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學設計方案
六、仿寫詩歌,成就理想 10分鐘 引導:你在日常生活中曾有過對人生的思考嗎?請聯系生活感受,仿照本詩的對比寫法,寫一寫你對人生的看法或是對讀了本詩后的感想。 學生動筆寫作 讀寫結合,體驗人生的價值 九、板書設計
20*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死了,活著;活著,死了;
死的是軀體,不死的是精神
十、教學反思
讀與寫結合,讓詩“活”起來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第20課《有的人》教學反思
反思一下小學現代詩歌教學的狀況,應該說,現代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盲區。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編排對現代詩歌的淡化是一個重要因素。翻閱小學語文課本,就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3—6年級的現代詩歌幾乎都是二類課文,是主張讓學生自己讀一讀,積累積累就可以的。這種淡化導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細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會讀和理解意思為目的實施教學的。我以為,這樣的教學不是真正的詩歌教學。反思自己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本課的教學,是重在讓學生去讀詩,從讀中去悟,去想,去拓展,然后再讀寫結合,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首先,指導學生有層次地誦讀。課堂對于學生的讀是這樣安排的:由聽到讀,由模仿到自主,由順讀再到重新組合詩序讀。每次讀的要求也不一樣:首先安排教學中從讀正確到讀出節奏,再到有表情朗讀,每一遍都目的明確,最后到讓學生通過一遍遍的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以及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其次,引領學生欣賞品味。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現詩歌本身的寫作特點,比如,全詩按總分的結構來寫,及對比、對照、反復的寫作方法在全詩中也極為突出,也正是這些獨特寫作方法的運用,使詩歌所表現的愛恨情仇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給讀者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讀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領略詩歌的魅力。
接著,帶領學生走進去再想開來。課堂上,通過兩次揭示副標題,讓學生在詩中尋找魯迅的影子,進而去發現生活中具有魯迅精神的人。再拓展回顧到歷史上流傳千古的人或是遺臭萬年的人,更一步加深對這兩種人物的認識,提升孩子們的人生價值觀。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紀念魯迅先生上,而是建構起一個立體的、飽滿的、更具張力的認知。
最后,仿寫詩歌,在創作的過程中讓全詩所頌揚和批判的行為跨越時空和今天的生活對接,輕輕地在學生心中畫出一道是非對錯的分界線。
總之,在教學中,我盡量讓這首詩歌變得柔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賞。盡量用老師釋放的詩情去召喚學生的詩情,從而讓詩“活”起來,然后動口、動手,說一說,寫一寫,這樣不但激發學生愛詩歌、學寫詩歌的熱情,而且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下親近詩歌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