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3)少年很勇敢:你看,幽靜的夜晚有了生機,有靜又有動,你能讀好它嗎?(指讀)
(4)能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看到這整幅美麗的畫面嗎?指導朗讀
(5)讀著讀著,你看見這幅圖了嗎?這段話先寫——天空,接著寫——沙地,再寫——少年刺猹,它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從靜到動,從景到人)
(6)背誦(出示圖畫)
3.仿寫
(1)一個介紹、一件事情就是一幅圖畫。同學們,其實不僅僅是“瓜地刺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雪地捕鳥”、“海邊拾貝”、“沙地觀魚”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學著“瓜地刺猹”的樣子,選擇其中一件事情,把它轉化成一幅圖嗎?把事情的場景和動作描寫清楚。
(2)學生仿寫
(3)交流
五、總結
聽著閏土的介紹,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白茫茫的雪地,看到了那海邊五彩的貝殼,看到了那在灘涂上歡蹦亂跳地跳魚兒,這一幅幅的畫面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烙下了印記,揮之不去。
上課不是為了上課 ——《少年閏土》教后反思
莼湖鎮中心小學 方 靜
一、同課異構,解讀增值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方寸間的藝術,可以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里,展現出無窮的智慧與創意,聽見生命拔節成長的聲音。
三月份,郭老師布置了任務,師徒同課異構《少年閏土》,以展示不同的文本解讀,不同的課堂教學形態呈現的不同教學效果。對我來說,這是一項全新的挑戰。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知道自己是否是那其中之一,能否從文本中解讀出新的創意。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這篇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撿貝殼、看瓜刺猹和沙地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在寫作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通過肖像、裝束的描寫突出人物的外貌特點,通過對人物語言、行動的描寫刻畫了人物的個性特征;通過典型事例寫人物的特點,如“雪地捕鳥、海邊拾貝殼,看瓜刺猹,潮汛看魚”這幾件事,反映出閏土是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的孩子;通過不同的方法介紹四件新鮮事,雪地捕鳥抓住動作描寫,瓜地刺猹是以對話形式介紹,而且詳略不同,突出重點。于是教學目標便由此產生:
1.學習用小標題概括幾件事情的方法;
2.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同時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能在聆聽各自的教學后,互有啟迪,共同促進。果不其然,四位老師上課,雖說能力有高低,見解有深淺,但通過這次活動,產生了“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讓我們在比較中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二、思維碰撞,完善教案
課后,大家一起對這節課的最終設計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連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粗蠹叶汲两诨鸹ǖ呐鲎策^程中,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為了使這次活動的目的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就要確定活動主題是什么。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了“語言轉換”上。因為新課程標準一再強調,語文課堂應注重實踐性,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