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設計
是由于兄妹倆的談話深深地感動了貝多芬.
a."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重點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讀出她的渴望來.
b."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哥哥說他們家太窮,可是他們家卻有一架舊鋼琴,你猜這鋼琴是怎么來的
生:可能是父母留下來的.
師:是啊!有這個可能,可是他們家窮得連張音樂會入場券也買不起,哥哥有賣掉這架妹妹心愛的舊鋼琴嗎 為什么
生:因為哥哥知道妹妹喜歡音樂,所以他不想讓妹妹失去音樂.
生:因為哥哥愛自己的妹妹,不讓自己的妹妹失去最心愛的東西.
師:還可能是怎么來的
生:可能是哥哥花了許多心血,積累了好多年才攢了錢買來的.
師:是呀!可見哥哥知道妹妹喜歡音樂,會不同意妹妹去聽音樂會嗎
生:不會.
師:可是現在哥哥卻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你讀出什么來了
生:我體會到了哥哥內心的內疚,無奈,悲傷及對妹妹的憐惜.
c."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句話是重點要分析的,體會妹妹的懂事,善良.
師:"隨便說說"是什么意思
生:沒有考慮,順便說的話.
師:"隨便說說"指的是哪句話
生:指的是"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師:盲姑娘是真的這樣隨便說的嗎
生:不是.因為這首曲子很難彈,她非常渴望能親耳聽到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
師:既然不是隨便說的,那她為什么又說"隨便說說"呢 這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她家太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說明她能體諒哥哥的難處.
生:說明她能理解哥哥貧困的處境.
生:說明她為自己剛才說的那句使哥哥難過的話感到不安.
生:說明她為自己剛才說的那句話感到后悔.
生:說明她很懂事,很會體貼人.
師:對."隨便說說"說明了這個十六七歲的盲姑娘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后悔.這說明盲姑娘是多么懂事,多么體貼人啊.
指導讀好對話.
是由于盲姑娘的懂音樂,是貝多芬的知音.
圍繞"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展開討論.
師:盲姑娘因何而激動
生:因為他感覺到了彈琴的人就是貝多芬.
師:盲姑娘看到過貝多芬嗎 她聽過貝多芬彈鋼琴嗎
生:沒有!
師:沒有!那她又怎么能認定對方就是貝多芬呢
生:她是從貝多芬的琴聲中感覺到的.
師:琴聲中感覺到的,從沒見過貝多芬,也從沒聽貝多芬彈過琴,卻能從琴聲中感覺到彈琴的就是貝多芬,可見盲姑娘是一個——
生:非常懂音樂的人.
生:是一個有音樂天賦的人.
師:她可以稱得上是貝多芬的——
生:知音.
師:貝多芬得到了這一個知音,心里能不感到高興嗎 于是靈感突發,決定再為她即興彈奏一曲.
還因為周圍的環境,感染了貝多芬.
主要理解:"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和"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這兩句話中"幽靜"和"清幽"兩個詞.
4,請生再齊讀第9自然段,讀出曲中之意.
以"曲"為媒,識人心
師:同學們,這便是貝多芬的《月光曲》,可是在這樂曲之中真是只包含著這點情感嗎 讓我們再來看一段文字,或許讀后你會有更深的理解.出示課件請生自讀: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國波恩一個音樂家的家庭,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歲舉行首次公開演奏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二十二歲起定居維也納.當時正是奧地利封建統治最黑暗的時代,他十分憎恨專權暴政,極其蔑視封建貴族的偏狹庸俗.他早年受啟蒙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畢生追求:"自由,平等, 博愛"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他有一句格言:"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