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教師:一起讀給老師聽聽.(學生一齊讀課文.)
[文言文教學中朗讀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沒有回避這個難點,而是直面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說出困難,其實也就抓住了朗讀的基本要領和方法.再讓學生在美妙的動畫和音樂中欣賞范讀,不但對朗讀指導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最后通過畫五角星的辦法,肯定了學生的進步, 樹立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深入理解:
1, 教師:大家再次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結合課后注釋,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學生:讀文,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2, 交流:說說你已經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學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和意思.并相機強調個別重點詞句的意思.(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
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富有智慧啊
3, 總結方法:你們是怎么理解到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學生:交流方法.(如結合課后注釋,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已有知識,多讀等.)
4, 還有不理解的句子嗎 誰來幫幫他 (讓學生知識資源互補.)
(學生回答時,教師課件出示相關句子的意思.)
5, 教師:出示課件:出示詞語,句子,讓學生搶答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6, 教師:誰能在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用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方式鞏固句子意思)
學生:先同桌互相講,再抽學生在班上講.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根據注釋和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教學中重在進行方法總結和指導,并采用說一說,幫一幫,講一講等多種形式加以了鞏固.]
三,品讀課文.
1, 教師:過渡:剛才這位同學故事講得很生動.而這么生動的故事.我們的古人用簡短精悍的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我們中國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2, 教師: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樣讀課文的呢 (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樣把課文味道讀出來嗎 誰愿意來讀一讀.(抽生讀)
3, 評價:教師:他像嗎 哪些地方像 哪里還不像,味道還不夠 你 認為應該怎樣讀 (請點評的學生讀一讀,老師還可以適當點撥).
4, 教師:誰還愿意讀一讀》(抽學生讀,觀察學生表情,信心足不足.)
教師:老師再幫幫你,給你配上音樂.(學生配樂朗讀)
5, 教師:美嗎 讓我們大家一起像他那樣讀一讀.
學生:全班配樂齊讀.
[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古人讀書的樣子讀,并配上音樂.創設這樣的情境,仿佛把學生帶入了中國幾千年的燦爛的文化中,更加激發了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喜愛和對文言文的興趣.]
四,升華拓展.
1,教師:在這場兩千多年前的辯論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理由呢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教師相機完成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