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案
9.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這首詩以一個老翁的口吻,寫初夏時節鄉村勞動的繁忙。成年的“村莊兒女”們,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績麻,沒有一個閑人,沒有一點閑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孫”們呢,他們也在忙著 “學種瓜”。這樣一方面更烘托出農忙無閑人的熱烈氣氛,一方面又表現了鄉村兒童在大人影響下從小就愛勞動的好品質。一個“學”字,寫出了小孩子們種瓜時認認真真的情態。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10.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11. 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
12.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
13.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14. 重點句:《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補充知識:“中秋”經典詩詞鑒賞
中秋經典詩詞鑒賞
玉帶清輝風騷傳——淺嘗中秋經典詩詞文學是最古老的傳情方式之一,中秋在傳統文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文學意象,這些描述常常成為最能打動人心的篇章。
早在漢魏時期,《古詩十九首》中之七《明月皎夜光》就有中秋夜里“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的感傷。
而后,在唐詩之中,以李白的《靜夜思》最為膾炙人口,短短四句詩,讓多少游子魂牽夢繞。而同為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又全然另一番味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極盡蒼涼。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也是較為著名的一首。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