集體訂正
。3)圈出10根后,右邊剩下幾,得數就等于十幾。
3、“想想做做”第3題
9+1+1= 9+1+4= 9+1+8=
9+2= 9+5= 9+9=
獨立完成后,比較每組上下兩題,想想發現了什么。通過計算,比較,讓學生認識“湊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連加來計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下面我們來做“螞蟻搬家的游戲”,出示。
指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你能按順序說出9加幾的算式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并且發現9加一個數,得數都是十幾,并且個位上的數比加上的數少1。
四、挑戰自我
出示題目:
9+15
板書
9加幾
9+4=?49+7=?7
9+1=10∧9+1=10∧
10+3=131310+6=1616
9+4=139+7=16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3、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尋找、發現、討論、比較的基礎上,理解掌握湊十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展示屏、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舊引新,創設情景
師: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學校正在開運動會,大家想參加吧要想參加,就得先闖過“小精靈”的兩關。(10組成的練習)
(1)首先請看,“聰明樹”上的這些題你們會做嗎
。2)接著,我們來到“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個數,看誰能想出好辦法,很快說出這三個數的和是多少
我們順利過關了!大家快到運動場去吧!
。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前教師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情景,再現舊知,為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ǔ鍪拘@運動會的場景圖)
看!運動場上可熱鬧呢,比賽正緊張地進行著,請仔細看一看,同學們都參加了哪些比賽項目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為了給運動員解渴,學校服務隊為他們準備了一些飲料,仔細看一看有多少盒飲料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說給同桌小朋友聽一聽.
生:討論匯報。
師:小結:小朋友可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出示課件)有的同學用點數的方法,(逐盒閃爍),從1盒、2盒一直數到13盒;
有的同學從9盒接著數(先9盒一起閃動,再逐一閃動),10盒、11盒、12盒、13盒。
還有的同學是這樣想的:(課件顯示從外面放進箱內1盒的動作)。先把箱子外的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里面湊成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
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師:看來小朋友不但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而且還能從別的小朋友那里學到不一樣的方法,很會學習。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計算9加幾。
2、探究算法
師: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怎樣列式
板書:(9+4)
9加4該怎樣算呢
請小朋友用小棒擺一擺。
教師邊提問邊指導學生操作:(請1位小朋友在展示屏下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箱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箱子外的4盒飲料,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10盒呢(1盒)這個1盒是從哪里來的(外邊的4盒)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10盒與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3、提出并解決問題,逐步熟練“湊十法”。
出示書93頁紅花圖,3題
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
9+3 9+7 9+6……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9加幾”)
。3)教學例2
怎樣計算9+3得幾呢請小朋友利用手中的小棒來擺一擺,算一算,然后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你解決了一個什么問題。(請2位同學有條理口述計算過程)
。4)教學例2的“9+7”進一步鞏固“湊十法”。
師:孩子們,你們能用剛才的方法計算9+7得多少嗎
請你們用手中的紅花和黃花擺一擺,擺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朵花
學生獨立操作,請一名學生上臺在投影儀上操作,并敘述計算過程。
(本環節通過學生獨立操作學具,演示,口述“湊十法”的過程,使具體形象的知識內化為兒童頭腦中的智力活動,學習重點不斷得到強化,難點逐步得到突破,教學目標隨著教學的進程準確到位)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的第一題)
學生獨立看圖說意,并動手圈一圈,直接看圖寫出得數。
2、看圖列式(做一做的第二題)
學生獨立看圖填寫,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3、小貓釣魚
。ㄕn件出示)(如9+5 9+2 9+7……)
每條魚身上寫一道算式,幾個魚缸上分別寫出得數。老師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練習。
4、比賽“摘葡萄”
根據班上人數確定葡萄數量(葡萄上分別寫上算式9+1? 9+9? 8+6? 7+6……)
然后分組比賽,哪一組先把葡萄放在正確的盤子里為勝(盤子寫上得數)
。ň毩暤念}目緊扣目標,形式多樣,活潑有趣,并注意了全班參與,擴散了學生思維。最后一個練習“摘葡萄”中老師有意讓學生嘗試用湊十法計算8+6、7+6,鼓勵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對湊十法進行認識,為后續學習作好鋪墊。)
反思
