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少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2、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加深對這首詩的體會。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本詩。
教學難點
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課前學生預習,查工具書理解字詞,查找資料掃清障礙。
2、引導學生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
3、組織學生交流朗誦后的體會。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交流對詩句表達特點的感受,交流內心情感的體驗。鼓勵學生談自己真實的想法。
4、學生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再讀全詩,自然達到“其義自見”的目的。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環節
交流:解決學生在預習中的問題。
自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覺得難讀好的句子。
2、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的情境,標出自己最喜歡讀的段落。
3、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適當指導與點撥。
互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同桌之間讀一讀課文,指出對方讀得特別好的地方,一起讀一讀這些詩句。
2、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以“甲、乙、丙、丁”四個角色,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適時糾正、指導。
品讀: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
第1自然段:希望
(1)詩中描述了哪些情境?
高原──雪蓮、寶島──乳燕、草原──雄鷹、黃土坡──山丹丹
(2)你想到了什么?
“雪蓮”喻指純潔;“乳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
四位同學合作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詩句。
第2、3、4自然段:養育
放聲朗讀。
(1)祖國錦繡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除了書上的,你還有哪些?學生試著說一說。
(2)談對千年文化、中華精神的理解。
《水滸傳》《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由五月端陽與愛國詩人屈原;中秋月色與中華傳統等。
四位合作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二、三、四段詩句。
第5自然段:歷程
出示:
黃河的纖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
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
多次指名朗讀這兩句詩,引導學生聯想,描述仿佛看見的場景。
出示并提問: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讓東方的雄獅從噩夢中奮起。
教師:你讀出了什么?
中國共產黨成立。
“春天的故事”響徹大江南北,
中華啊!展開了嶄新的畫卷。
教師:你讀出了什么?改革開放。
四位學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第五段詩句。
第6、7、8自然段:誓言
交流不明白的詩句。指導朗讀。
四位學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第6、7、8自然段詩句。
美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1、自由朗讀全文,用一兩句話,說說讀了這一首詩的體會。
2、四位學生表演朗讀,播放課件,排練詩朗誦:《中華少年》
延伸:收集、朗誦愛國詩歌,課外小組以“祖國在我心中” 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
8* 中華少年
贊美
自豪 愛國
決心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有兩個亮點:在教師有效地指導下,學生有效地讀書;多媒體課件有效地運用。
1、學生有效地讀書
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等多種形式地讀,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