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課堂實錄
生:(疑惑地望著老師)。
師:讀出問題,發現問題并不是說明你沒讀懂課文,恰恰說明你讀進去了。越是動腦筋,越是發現的問題多。請同學們把“讀出自己,讀出問題”八個字寫在書上。
多媒體屏幕顯示:
“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1、或讀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時代……
2、或讀出問題: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觀點……
3、讀出自己:是共鳴、欣賞審美(把自己讀進去)
4、讀出問題:是質疑、研究、批判(與作者對話)
5、由于生活經驗不一樣,面對同一篇文章,每個讀者的收獲不可能完全一樣。
師:剛才那位女同學說,讀文章要讓自己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那就是讀出了自己。讀出自己就是想到與自己相似的思想,相似的情感。有人在看《紅樓夢》的時候,看得流淚,是《紅樓夢》里面有他的表姐,有他的表妹嗎?
生:(搖頭,笑)沒有。
師:那是因為和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前幾天,李老師給同學們讀一篇文章《一碗參湯蕎麥面》,講的是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孩子,相依為命,艱難度日的故事,讀著讀者,我就流淚了。后來,我跟同學們說:“李老師失態了,但請同學們理解李老師。因為老師在9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我的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一起生活的,這叫什么?這就是讀出了自己。
師:什么叫“讀出問題”?不明白的地方勾畫出來,不同意的觀點做上記號。讀出問題就是質疑,研究。告訴同學們,無論什么樣的大作家寫的文章,你們一定不要迷信課文,不要迷信作者,更不要迷信老師。
師:讀出自己,讀出問題,這就是老師交給大家的一種閱讀態度,這就叫讀懂了文章。
師:下面我把課文給大家讀一遍,有不懂的地方,注意勾畫。李老師不一定讀的準確,請同學們認真聽,跟老師提出意見。
師:(范讀課文)山中訪友,李漢榮……(看看同學)我發現姓李的人都會寫文章。(得意的笑)
生:(哄堂大笑,舞臺上洋溢著輕松、快樂的氣息。邊聽邊勾畫)
師:你們有什么發現?你最喜歡哪一句?最喜歡哪個詞?同桌互相交流。
生:(熱烈的交流,朗讀)
師:誰來談談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1:我喜歡瀑布大哥。“你好,瀑布大哥!……從古唱到今。”“他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好像在諷刺人間為了利益而做的一些可笑的事。
師:嗯,他也產生了聯想。由瀑布想到了人們的一些唯利是圖的做法。只有大自然是最慷慨的。
生2:(飽含感情讀)“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復返的逝川”。
師:讀的多有感情呀,請再讀一遍。
生2:(富有深情的朗讀)“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復返的逝川”。
師:他讀出了自我,他好像就是一座飽經滄桑的老橋。
(全班同學大笑。)
生2:我們從出生到老去,仿佛就是短暫瞬間。
師:而我們此刻度過的這一刻很快就會成為過去,時間的緊迫感就是這樣的。
生3:“忽然下起了雷陣雨……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我喜歡這一句是因為它寫出了雷陣雨的氣勢。仿佛是一千個俠客在吼叫一般。
師:天上有俠客嗎?
生3:沒有,它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一千個詩人”也是比喻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