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課堂實錄及評析
生:讀讀下面的句子。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從“飛奔”感受到貝多芬怎樣的心情?
生1:著急。
生2:十分欣喜。
師:一種欣喜,一種激動。
總結:
這被音樂界譽為美麗的傳說,這傳說最打動人的是什么?
出示: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
板書: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動
【專家點評】
1、課堂教學主線清晰,圍繞月光曲進行教學:
從曲子的旋律到曲子的情感,再到誕生的過程,一直延伸到折射出的人物的情感。這樣的思路讓我想到了竇桂梅老師。
2、貝多芬的性格,然后他遇到了一個喜歡他、理解他的姑娘,貝多芬是多門的感動?可見這樣的情感撞擊了貝多芬的心靈,因此它急性創作了這樣的曲子。不知這樣的傳說想象是否真實,把這種普通人的情感傳遞給了學生。我們很多語文課往往把普通人的情感漠視了,一個曾經說過,一個人力普通情感有多遠,就離文化有多遠。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更利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
3、沒有分析,而是引導學生逐層感悟。要引導學生到課文中走一個來回,環節不多,但步步深入。
4、評價語言力度大而不失中肯。
一點商榷:
在精致的同時是否老師占據課堂教學的時間太多了一點?許多地方是點到為止,學生自我解讀的時間和程度還不夠,如果在讓學生走進去一點,我想可能學生的感受會更深刻一點。公開課殘缺一點怎么辦?如果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話,那殘缺一點就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