“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新課程標準》對于低年級的計算教學要求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提倡算法的多樣化。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9加幾這一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進位加的第一課時,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為了上好本節課,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我將本課教學過程分為:復舊引新——探索新知——鞏固提高三個環節。
一、復舊引新
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我利用課件創設情境,通過“小精靈”出的2組題,復習了數的分解,“1和幾組成幾”與“10加幾等于十幾”的習題,為接下來學習“9加幾”作好鋪墊,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因為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所以,我又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計算“還有多少盒飲料”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體現了算法多樣化,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個層次是探究算法。首先,是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操作,用擺小棒的方法突出湊十法的教學。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代表箱子外的4盒飲料,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10盒呢(1盒)這個1盒是從哪里來的(外面的4盒)。我們就從右邊4根小棒中拿1根到左邊9根中湊成10……通過操作、觀察、口述操作過程。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方法的探尋過程中去,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證了在進位加法中的有效遷移。
第三個層次是鼓勵孩子們看圖提出問題,并能解決問題,逐步熟練“湊十法”。通過學生獨立操作學具技術9+3= 9+7=讓學生把操作、思維、語言融為一體,達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三、鞏固提高
為了讓枯燥的技術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我設計了“釣金魚”、“摘葡萄”游戲,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既強化了新知,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意識,內化了所學知識。最后“摘葡萄”游戲中出現的“8+6、7+6”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為后繼學習作好方法上的鋪墊。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進行簡單的9加幾計算
過程與方法:結合問題情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9加幾的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學重點:
用不同的算法計算9加幾。
教學難點:
與他人交流算法。
教具學具:
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導入:同學們,公園里正在舉行“數學游藝”活動,邀請同學們去參加,大家想不想去?(出示公園圖片)別急!公園管理員剛才告訴老師,只有完成智慧屋里的題才可以參加游藝活動。ǔ鍪局腔畚輬D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完成了智慧屋里的題,大家可以參加游藝活動啦,高興嗎?
二、探究新知
1、首先迎接我們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看他們是誰?(課件出示書中情景圖)仔細觀察,你發信了那些數學信息?(學生交流發現的數學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ㄉ涣魈釂,針對學生提問教師板書。)
師:“一共有幾只鵝?”怎樣用算是表示呢?
(生可能說:9+3=并追問9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師:9+3到底得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卡片擺一擺、數一數或算一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生自主探究9+3的計算方法)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學生能說:
生:我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生:我是把9記在心里再接著數3個就是12個。
生:我是從3只里拿出1只和9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2只就是12只。
(教師適時鼓勵表揚)
師:大家開動腦筋用數數、接著數、湊十的方法,計算出了9+3=12,真了不起。這幾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方法,下面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同桌聽。(學生同桌活動)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動腦動手算出草地上共有多少只鵝。快那邊的葵花姐姐和葉子妹妹請你們幫忙兩道題,你們愿意嗎?瞧他們來啦。ㄕn件出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一下,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找好朋友幫忙,算完后把你的算法說給你的同桌聽。
。▽W生自主探究)
師:你是怎樣算的?這道題中9表示什么,2呢?還可以用那個算是表示?
(生說算法師板書算式)
三、課間活動
師:同學們都是助人為了的好孩子 ,葵花姐姐和葉子妹妹一定會對你們的幫助表示感謝。你們高興嗎?接下來我們輕松一下一七說歌《數字謠》吧!
。◣熒黄鹫f《數字謠》)
我們要向童謠里說得那樣去做,一定會成為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人。
四、鞏固提高
師:同學們,聽說我們班同學這么聰明,不遠處的花叢中小蝴蝶已排好隊要靠靠大家呢,你們看。ǔ鍪拘『麍D)你們能接受挑戰嗎?(能!)誰先來?
