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如:所以說,我在深宅大院里,雖然是飽讀詩書,吸取文化知識,可生活畢竟是單調的,狹窄的,沒有閏土的豐富和精彩……
4,帶著你的"羨慕",帶著你的"向往"之情感情朗讀第16自然段.
六,配樂朗誦第1自然段,牢記閏土的形象.
課后總評
棠德南小學馮小冰
一個充滿情趣,富有活力的,有效課堂往往與巧妙的教學策略與老師的恰如其分的主導作用分不開.這節課之所以成功,正源于教師采用了"關注學生學情,重視讀中感悟以及注重生生,師生平等互動,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一個樂學,善學的教學氛圍"這樣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讀,品,悟,讀水到渠成.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開放而到位的研讀過程
這節課,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緊扣文中重點部分,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理順文章思路后,賴老師馬上帶著學生直奔中心,以"看瓜刺猹"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研讀中,教師又帶領學生融第一課時的"讀準,讀順"與第二課時的深入研讀于一體,讓學生一不一個腳印地與文本對話.在交流中,教師注重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通過讀思結合學習課文,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看得出,整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三,由淺入深的疏導過程
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學生難免碰壁.本節課,教師的點撥可謂點到了節骨眼上.使學生疑難豁然開竅,教學也實現由局部向整體推進的效果.尤其是"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含義深刻的話的理解.我們看得到,學生說得不是很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這時,教師作了以下的疏導性提問:(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 (4)當閏土看瓜刺猹的時候,"我"在干什么當……學生聯系語境,在解題中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系起來,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隱藏著的深刻內涵.這就是這節課的教師導得到位的出采處.
三,體現了以生為本的靈動的過程
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這節課,從學生的板書到學生的評價以及教師循學生的學路調整自己的教學過程等,不難看到了賴老師的生生,師生平等互動的教學意識,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學生主動探究,看不出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嚴師,只有相互影響,促進的合作關系,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探討的地方: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作為魯迅的作品,受當時文學狀態的局限,有些語言文字不好理解,因此,如果在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中再加強一下語言文字的感悟與訓練,如:讓學生品悟:"我素不知道無端地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以及一些標點符號的運用等,可能就更能體現崔巒老師曾強調過的'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了. (棠德南小學 馮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