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說課
一、教材分析《少年閏土》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它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第六組的訓練重點是: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學習本課,要求學生能根據所提示的問題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同時對“其間、無端、如許、素、希奇”等難以理解的詞,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學會13個生字,認讀8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快速讀文,初步了解人物特點,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通過查字典、討論或是在朗讀中加以理解。通過文中對閏土外貌的描寫,掌握寫法,學以致用。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閏土是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
教學重點: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教學理念:從教學插圖入手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少年閏土與“我”難舍難分之情,再循著學生的思維軌跡,讓他們設想30年后再見面的情形,然后滿足學生心理需求——閱讀有關“我”與中年閏土再次見面的片斷。
本課需2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解決生字、生詞;第二課時通過仔細讀文,了解閏土這一人物特點,體會作者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三、教學流程設計與原理
(一)明確目標,探究交流
第一課時學生已經從閏土的外貌描寫體會出他是一個健康可愛的農村少年,這節課要從他的動作、語言來了解他的性格特點。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目標之后,帶著問題自由讀文。通過對課文幾件事的研究,由表及里地體會到閏土的性格特點是: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朗讀中的語言感受能力,又是一種學法的引導。
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課文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為什么把看瓜刺猹的閏土寫在篇首。這個問題會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將作者的寫作方法及思想感情移植到腦海里,使機智勇敢的閏土形象深入人心。
(二)研讀重點,隨機點撥
課文有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如:“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還有:“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五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這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教學中,讓學生把這些難句劃出后,依次按“質疑——點撥——理解——再讀”的方法實現對難點的突破,遵循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學生朗讀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含義深刻的詞語到語句的理解,實現由點到面的提升。
(三)結合插圖,引導想象
孩子們的思維空間是廣闊的,想象是豐富的。在教學中,多為孩子們創造想象的條件,那么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點”或“杠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我”與閏土離別圖,想象他們的對話。這是“情”與“知”的交融,只有學生理解了課文,才會想象出“我”與閏土的對話,體會他們之間的友誼和作者對他的懷念之情。這個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創造了一個主動思考,盡情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