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真多。
生:我也喜歡第5段,里面稱呼有“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等等,把山泉比作姐姐,把溪流比作妹妹,把白云比作大嫂,把瀑布比作大哥,給人以非常自然,非常親切的感覺。
師:哦,這位同學提醒了我,全文用的最多的修辭手法是什么呀?
生:(齊聲說)擬人。
師:文章在哪個地方開始采用擬人的呀?
生:第一段。
生:第四段。
生:第二段。
(學生眾說紛紜。李老師笑著不斷的搖頭。)
師:有的說第一段,有的說第二段,我覺得不是,比這還早。
生:(恍然大悟,大聲喊道)題目。
師:對了哦,是題目。《山中訪友》中的“友”,就是指的大自然。想想:作者為什么采用擬人的手法?注意,這個問題是有難度的,這可是一個科研難題。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還用許多比喻?
生1:因為那些事物都是抽象的,為了把它們寫得形象些?
師:no。
(生哄堂大笑)
師:(環(huán)顧四周)我就喜歡同學們有一些思想碰撞。
生:用擬人的手法,把抽象的精神表現(xiàn)出來。
生: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大自然以生命,好像和大自然很親密。
師:大自然本身就有生命呀。(生竊竊的笑)
師:其實大家說得都有道理,大家各抒己見,道理就會越說越明。
生:用擬人讓讀者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有親切感;用擬人把自然的活力表現(xiàn)出來,好像有生命的張力。
師:哦,生命的張力。她用了“張力”這樣一個詞。不錯。
生:作者采用擬人,把自然寫的更活潑了,更親切了。
生:我也認為采用擬人是為了展示各種抽象的精神。如寫“老橋”就是為了贊美它無私奉獻的精神。
生:我認為大自然本來就是我們的朋友,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就是把他們寫得更生動,更親切。
師:(大聲的)真好,他把我要說的話都說出來了,我真不該點他發(fā)言。
(全班同學開心的大笑)
師:(小結)大自然本身就是我們的朋友,寫作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真情實感永遠是第一位的,寫作技巧才是第二位。
多媒體展示圖片:
和同學們在油菜花地上課、雪地“一班”造型、在草地學狗叫、在草地接受大自然的召喚。
師:(介紹圖片)李老師也喜歡和大自然為友,我和孩子們在油菜花地里上課,大自然的一花一草包括聽我課的學生,都是我的朋友。
師:還有,我和我的學生們在雪地里打雪仗。(笑,指著圖片)猜猜這是什么呀?
生:“一班”。
師:嗯,對。同學們真聰明。不是同學聰明,而是我們的造型聰明,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體造型藝術。看這個“一”字,很有筆鋒咧。(生大笑)我們寫的是美術字,我們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就象大自然的嬰兒,躺在宇宙的懷抱里。還沒等我們爬起來,他們想把我活埋了,讓我在雪地長眠啊。
(學生哈哈大笑。)
師:汪汪……(學狗叫)這是我在草地里學狗叫。
師:(指著在田野游玩的一幅圖)這是我們在召喚大自然,也在接受大自然的召喚。和大自然相親相愛,這是一種最高境界。
師:可是有很多人卻不以大自然為友。我想大家聽了也肯定很傷心的。在“國慶”長假期間,在烏魯木齊市的景區(qū),當時景區(qū)很臟,結果韓國八十名游客,包括三十名兒童自發(fā)的、自覺的撿起垃圾,讓當時所有的中國人感到臉紅,沒有人阻止他們。撿完后,沒有覺得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而是繼續(xù)游玩。這是一種多么真摯多么可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