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案
【教材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課文。詩人范成大晚年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田園組詩,描寫了鄉村生活,反映了四季田園雜感。課文選的是“夏日”詩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的一個場景。這首詩生活氣息濃郁,描繪了農民緊張繁忙的勞動生活,贊頌了鄉下孩子的天真淳樸,勤勞可愛。詩人喜愛田園生活,更是對勞動人民有著同情和敬重
【教學目標】
1. 能通過想象和相關資料體會古詩內容,走入古詩田園意境,感受詩人思想感情。
2.培養讀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3.學習讀詩的方法,即想象與查閱資料法。
【教學要點】走入詩境,品悟詩情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欣賞圖片---“鄉野鄉情”)
一、導入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 多種形式熟讀詩句。
2. 詩中都有哪些人物?他們在干什么?借助課后注釋理解詩句大意。
小結過渡:同學們能借助課后注釋大致理解了詩意。那么,我們讀詩,是不是做到能理解詩意就可以了呢?就算讀懂了這首詩呢?——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繼續來品悟這首詩,并傳授你們兩個讀詩的絕招。
……現在,就讓我們真正地走進這首詩,走近詩人范成大。
三、舉象入境------想象畫面
1. 默讀,你覺得這首詩中描寫的農家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一個詞讀出他們各個勤勞能干?(各當家)齊讀第二句詩。
2. 的確,詩人當時和你們的感受是一樣的,農家人的勤勞質樸吸引了他,使他駐足觀望,同時他也很想走上前去,走到他們的身邊,如果你是詩人,你會先來到誰的身旁?
在交流中隨機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孩子的天真可愛和幸福的日子。
小結學法----“想象”。再齊讀古詩,讀出這份美好的情感。
四、遷移并舉-------升華詩情
詩人就這樣時而欣賞田園美景,時而遠遠地佇立在那兒,望著田間勞作的人們,望著樹下天真可愛的孩童,在他沉醉于這份和諧與美好的同時,他的心里也隱隱泛起別樣的憂慮,你知道詩人為什么憂慮嗎?
1.推介讀范成大另一首《四時田園雜興》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配樂)師范讀,學生齊讀。問:讀后,你的感受和前一首一樣嗎?
2.同是一個作者,同是《四時田園雜興》其中的一首,為什么感受如此的不同呢?請大家讀一讀范成大的生平介紹。
通過資料,你認為范成大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愛國愛民、憂國憂民、關心百姓、有責任感、同情心……)
——就是這樣一位詩人,范成大把他滿腔的愛國愛民的情懷注入他寫的每一首田園詩,形成了范成大特有的田園詩風格。
3.反復誦讀,升華情感
①就因為眼前的一切太美好了,他的心里不禁泛起絲絲擔憂,他真的擔憂此時眼前美好的一切,所沉醉的一切在哪一天就會失去,因為“安居”才能------“樂業”,“國泰”才能--------“民安”啊!(齊讀板書:“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此時,詩人內心的擔憂有多深,沉醉就有多深啊!這首詩寄托著他美好的祝愿,愿哲理的百姓生活永遠安定幸福——(齊讀課本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