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淇
淇淇成為明星
1 、白鱀豚保護的“親善大使”
淇淇是世界上第一頭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也是生活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時間最長的白鱀豚。社會各界、世界各地關心白鱀豚的人們紛紛前來參觀淇淇,并通過淇淇來了解整個白鱀豚的現狀、探討保護白鱀豚的對策。通過淇淇,人們直接感受到白鱀豚的美麗和可愛。凡是看過淇淇的人,無不被它那美麗的體形、漂亮的顏色、瀟灑的游姿所打動。凡是了解到白鱀豚瀕危狀況的人,無不為之擔憂。淇淇的名字和身影已被傳遍世界各地,成為當之無愧的電影明星和電視明星,也成為人們關注白鱀豚的命運、甚至是關注中國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的焦點。
2 、認識和研究白鱀豚的最佳對象
23 年飼養淇淇的歷史也是白鱀豚研究不斷深入和發展的歷史。圍繞淇淇的飼養,在白鱀豚的飼養學、行為學、血液學、生物聲學、繁殖生物學、疾病診斷與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價值的資料、經驗積累和科學研究成果。這使得我國的鯨類學研究在淡水豚研究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
3 、孩子們的朋友
23 年來,淇淇已成為無數關心大自然的孩子們的朋友,他們定期來看望淇淇,搜集有關淇淇的各種資料和報道、注視淇淇的一舉一動。如,武漢市南望山小學成立了數年的淇淇護衛隊,培養了一批熱愛環保,關注白鱀豚的小環境衛士。又比如,武漢市育才小學潘晶同學獲全國“孩子們心中的動物世界”征文一等獎的《讓長江重現白鱀豚的身影》一文道出了孩子們的童心,讀后感人至深。
淇淇的離去
進入2000 年以來,淇淇逐漸步入高齡,從身體外表、行為、攝食、生理指標等方面顯現出衰老跡象。特別是2001 下半年以來,淇淇的活動能力明顯下降,喂食時,對目標很難定位,幾乎抓不到活魚。進食量也大為下降,食量由正常時的每天9~ 10 公斤減少到5~ 6 公斤。體質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發生的頻率增加。體表,特別是頸部皮膚松弛,皺紋增多。體重減輕。針對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員采取了各種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謝能力,延緩淇淇的衰老。經過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轉,進食基本正常。特別是7 月上旬,未見明顯的進食緩慢和消化不良。7 月14 日早上6 點半,飼養員巡視時,未見異常。8 點25 分,當飼養員給淇淇喂早餐時,發現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詳地離去了。
2002 年7 月16 日下午,我所研究人員與曾多次參加淇淇疾病診斷治療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學專家共同對淇淇的死因進行了分析,根據大體解剖、行為、血液生化指標諸方面的情況,得出如下結論:1 )食道和氣管周圍沒有充血、腫脹、糜爛等損傷,呼吸道沒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2 )據近期心電圖檢查的結果及心臟冠脈沒有缺血壞死性改變的解剖結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3 )心、腦、腎、肝、肺、胰及胃等諸臟器均未見彌漫性出血壞死性病變,不支持彌漫性血管內出血;4 )肺部無明顯出血及炎癥,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5 )各臟器均未見腫瘤性病變。結論:近年來,淇淇食量明顯下降,活動能力減弱,行為異常,體重逐漸減輕,以及一些生化指標的改變,表明淇淇已年老體弱,代謝能力持續下降,造成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失調,內環境和活動規律紊亂,機體對外界適應能力降低,屬高壽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