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淇
人們對淇淇的懷念
淇淇的辭世是白鱀豚研究和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會各界、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1 、社會各界關注淇淇的去世
白鰭豚淇淇去世的消息傳出后,國內外許多關注白鰭豚命運的單位和人士紛紛表示關切之情,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手機短信紛至沓來,共有70 余份,對淇淇去世表示惋惜,對長期從事白鱀豚保護和研究的科研人員表示慰問,對繼續做好白鰭豚保護工作給予支持和鼓勵。單位有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湖北省水產管理辦公室、湖北省水產研究所等;個人有中國科學院陳宜瑜副院長、陳竺副院長,日本江之島水族館館長崛由紀子(也是白鰭豚館的名譽館長),日本鯨類專家加藤秀弘、神谷敏郎、赤松友成等,美國鯨類專家湯姆?杰弗遜、亨利?苷茨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及地方等媒體的多位報道過白鰭豚的記者,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長江天鵝洲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和安徽銅陵白鱀豚養護場的同志,香港海洋公園、中國臺灣野柳海洋世界和青島水族館的同行等。
2 、媒體紛紛報道淇淇去世消息
新華社率先于14 日23 :10 分第一時間發出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隨后,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科學時報以及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多家報紙和電視臺均連續數天進行動態報道,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的“時空連線”、“紀事”,“講述”欄目,“走近科學”欄目以及“科技博覽”欄目等分別來采訪拍攝,進行深度報道。淇淇去世后的兩個月以來,除各大媒體新聞報道以外,中央電視臺推出5 套專題節目,湖北電視臺推出“幸運地球村”專題節目,武漢電視臺推出“科技之光”專題節目,中國電影集團與日本富士電視臺推出1 套專題節目。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報道累計已超過100 篇次。許多網站也紛紛轉載相關文字和圖片。一時間“淇淇走了”、“別了淇淇”、“永遠的淇淇”觸目可見。
3 、淇淇去世后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收到首筆捐款
7 月15 日,設在水生所的白鰭豚保護基金會收到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詢公司康鈞先生的傳真:“讓我們把對淇淇的愛,化作一種力量,讓長江變得更清澈,讓長江真正變成一條母親河,使人類和淇淇們永遠和睦相處。”康鈞先生還特意捐助1000 元人民幣,表示為保護長江、保護白鰭豚盡一點綿薄之力。這也是淇淇去世后收到的第一筆捐款。
4 、環保小衛士參觀白鱀豚淇淇標本
7 月18 日上午,35 位武漢市環保小衛士夏令營的營員抬著花籃來到白鱀豚館,看望剛剛制作成標本的淇淇。花籃的緞帶上寫著“淇淇,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們心中的最愛,我們永遠記著你”。
孩子們原本在7 月初就確定了這次活動,當7 月14 日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傳出后,孩子們表示盡管淇淇離去了,他們還是要來告別一下,以表達自己關注環境保護、關注白鰭豚的心愿。他們也是淇淇去世后首批前來參觀的小學生。
在淇淇的標本前,獲得“湖北省環保小衛士”稱號的武漢市育才小學六年級學生馬婕代表所有營員宣讀了一封《給淇淇的信》:……今天我們見到的再也不是你那矯健活潑的英姿。此時,我們心中不僅僅只有悲痛,還有許許多多遺憾。雖說,你是帶著人們對你的厚愛安詳地離開的,但是你的同伴們至今還生活在長江的惡劣環境之中。你的離去,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是一種啟示:白鱀豚是國寶,可卻快瀕臨滅絕了……只要全世界的人們都團結起來,努力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把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瀕危動物拯救起來,也就是拯救了全人類。放心吧!淇淇,我們會象關愛你一樣關愛你的同伴,讓他們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園。