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腳印
四、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你能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人與動物的故事?
(海豚奧利納;海龜救人的故事;丹頂鶴的故事;小獅子愛爾沙;昆索潑的猴子學校……)
2. 課外練筆:(二選一)①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xiàn)真情的一個片段;②課文情節(jié)生動,有不少的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小練筆。如: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貍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
[評: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補白,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板書:
* 金色的腳印小狐貍(被捉)奶 樁 回喂 木 放 要咬老狐貍 送食 正太郎 (聰明、善良) 搭救 (善良)[評與思:整篇教學設(shè)計以自學探究為主線,通過自擬提綱,質(zhì)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后的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思維的相互啟發(fā),朗讀的相互感染,會讓學生們的學習呈現(xiàn)百花盛開之勢。所以,老師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4.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各是什么。
【德育滲透點】
1.透過老狐貍救小狐貍的做法,感受到老狐貍和小狐貍之間的不可割舍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懷、愛護,激發(fā)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2.透過“我”的做法,體會到“我”的善良,從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美育滲透點】
感受文中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人應(yīng)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設(shè)計思路】
通過啟發(fā)點撥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感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交流、深入探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qū)W習了《狐貍和烏鴉》的有趣故事。后來又學習了成語故事《狐假虎威》。請問,在你的心目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請三、四名學生說。可以談對狐貍的印象,也可以講狐貍的故事。)
看來狐貍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guān)于狐貍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后,也許你會給狐貍“平反”了。
2.板書課題:11*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a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b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當正太郎失足受傷時,狐貍們是怎么做的?
2.讀后講討論交流上述問題,引導學生完成板書:
小狐貍
喂奶 要回
咬木樁 放歸 樹林
喂食
老狐貍 正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