師:為什么要3+9,9表示什么?你是怎樣算的?還可以用那個算是表示?(生說算法師板書算式)
師:小蜜蜂也不服氣了,看它們也排著隊伍趕來了,誰來接受挑戰?
。ǚ椒ㄍ麍D)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狹小蝴蝶和小蜜蜂不敢不服起了!你們看它們還表揚大家呢!
師:通過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探究到這么多算式,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算式的相同點,引出課題,教師并板書)
對!今天通過數學游藝活動學習了9加幾的算式,下面我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到了,誰來當小考官,也出幾道9加幾的算式。
。▽W生出算式并自己解決)
師:游樂園里不僅快樂多多,而且智慧多多,瞧,小河邊上多熱鬧呀,告訴大家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你會提出數學問題嗎?
。▽W生交流發言)
師:接下來,我們在小河邊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ń處煶鍪究谒憧ㄆ遗笥,學生出示相應數字卡片)
五、 暢談收獲:
數學游藝活動到這里已經結束了,同學們在這次活動中都開動了腦筋,并獲得了許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高興,誰愿意把你這捷克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自由發言)課下把你的收獲說給你的好朋友聽,說給你的同桌聽、說給爸爸媽媽聽。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日子里乘智慧之舟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4
教學目的:
使學生從實際情境里理解計算20以內進位加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小黑板、數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出示掛圖)
二、教授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實際情況,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2、教學時,可用圖片代替桃來進行操作,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想想怎樣算出一共是多少,說出是怎樣算的。
對“湊十法”可以適當引導、啟發:怎樣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是十幾?讓學生先想到湊滿十。
對本題的教學,既要體現算法多樣化,又要適當突出和提倡使用“湊十法”。
三、實際操作
1、試一試的教學。
2、想想做做的教學。(1~5題)
四、知識總結。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探索9加幾的計算方法,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初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識與判斷、選擇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樣化。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師準備掛圖、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話:今天有位客人和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知識,小朋友們歡迎嗎?
。ǔ鍪拘『飯D)
它給大家帶來了 “智慧樹”。
(出示三棵“智慧樹”,每棵樹上有三個數,看誰能想出好辦法很快說出三個數相加的得數是多少?)
請學生說一說怎樣算才會又快又對呢?
師小結:對,這些題都是把9和1先加起來得10,10再加幾就得十幾。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兩個數了,你們想知道9+5得多少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樣9加幾的題。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題,探索算法
(1)談話:你們真是聰明,答得又對又快。小猴要去買些桃子來獎勵你,你們看(出示例題圖:盒子里9個,盒子外4個。)
提問:你能說說這些桃子是怎么擺放的嗎?(帶著數,板書:9 4)
提問:看著這幅圖,你能提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你會列式嗎?
列出算式9+4
提問:怎樣算出結果呢?(同桌討論)
。2)學生自主探索,再指名匯報。
你怎么會想到這種方法的?請用同樣方法的小朋友再來說說。
。3)教師分析、總結學生的算法:因為盒子里已經有9個桃,所以先把4個分成1個和3個,9個和1個合成10個,再把10個和剩下的3個加起來就得到13個。邊分析在算式*出思維線路圖:
。4)講述:這種方法叫做“湊十法”,就是先把9和1湊成10再計算。因為我們學過10加幾得十幾,很好算,所以把9湊成10之后計算非常方便。
2.嘗試計算,優化算法。
。1)教學“試一試”,出示題中的花朵圖
提問:圖中的花分成哪兩部分?各有幾朵?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9+7)
提問:你能先圈出10朵,再計算嗎?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填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小猴不但愛學習,還愛勞動,他正在搬磚塊,你知道一共有幾塊磚嗎?(左邊有幾塊,右邊有幾塊?)怎樣算?
