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教案
一、【課題】《矛與盾》(九年義務制教育人教版第十二冊)
二、【課時】1課時
三、【教學目標】
1、 能借住注釋讀懂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能說出那個賣矛又賣盾的人可笑在那里
2、 理解句子的意思
3、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學會“鬻、盾、譽、吾”等生字
四、【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五、【教學課型】開放性、啟發性
六、【教法學法】教法:情景教學,提問法,啟發法 學法:語言品味法、感悟法
七、【教具】
模擬道具:矛和盾
ppt課件
八、【教學程序】
(一)導入
老師:同學們,你們以前有沒有學過寓言故事啊?
同學:有。
老師:有哪些?
同學:狐假虎威、揠苗助長、掩耳盜鈴、刻舟求劍。
老師:看來大家以前都學得不錯,那通過以前學得寓言可以看到寓言有哪些特點?
同學:寓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老師:同學們回答的很正確,那今天我們也學習一則寓言故事《矛與盾》看它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二) 默讀課文,并注意文中的注釋和注音
矛(máo) 盾(dùn ) 鬻(yù) 譽(yù) 吾(wù)
(三)閉上課文,回憶課文中的注釋
1、矛: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 2、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劍用。
3、鬻:賣 4、譽:夸耀
5、曰:說 6、吾:我的
7、陷:這里是穿透的意思 8、或:有人
9、以:用 10、子:您,對人的尊稱
11、何如:怎么樣 12、應:回答
(四)理解課文意思
先理解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
2、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我的矛非常鋒利,什么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么樣呢?
4、其人弗能應也: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五)整體理解文章的意思
有一個楚國人,賣盾又賣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什么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么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六)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請兩位同學來表演一個現代版的《矛與盾》
老師旁白:楚國有一個人,拿著他的矛與盾到集市上賣
同學甲(表演楚人):舉著道具(盾)吆喝,說:我的盾是世界最堅固的,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 它。舉著自己的矛說:“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什么東西都能穿透”
同學已(表演路人):用你的矛去穿你的盾,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