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
反思這一課,覺得這幾點預計,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1.導入激趣
我是這樣引出課題的:“昨天同學們在課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有關善意謊言的小故事了吧!誰來給大家講述講述呢?”“你是怎樣理解‘欺騙’這個詞語的?”“生活是復雜的,有些事我們不能僅僅只看到表面的現象,還要去弄清事情的本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
(對于略讀課文,我認為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了這一導讀。其實還有其他的導讀方法,但我覺得略讀課文的導讀不宜太繁,畢竟時間要留給學生。)
2.找準切口
“自讀導語”中列舉了四個環節,但最主要的一環是這個問題——“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這樣會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劃出相關句子、詞語,并琢磨原因。(略讀課文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但并不是說,有時間給孩子就行了,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我覺得我這個問題的設計就選準了學生自己學習的切入點。)
3.情動辭發
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從課堂上組織的討論中可見一斑。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個精當的練筆來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續寫一個片段練筆: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我”突然之間明白了什么?你能繼續往下寫嗎?
(我覺得進行小練筆的時機掌握很重要。“情動”而“辭發”,這時要給學生寫的機會,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和讓文章的情感交融,并涌出紙外。)
經過練筆交流,文章所設的懸念學生徹底明了了,原本無馬,假稱有馬,為的是讓“我”安心看書,如果泄露機關,豈不壞了好事?所以他先以“命令”口吻叫妹妹收馬草,次以行動阻擋“我”,繼以語言威嚇“我”……真是用心良苦呀!
學生最終的情感歸宿就是:要對陌生人付出自己的關愛,更令人覺得了不起;付出關愛,并要不傷人自尊,就需要用心良苦地經營。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 “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從課堂上組織的討論中可見一斑。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個精當的練筆來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續寫一個片段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