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第2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摧毀”“少頃”的含義。
2、借助課文規(guī)范語言進行說、寫訓練,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3、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fā)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及難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fā)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魁北克的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一個謎,讀學生回答:謎西坡長滿……東坡只有雪松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個謎,誰也不知道謎底在哪兒。1983年的一個大雪紛飛的一天,兩個旅行者來到了這里。如今,謎面終于解開了。
2、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3、出示:“東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來。”
(1)齊讀這句話。討論交流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 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4、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什么?(“這個本領(lǐng)”指什么本領(lǐng)?)
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來回答。
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然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決定的。
a、自由讀,說說你在讀的時候都注意了哪些詞語?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彈性、彎曲、反彈、依舊)
b、那位同學愿意借助實物把這部分內(nèi)容講解給大家聽一聽?
c、小結(jié):剛才的演示物如果換成硬木頭行不行?
5、出示“就這樣,反復地積,……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積、壓、落、彈)
看多媒體課件,體會四個“反復”。
(雪鋪天蓋地,漫天飛舞,狂風怒吼著,撲向雪松,山谷中不時傳來樹枝被風雪折斷的咔嚓聲。雪越下越大,樹上的雪越積越多,沉甸甸的,枝丫嘎嘎作響,似乎馬上就要被折斷。雪松一點點向下彎曲,積雪紛紛滑落,雪松抖抖枝丫,迅速反彈起來,還是那么蒼翠挺拔……)
5、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再來讀讀。(相機指導)
你們覺得他哪些詞讀得特別好,哪些詞還應注意
a一定程度?(不是懦弱)
b 向下彎曲?(不是屈服)
c立即反彈(充滿著力量)
d 蒼翠挺拔(自豪)
e ……(循環(huán))
6、哪些詞是直接寫雪松的,讀一讀 ,讀出它的不折不撓, 這是正面描寫。
哪些詞也突出了雪松的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寫雪的,讀一讀 ,這是側(cè)面烘托 。讀好了這些詞 , 也就讀好了這段話 。
7、風還在呼嘯,雪還在飛舞,(再指名讀)
8、風刮得更猛了,雪下得更大了,肆虐的風雪摧殘了柘、柏、女貞,雪松呢?(齊讀)
9、讀到這兒,你覺得雪松的彎曲是一種怎樣的彎曲?(在原來的板書前加“()”)
(不屈不撓、充滿智慧、以退為進、充滿抗爭的)
10、小結(jié)延伸:
面對狂風的肆虐,暴雪的重壓,雪松彎曲著,反彈著,充滿智慧,不屈不撓地抗爭著,挺立著,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讀懂了這段文字,你覺得挺立在我們眼前的僅僅是雪松嗎?透過蒼松,你看到的還有什么?
11、交流:
(預設:a一種精神;
b一種人生態(tài)度
c一個生活哲理
d一種人,忍辱負重、不屈不撓的人)
12、小結(jié):是啊,謙讓是一種彎曲,忍辱負重是一種彎曲,退一步是一種彎曲,這種彎曲,它們“不是…… 而是…… (出示句子)這就是雪松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