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教案
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
一、導入:
說起寓言,同學們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觀天,亡羊補牢┅┅)看來,同學們有關寓言方面的真不少。今天啊,我們再來學習一則文言文寓言。
說起文言文,同學們可能馬上想到了我們上學期學的兩篇文章《兩小兒辯日》、《學弈》。其實,隨著我們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還將接觸到許多優秀的文言文作品,像《出師表》,《曹劌論戰》,《岳陽樓記》等等,文言文這種獨特的語言形式,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矛與盾》就向我們展示了文言文的獨特魅力。板書:題目
二、揭示方法,指導自學
1、誰知道什么是矛?盾呢?
矛和盾是冷兵器時代用來進攻和防御的武器。確切地說,矛用來(刺),盾用來(擋)。(手勢),那么圍繞著矛與盾,作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呢?
請大家打開書125頁,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決竅。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生讀)字音咬得很準,誰還想讀?不錯。
古時候呀,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瑯瑯。在電影或電視作品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古人在誦讀文言文的時候呀,往往會搖頭晃腦,沉浸在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之中。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幻燈片上的提示,再試著讀讀,注意讀出韻味來。
請同學再讀。
3、我們學習文言文 ,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還要讀懂,那么,怎樣才能讀懂呢?誰能來總結一下我們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結合注釋 (2)反復朗讀 (3)聯系上下文
(強調自讀自悟,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再去尋找幫助)
同學們總結得很好,下面就請同學們綜合這些方法來自學課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三、精當講解,反復朗讀,明白寓意。
1、全文一共幾句話?(四句)我們先來看第一句,有誰讀懂了?(生先讀再釋義)
噢,我明白了,這個人在夸他的盾。
重點解釋“者”
那,現在就請你來做一回賣盾的,夸一夸自己的盾吧!讀第一句,師評價,這么夸,你買嗎?(再讀)一起夸?夸得好。“古有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今有六二班同學賣盾,與王婆也不相上下,我看這盾啊,不愁沒人買了。
2、那楚國人又是如何夸他的矛的呢?請看第2句話,誰讀懂了?(生讀,釋義)
誰再來夸?
夸得真不錯。來,咱們再來給楚國人壯壯聲勢,請男生夸盾,請女生來夸矛,看誰吹牛吹得好!師讀前面部分。
3、同學們真會夸,現在呀,我已經被你們夸暈了,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么好的東西,我一定要買,我是買盾還是買矛呢?干脆,咱也動個心眼兒,先買了盾回去試試,如果真像他夸的那樣好,我就再把矛也買回去,行,就這么定了。我可真要買了啊,我可掏錢了啊!(生談觀點)
唉呀!說的太好了!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經過同學們這一咬文嚼字兒,一下子就看出了破綻。這個楚國人呀,太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了,夸著夸著,夸大發勁兒了,結果把自己給繞進去了,這時候啊,他還不知道自己出丑了呢!讓我們質問質問他,讓他清醒清醒吧!來看第三句。(不同同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