提問:猜一猜,小猴想怎樣算?小猴為什么只搬一塊呢?(引導學生體會從左邊的9塊中搬4塊,和6塊湊成10太麻煩了,突出看大數分小數的“湊十”的思路最簡便。)
讓學生先在同桌間說一說怎樣計算,再把結果填在書上,最后指名匯報,并板書思路圖。
。3)引導小結。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今天學習的算式,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計算9加幾時,用怎樣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湊十法)
三、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小猴準備用小棒來做籬笆,你能幫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嗎?
。1)讓學生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體訂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計算再找出規律。
提問:比較第一組兩題,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可能會回答:結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對第二種發現的學生加以肯定并表揚)
提問:在第二組兩題中,你又發現了什么?第三組呢?(請學生以在第一組中發現的規律說說第二組和第三組的發現)
提問:每組的兩個算式,你們都有什么發現?(讓學生認識“湊十法”就是用上面的連加來計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獨立填寫得數
(2)指名回答填寫結果,集體分析訂正。
。3)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會有多種發現:如①都是9加幾。②9加上的數和得數都是按順序排列的。③得數都是十幾。④得數個位上的數總比加上的數少1。
這些發現都是對的,應給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你們是怎樣學會9加幾方法的?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6
我說課的課題是《9加幾》。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的內容。它包括課本96-98頁的例1、例2以及課后的“做一做”。
一、說教材
《9加幾》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能夠準確的計算10加幾何相應的減法。這些知識都對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課的內容也為以后學習其他數的進位加法打下了基礎。
二、說學習目標
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我指定了以下學習目標: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在比較、觀察的過程中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題目;同時,學生在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深刻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打打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湊十法”,因此,我確定了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是會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加法。
一年級的孩子認識事物時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中我了一些概念,能夠初步的進行判斷和推理,但思維水品總的來說還很低,思維過程往往只依靠具體的表象,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和模仿性,所以本節課的學習難點是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讓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更高效的完成本節課預設的各項學習目標,我在教法和學法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教法方面:《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參與與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操作,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旋律,結合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討論、小組合作等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從而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世間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法方面: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再加上他們入學的時間并不長,對于充滿約束的課堂容易產生煩感,雖然孩子們身上有這些小缺點,但是他們的表現欲和好奇心是值得我們驚訝的!缎抡n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與模仿,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活動得出極端9加幾的各種方法,然后通過觀察、比較、討論、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會計算9加幾的題目,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為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湊十法”,本節課我準備了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每位學生準備18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稱個,是真個教學活動的呈現。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趣設疑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應該體現“身邊的數學”這一特點。因此,我以學生熟悉的運動會情境為切入點,利用課件展示我校學生在運動會上精彩表現的照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在追問孩子們是否想繼續參觀,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此時的學生一定都是情緒高漲的,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讓學生接受挑戰,如果挑戰成功便可繼續參觀。
挑戰的目的就是復習!皽毓识拢梢詾閹熞印保n件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復習過程主要有以下步驟。首先,利用口算卡片展示9+( )= 10和有關計算10加幾練習,然后以天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復習“一個數可以分成1和幾”,最后,讓學生口算9 + 1 + 1 =( ) 9 + 1 + 5 =( ) 9 + 1 + 3 =( )。這三項挑戰內容的設置層層遞進,為本節課學習9加幾的進位加法做好了準備。順利闖關的孩子們一定很興奮,適時用語言對學生的情緒加以控制,讓孩子們用數學的視角去參觀運動會的場景。
第二個環節: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這一環節是獲取新知的過程,教學時我將例1和例2結合起來,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這個環節我將分為三個步驟來教學。
