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生活在繁華城市中的你們一定對質樸的鄉村田園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國古代許多詩人卻對田園風光情有獨鐘,寫下了許多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板書題目)
2、釋題:
⑴齊讀題目,讀準字音“興”(xìnɡ),讀出詩題的節奏。
⑵“興”是什么意思?“四時”又指什么?
雜興:各種興致。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四時:四季!端臅r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3、介紹作者:
⑴這首詩的作者范成大,我們對他比較陌生。因此老師課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作者的資料,誰能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指名學生介紹作者。
過渡:
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課件展示全詩。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個人自由朗讀。
⑷聽范讀。
⑸練習模仿讀。
⑹指名試讀,評議展示讀。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過渡:剛才同學們已經讀通了全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主要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2、自由讀文,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種。
⑶績麻:把麻搓成線。在這里泛指紡線織布。
⑷兒女:男兒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漢語“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現代漢語“妻子”是個專有名詞。』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動詞用,如:供給、供應):參加。(ɡònɡ與祭祀有關,如:供品;與案情有關,如:口供、供認)
⑻耕織:耕田織布。
⑼傍:靠近。
⑽桑陰:桑樹蔭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據插圖,用自己的話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線,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擔負起家庭的責任。村里的孩子們不懂耕田織布,也學著大人的樣兒,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過渡:
同學們,我們不僅讀通了整首詩,而且還讀懂了詩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再一次走進詩歌當中,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
齊讀古詩。
想一想,你覺得詩里那一句寫得最有趣味?
2、相機賞析詩句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⑴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這一句主要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