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
(3)第4自然段:
a.第一次失敗:“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①抓住了失敗后少年的表情、動作,表現了他對觀眾的歉意;
②從“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他對表演依舊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③同桌互相讀一讀,看誰能讀出他的沉著和自信。
b.第二次頂碗:“少年很沉著,不慌不忙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依然是那么輕松優美……到最后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
①從“沉著”、“不慌不忙”“依然那么輕松優美”可以看出少年很自信,他的表演很精彩;
②從兩個“又是”和“艱難”可以充分體會到表演的難度之大。
③指導朗讀,讀出當時的緊張氣氛。
(4)第5自然段:
a.第二次失敗:“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從“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這些描寫少年表情的詞語可以體會到他此時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滿懷沮喪的心情。
b.“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
“鎮靜”說明少年沒有被失敗擊倒,又重新振作起來,重新開始第三次表演。
(5)第7自然段:
第三次頂碗:“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住了。”
①“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作者用了一個感嘆句表達了自己對少年的強烈的贊嘆!
②“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可以感受到,觀眾也認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他們更是被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住了失敗的壓力,敢于拼搏的精神打動了。
(6)再讀一讀文中描寫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的語句,欣賞他精彩的表演,感受少年不怕失敗,勇于拼搏的精神。
3.快速瀏覽課文,作者在描寫頂碗少年的精彩表演的時候,僅僅是抓住了少年的動作和神態來表現表演的精彩和驚心動魄嗎?
4.交流:
(1)作者還穿插了對“觀眾”和“碗”的描寫。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緊張氣氛,突出表演的高難度、精彩和驚心動魄。
(2)對觀眾的描寫,如:
①“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幾個性急的外國觀眾忍不住拍響了巴掌。”(表演的緊張氣氛烘托出表演的高難度)
②“觀眾們有人在大聲喊……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觀眾對他失去了信心,增加了他的表演的壓力)
③“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捂住了眼睛。”(緊張氣氛,表演的驚心動魄)
④“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對少年的贊賞!)
(3)對碗的描寫,主要是烘托出表演的高難度,如:
“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疊碗突然從頭上掉了下來!”;“那一疊碗卻仿佛故意搗亂,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擺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碗,又掉了下來。”
5.這真是一場令人難忘的表演啊,因此,作者才說——齊讀課文第8自然段,
說說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6.小結:正因為頂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現了兩次失誤后的第三次成功的,作者和其他觀眾才不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雜技表演,而且從這位頂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種不怕失敗、勇于拼搏的精神。這種精神遠比看到一場沒有失誤的雜技表演更有意義。每一位觀看過表演的觀眾,都可能“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為,他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對困難和失敗,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