第一步是討論交流,得出方法。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這一步驟中,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組織學生討論“還有多少盒飲料”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議一議每種方法。
學習是一種個體的認知過程,由于每個孩子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不相同,所以在面臨一個新的計算問題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在這里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并根據學生的回報結果適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學生匯報的情況可能會有三種:(1)數數法,即依次一個一個的數1、2、3、4……12、13;(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3)先將外面的4盒分成1和3,將一盒放進箱子里和原來的9盒湊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10 + 3 = 13。通過直觀的分析比較,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我安排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教學的開始,我讓學生用數學的視角來觀察例1的主題圖,讓他們說一說圖上包含的數學信息,并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自然地將9加幾的問題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子的和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
踢毽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
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而歸納算法,鞏固記憶,這也是本環節的最后一個步驟。根據一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深刻理解“湊十法”的過程是有難度的,必須將這個抽象的過程形象化、轉變成自身的時間,才能達到希望的效果。此時,我將這兩個問題的解決與例2的動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活動后進行匯報,請學生到講臺上講述操作的過程。最后引導學生小結:在計算9 + 3時,可將3分成1和2,1和9湊成十,10 + 2 = 12;同樣的,計算9 + 7時,可將7分成1和6,1和9湊成十,10 + 6 = 16。(板書)這時黑板上已經有了三個算式,引導學生說出這三個算式都是關于9加幾的加法,從而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有學生產生“分小數”的想法,對這種敢想敢說的行為要加以鼓勵,可以讓學生采用像板書上呈現的方法來驗證“分小數”的想法是否可行。
第三個環節:鞏固新知,靈活運用。
通過本環節的鞏固練習,教師可以真實的掌握學生對于新授知識的理解情況,從而進行下一步的教學部屬。一年級的學生好勝心強,表現欲高,但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根據這一特點,我安排了3個練習。首先,用課件展示菠蘿、蘋果的實物圖,色彩鮮艷的水果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通過此題培養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二個練習時根據圖意寫算式,先讓學生互相說題意,然后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處理第三個練習時,我將簡單的算式有規律的排列,再把他們放在“梯子”的剪貼畫背景中,讓學生運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再讓學生尋找規律,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加數都是9,每個算式中和的個位上的數都比這個算式中的第二個加數少1,適時追問這個1到哪里去了?學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湊成了十,從而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全科總結,完善提高。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充當著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對于本節課的小姐,我也嘗試著讓學生來參與。學生通過說本節課的收獲,將本節課的內容做一總結,方便日后復習,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六、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已經都呈現在黑板上,在設計板書時我力求做到重點突出、簡潔易懂。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9加幾》 篇17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里自主探究“9加幾”的計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湊十法”的計算思路,能正確進行口算。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創新意識;實現算法多樣化,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確立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9加幾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并初步掌握“湊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師:小朋友們,之前我們學習了10加幾,老師這里有幾道題目考考大家,你們準備好了嗎? (課件出示題目)
一題一題出示。
請學生逐一計算。
師:你們真棒,算得又快又對。同學們,我們知道10加幾就是?
生:10加幾就是十幾。
2、 師:那不是10加幾你會算嗎?有信心的小朋友坐端正認真看。
。ㄕn件出示題目)
9+1+2=( )
9+1+5=( )
9+1+3=( )
9+1+7=( )
(指名學生回答)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師:看來,不是10加幾,我們也可以把它變成10加幾。
那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W習例題,探索算法
1、整理條件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出示例題圖),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生:有9個紅蘋果,有4個青蘋果。(板書條件)
師:你看的可真仔細。
2、提出問題
師:誰能來提一個數學小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板書問題)
師:你可真會思考。我們一起來把條件和問題響亮地讀一讀,預備起!
學生集體讀。
師:同學們真有精神。
3、列出算式
師:你會列一個算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請一位學生列式。(板書:9+4=)
追問:為什么用加法來計算?
4、計算得數
師:9+4等于多少呢?和你的同桌談論一下,有困難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棒擺一擺,我看看哪一隊同桌最有智慧,開始。
學生展開討論。
師:好,時間到。請小朋友們坐端正。誰已經想到辦法了?
