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在老人與海鷗之間蕩漾《老人與海鷗》教學思考
■相同的白色翅膀!
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陽光下飛快閃過,我懷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我想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個語言現象。然而我在細讀中卻發現作者這樣強調“相同的白色翅膀”和“老人能否看得清”是有深意的。于是在教學中,當孩子們發現老人給每一只海鷗都起了名字,并且認得每一只海鷗時,我就引導孩子們關注這個句子。“孩子們,在我看來是相同的白色翅膀,而于老人,老人往往怎樣?”“老眼昏花!”“是啊,老人老眼昏花卻能認得每一只海鷗,你從這里讀懂什么?”有個孩子馬上起來說:“我覺得老人對海鷗肯定特別特別熟悉,天天呆在一起,而且注意到每只海鷗的特征。像‘獨腳’確實只有一只腳,而‘老沙’是腳上有環!焙⒆觽兌己苷J同。我接著追問:“這不禁讓我們想到在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時候,遇見一對幾乎一模一樣的雙胞胎,然而誰一定可以一下子就辨別出來?”“他們的父母!”“是啊,只有父母才會對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我覺得老人也像是海鷗們的父親一樣,對海鷗們了如指掌!”“是呀!老人就是海鷗這樣的親人!”
■企盼!
“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說它們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崩先送呖毡P旋的鷗群,眼睛里帶著企盼。
這是文本所描繪的“老人喂海鷗”的最后一幕。這個充滿蕭索、遺憾情味的句子似乎喻示著悲情結局的到來!白x著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老人與海鷗像親人?”不一會兒,大家就把目光都關注到“企盼”!笆前!企盼!那么你覺得老人企盼什么?”孩子們略一思忖便紛紛發言:“企盼也能到滇池去!”“企盼時時刻刻和海鷗在一起!”“企盼永遠不要和海鷗分開!”我繼續深入:“海鷗是一種候鳥,他們只有冬天才來昆明翠湖公園,你覺得老人還企盼什么?”“企盼每一年只有冬天!企盼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一起!企盼彼此永遠在一起,永不分離!”
在第二課時中,我仍以“親情”為開掘點,以“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這個句子為核心,展開“海鷗對老人像親人”的解讀。比如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抓住其中的“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肅立不動”、“守靈”等詞句,放大來體味。無論是“親屬”還是“守靈”等這些字眼都充分說明了海鷗已經展現出自己對老人的深厚情誼,海鷗是充滿靈性的動物!
三、進行兩次練筆,補白親情
在擴散地解讀之后,接著我還是引導學生回到句子“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像親人一樣”上來引導孩子們想象:在這十多年來的每一個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來喂海鷗,這期間肯定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困難。它雖然沒有寫在書里,也沒有掛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們一定可以體會得到。也許有一天一覺醒來,老人就感覺渾身無力,也許是昨天太累了,趕回來就病了,怎么辦?你看到了怎樣的老人?也許這一天喂完海鷗天色已晚,老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樣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