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說課稿)
點評:譚老師的這堂閱讀課,原本是想移植一節從全國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選出來的優秀課,起到示范教學的作用。但是,教研員從我區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現狀出發,希望能借此機會大力推廣適用于文言文教學的“猜讀法”,因此,譚老師重新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對移植課大膽改革,直到改得“面目全非”,改得適應于蘆淞的課堂和和蘆淞的學生,這恰好充分體現了“以學定教”的理念。本人認為,這節課最明顯的特色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目標定位準。對于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六年級學生,我們不能要求過高,不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咬文嚼字”地逐句理解,那樣會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很難,很可怕。譚老師只要求學生對文章能讀通、大致讀懂、感興趣即可。其二,教學方法得當。方法是為達標服務的,既然要激發興趣,那就選擇能讓學生感興趣的學法,譚老師選擇的是頗具趣味性和挑戰性的“猜讀法”。猜測并非漫無邊際地瞎猜,老師首先教會方法,方法就是典型例句講述時運用的“閱讀注釋”、“聯系上下文”、“反復誦讀”,然后就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并自悟自得。其三,“坡度”設計巧妙。當絕大部分學生對文意理解后,教師設計了有一定難度的環節,即講述“之”字的幾種用法和課外文言文閱讀材料的補充。有了前面嘗試猜讀的鋪墊,難點突破了,同時也給了學生一個深層次思維訓練的機會。其四,朗讀效果較好。文言文貴在多讀,這節課運用了多種讀的方式,聽讀、默讀、齊讀、自由讀、抓重點句讀、有感情誦讀、背誦等,均為學生營造了類似一種古人抑揚頓挫、瑯瑯讀書的情境,學生怎么不會興味盎然呢?當然,教無定法,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廣大語文教師可以認真分析、借鑒譚老師的方法,教出自己的特色來。(區教科中心 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