學生可能回答:
、1、2、3、4……12、13,一共有13個。
②盒子里有9個,然后接著數10、11、12、13,一共13個。
、郯岩粋青蘋果放到盒子里面。
剛剛我看到有一個小朋友用小棒擺了一擺。
貼小棒,圈出10根。
剛剛有一個小朋友說,把1個青蘋果放到盒子里。現在盒子里有幾個?盒子外有幾個?你知道一共有幾個蘋果了嗎?
5、書寫計算過程:
師:我們一起在算式上看一看:
師:先把4分成了?先算?再算?
生: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師:你們聽明白了嗎?聽明白的同學坐好。
師:誰能像他這樣再說一說?
請一位同學起來說一說。
全班說。
追問:為什么把4分成1和3.
。ǘ﹪L試計算,優化算法
(1)(出示花朵圖)
師:聽說你們學會了湊十法,小猴可高興啦,為大家準備了許多美麗的鮮花。
左邊有幾朵花?(9朵)右邊有幾朵花?(7朵)老師想讓你們求一共有多少朵花?應該怎樣列算式?(指名說,根據回答板書:9+7=)
。2)師:9+7等于多少呢?你會用圈一圈的方法,先圈出10朵,再計算嗎?在學習單上圈一圈,再填一填。(教師巡視,及時加以指導)
(3)投影學習單,請一位學生說一說怎么算的。
生:先把7分成了1和6,9+1=10,10+6=16。
師:你真勇敢,我們為他鼓鼓掌。和他算的一樣的小朋友舉手。
師:你們也能像他這樣說一說嗎?先把7分成了預備起!
師:為什么把7分成1和6?
生:因為 9和1合起來是10。
小結:
師:其實呀,這個方法還有一個名字呢!它的名字叫---湊十法。
。ò鍟鴾愂ǎ┦裁匆馑寄兀
生:把9湊成10,就是把9變成10。
師:同學們,你學會湊十法了嗎?
你們能用湊十法來計算下面的題目?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談話:小猴像大家一樣不但愛學習,還愛勞動,看,小猴在干什么?(課件演示:搬磚)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來說一說圖意。
。3)指名學生說:小猴子搬磚,原來左邊有9塊磚,右邊有6塊磚,一共有幾塊磚?學生列式。
(4)師:聰明的小猴還說了一句話:“再放一塊,就是10塊!蹦阒佬『锸窃趺聪氲膯幔
生:因為小猴搬了一塊到左邊,9和1湊成10。
師:嗯,看來同學們和小猴一樣聰明,那么9+6等于幾,你會算了嗎?請小朋友們在導學單上填一填。
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怎么算的: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師:你們同意嗎?我們一起為他送上掌聲。誰也能像他這樣,響亮地來說一說怎么算的?
全班說。
。5)師:再看,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些牙刷,同桌互相說一說三句話?
師:你會用湊十法來算一算嗎?
學生自主嘗試。
請學生交流。全班說。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師:這幾道題目呀,都是把過程寫出來,讓同學們計算的。如果不寫過程,你還會算嗎?
(2)師:我們先一起讀一下題目要求,先圈出10根,在計算。
先要干嘛?(圈出10根)
然后再計算。
。3)完成填空,請學生交流答案。
。4)師:同學們真棒,不寫過程,都能計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來看第三題,這里有兩組題目,先看左邊,邊算邊想,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指名交流答案。
指名學生說:
、俚脭狄粯
、谏厦婺穷}是下面那題的計算過程,做9加幾時想上面的連加算式。
請你想著這個規律完成右邊的題目。
計算9+7,試著寫一寫連加算式。
小結:在計算9加幾時,我們可以想這樣的連加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小螞蟻在推木塊,用9分別加下面的數,請你說算式,算得數。
指名回答。
4、9加幾和得數的聯系
(1)得數都是十幾。
。2)得數個位上的數總比第二個加數少1。(數字變色)
少的那個1去哪兒了?(生:給9湊成10了)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9加幾)
在計算9加幾時,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算?(湊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