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在老人與海鷗之間蕩漾《老人與海鷗》教學思考
第二課時,在充分體味的基礎上,我仍進行了一次練筆,那就是:如果你是這群翻飛的海鷗中的一只,看著老人的遺像,想起老人十多年來和你們的相處,你想對老人說些什么?這既是對文本的補白,更是讓孩子們移情體驗,感受海鷗對老人的至情的重要手段。通過這樣的情境補白,老人、海鷗的形象在學生腦中更加清晰、豐滿起來。每個孩子的描繪都會成為文本不可或缺的鮮活的課程資源,不斷推動與豐厚文本情境。
四、實現三次拓展,銘刻親情
在課堂的行進過程中,我還設計了三次小心翼翼的拓展:
(1)老人叫吳慶恒,他被昆明人親切地稱為“海鷗老人”。
(2)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為此,老人平時幾乎舍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十多年來,一到冬天,他都是這樣走著來到翠湖的。
(3)四元五角一斤的餅干,老人毫不吝惜地買給海鷗,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煙。他與海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將水中的海鷗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獨腳”,就有“老沙”。
以此來層層推動孩子們感悟的深刻性,提升文本的感染力。實踐證明,這樣的適度拓展是有效的,更是需要的。這些拓展材料真正實現了價值:豐厚文本卻不游離文本,渲染情境卻不喧賓奪主,縱深感受而不顛覆感受。
課的最后,我將兩幅畫面來個整體呈現,進行總結:即使是一只飛翔的海鷗,它也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懷。老人與海鷗創造了一種親情般的境界,展現了一段親情般的生離死別!親愛的同學們,擦亮你的眼睛,豎起你的耳朵,敞開你的心胸,讓你的每一根感覺的神經、每一個細胞都警覺起來,去感受這個世界中的一草一木,去聆聽這個自然中的一鳥一獸,用信賴和親情去與我們身邊的一切接觸,相信大家一定能夠創造出更美的境界!
(作者單位:浙江省上虞市陽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