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我們每個同學的大年夜是美麗的,小女孩的大年夜是什么樣的?和我們的“大年夜”一比較,學生能充分感受小女孩生活的悲慘。
文中有三處描寫“大年夜”的句子:
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每個窗戶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與我們?nèi)巳似谂巍⒓挠栉覀儫o限幸福的大年夜相比,賣火柴的小女孩確凍死了,為什么?
三、走進小女孩,深化“可憐”
這部分,我主要采用對比教學,讓學生感知、體味情感。朗讀中的“有感情”絕不是對文字本身“一頓二重”的技術處理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喚起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波動,掌握文章的“神”,“情動于中”自然就能“形于言”了。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抓對比,文章有這樣幾處對比:
對比一:虛幻與現(xiàn)實的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對比二:插火柴前的心理和后來插火柴的心理。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敢和趕緊對比,感受小女孩渴望幸福的強烈欲望。
對比三:文章一實一虛的寫法。
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小女孩向往幸福的渴求。
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作者采用了對比的寫法寫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襯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別是后兩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見奶奶的一剎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趕緊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飛走了,她死了!所以,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我設置了音樂,通過情境朗讀來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慘,激發(fā)學生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們感受得越深,對文章中的難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與這催人淚下的語言文字融為了一體。
四、走進安徒生,了解童話內(nèi)涵。
什么是童話?在同學們的心里,無非就是城堡、公主什么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不僅讓學生感受買火柴的小女孩可憐,我還要讓他們懂得怎樣讀童話,所以在最后我是這樣設計的:列夫.托爾斯泰曾意味深長地問高爾基:“你讀過安徒生嗎?我讀過,十年前,我沒讀懂,十年后,我終于讀懂了,他很孤獨,非常孤獨!蔽覀円黄饋碚務勀阈闹械陌餐缴W詈笏痛蠹覂删湓,希望大家?guī)е@兩句話走進其他的童話。
感悟童話,感悟童話的意味深長!
走進童話,走進人生的五彩繽紛!
五、說板書。
整堂課的設計,我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遵循學生的年級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了教學理念,基本達到了教學效果。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